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港大設計教材 教非華語生學好中文

2019.05.20
21124 21124

為協助不同能力、文化背景及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能按需要有效學習,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賽馬會友趣學中文」計畫,邀請香港大學教育及語言專家團隊(1),設計以故事為本的分層式中文教材,供參與學校使用,讓老師按非華語學生的學習情況,訂定教學方案(2);以協助非華語幼兒學習中文,及盡早融入社會。

字詞解釋

(1)團隊︰為了實現某一目標而由相互協作的個體所組成的正式群體。

(2)方案︰進行工作的具體計畫或對某一問題制定的規劃。

文化知識

孔子因材施教

為協助不同能力、文化背景及需要的學生,「賽馬會友趣學中文」計畫,邀請港大專家團隊設計教材,供學校使用,以達到共融教育的效果。所謂「因材施教」的教學法,中國古已有之。在《論語》中,就記載了孔子針對不同學生的性格,施行靈活變通的教學。

〈先進第十一〉記述了孔子對不同學生問同一條問題,就有不同的指導。子路問孔子︰「聞斯行諸?」這即是問聽到道理,是否立即去做。孔子回答︰「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孔子指出,既然有父親兄長在,怎能夠自己決定怎樣做便怎樣做,應與他們商量。

而孔子的另一位學生冉有也問孔子︰「聞斯行諸?」孔子則說︰「聞斯行之。」這是鼓勵他聽到道理便要去做,要當機立斷。

後來,學生公西華問孔子,為甚麼子路和冉有都問同一條問題,孔子卻有不同的回答。孔子說,子路為人衝動,所以着他有事要與父兄商量;冉有的性格則相反,他很謙遜,所以鼓勵他進取一點。由此可見,孔子對於不同性格的學生,都會施以相對應的教誨,而不是千篇一律,重複一些規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