
中大研究︰睡眠窒息患者術後易患心血管病
2019.07.10本港不少市民患有睡眠窒息(1)症,惟當中部分未被確診(2)。中文大學最新研究發現,若未確診睡眠窒息症並即將接受非心臟手術的病人,術後三十天內接近五分之一的患者出現心血管問題,風險是非患病人士的兩倍,當中最常見的是心肌梗塞。研究團隊建議,睡眠窒息症病人在術前提供氧氣治療或正氣壓治療,並在術後持續使用有關治療,有助減低術後出現心血管問題的風險。
字詞解釋
(1)窒息︰呼吸困難;指因受阻而中斷。
(2)確診︰診斷確實。
文化知識
睡眠與養生
睡眠窒息症是常見的都市病,中大發現若未確診睡眠窒息症並即將接受心臟手術的病人,術後出現心血管問題的風險將會倍增。都市人作息不規律,經常熬夜,在古代名醫眼中,是養生大忌。
戰國名醫文摯就把睡眠視為養生的「第一大補」,認為「一夕不臥,百日不復」,只要一個晚上不睡覺,一百天也難以恢復。關於睡眠與養生,《黃帝內經》有主張「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寐」的「子午覺」。其原則是「子時大睡,午時小憩」,即在晚上十一時至午夜一時(子時),以及早上十一時至下午一時(午時)的時段入睡最為理想。
由於子時和午時都是陰氣和陽氣交替的時間,亦為人體經氣「合陰合陽」之時,晚上若可在子時入睡,可養陰和有利於初生的陽氣,此時睡眠質素最高;至於午時則可小寐半小時左右,可養陽助陰,回復一整天的元氣。
此外,古人又將睡眠時間的規律總結為:「春夏宜早起,秋冬任宴眠,宴忌日出後,早忌雞鳴前。」對於入睡時刻、起牀時辰均有研究,即使讀書人亦盡可能不挑燈夜讀,明代謝肇淛《五雜俎》中就曾說:「夜讀書不可過子時」,古人很早已知道,熬夜是要付出不菲的健康代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