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萬富翁多 堅尼系數高 經濟發達 財富不均
2019.05.15封面專題
全球化+今日香港
主題:全球化帶來的影響與回應+生活素質
答案︰B
解說
香港於2011年5月1日開始實施法定最低工資,經立法會通過有關修訂,法定最低工資水平由2019年5月1日起調升至每小時37.5元,較之前每小時34.5元多3元,增幅為8.7%。
7%港人屬千萬富翁
花旗銀行不久前發布千萬富翁調查報告,指出按數據擁算,香港擁有千萬資產人士為五十一萬人,即大約十四個人之中就有一個是千萬富翁。如此數字,相信不少人都會認同香港是富裕社會;可是,香港富有的人和貧窮的人差距太遠,本港堅尼系數(反映貧富懸殊指標,在二○一六年是0.539,是四十五年來最高)卻是全球數一數二的高。
GDP排名看全球經濟
香港的情況可算是全球的縮影。在經濟全球化之下,表面上國與國在財富收入的差距有所拉近,然而國內的貧富懸殊依然嚴重,總括而言,全球並不平等。
要了解這個不平等的現象,同學們可從各國的經濟發展情況切入。
審視全球財富分布
世界GDP十大排名之中,美國、中國、德國、法國和加拿大等國家能入選是意料之內,但印度和巴西亦躋身十大,有否叫你感到驚訝?再告訴你,墨西哥和印尼亦分別排在第十五和十六位。這些發展中國家,近年經濟發展速度加快,的確是受惠於經濟全球化——發達國家的跨國企業把生產工序外判予她們,促進當地經濟增長,令從前予人落後貧窮印象的國家,跟富國的差距得以縮減。
最富有26人=38億人財富總和
國家的GDP數值愈大,固然代表愈富有,但問題是:這些國家的人民是不是人人都能受惠?答案是:不。巴西的GDP在全球排名第九,卻是全球貧富懸殊嚴重的地方之一,說明國內的財富分布不平均。
樂施會在一月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全球最富有的二十六個人,他們的財富加起來相當於全球一半人口(三十八億人)的財富!
財富分布不平等 全球現象
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Thomas Piketty)與多名經濟學家建立了世界不平等資料庫(World Inequality Database),從中可找到以下的圖表;地圖上的國家的顏色代表該國百分之十最富有人口的收入,佔全國總收入的百分比(顏色愈深代表這一成人的財富佔全國總收入愈多,即貧富差距愈大)。舉例,深紅色的沙地阿拉伯,該國最富有的一成人口的收入,已相等於國內約五成至七成人的收入。
經濟全球化 貧窮問題惡化
經濟全球化對於高學歷、高技術的人士是有利,何況他們的適應力較強,在競爭和轉變下所受的影響較少;對於基層勞工,經濟全球化初期是受惠的,但過了一段時間後,工人的薪金隨着經濟增長而上升,競爭力相對下降,跨國企業會轉到其他勞工成本較便宜的地方,原來地方的工人收入便減少,貧窮問題就趨惡化。
工資上漲 外資遷離
舉例:中國有「世界工廠」之稱,但是近年情況有變,因為國內工人薪金隨內地經濟急速發展而上漲,不少外企轉而到其他東南亞國家設廠,例如體育品牌adidas早年就將代工廠從中國搬至緬甸,減省支出。
貧富懸殊會帶來很多社會問題,如社會穩定,甚至影響管治,全球政府都希望找到應對辦法,香港就希望通過最低工資保障來拉近貧富差距,同學認為這個政策方向有效改善嗎?
Mindmap:社會貧富懸殊
參考資料
‧World Inequality Database
https://wid.world/
《貧富差距的經濟學:一個財富爆發但分配不均的世界》
作者:李湛侃
出版社:時報出版
學習教材
議題分析
這議題的本質是甚麼?
香港愈來愈多千萬富翁,但社會貧富懸殊亦趨嚴重,這現象放諸全球亦一樣。人們以為全球化能改善全球人口的貧窮問題,現實的數據究竟給予大家怎樣的答案?全球的富與貧分布有何特別之處?延伸探討擁有大量財富的富翁,他們在貧富懸殊這議題上有何回應。
這議題包含哪些相關概念?
(例)
貧窮 Poverty
怎樣才算貧窮?大家可以用絕對貧窮和相對貧窮的定義去理解,亦可以用金額去衡量。
‧絕對貧窮:個人嚴重缺乏生活所需的物質資源,可能於短期內危害個人存活。例如災區或戰亂區內的飢民,由於缺乏食物和基本生活的必需品,生命隨時結束。
‧相對貧窮:如果缺乏資源享有社會上一般人的慣常生活方式,便是生活在相對貧窮中。例如香港小朋友去麥當勞食快餐是很正常的生活,但有些家庭的小朋友卻無這能力。
(世界銀行以每人每日的購買力平價(PPP)低於1.9美元(約港幣14.8元)作為國際貧窮綫的定義)
試舉出與議題相關的關鍵詞。
(例)
‧全球不平等 Global Inequality
‧資產淨值 Net Assets
‧貧富差距 Wealth Disparity
‧貧窮綫 Poverty line
‧最低工資 Minimum Wage
‧堅尼系數 Gini coefficient
你對此議題的見解為何?
請填寫:
這議題是否重要?其發展有何影響?
請填寫: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一
資料二
香港收入不均之高,是不爭的事實。由於香港實行低稅政策,最高的標準稅率亦只是15%,故相對加拿大的最高邊際稅率33%(聯邦)及13.16%至25.75%(不同省份),就有天淵之別。香港的收入不均,亦反映在政府所收的入息稅分布情況。雖然稅率低,但交最多稅的1%香港人所交的稅,約佔全部入息稅的三分之一(2015至16年度)。
從上述分析,香港的勞工及福利政策,在近年已加大了力度,令稅後及福利轉移後的堅尼系數有輕微下降。作為勞工及福利局局長,我有必然的責任繼續改善勞工及福利政策,但仍需要考慮整體社會的接受及吸納能力。不過,我亦不能不提,在2018至19年度的社會福利經常性開支預算,單年的增幅是21.3%,是史無前例,可一難可再。
資料來源:摘自《羅致光局長網誌》30-9-2019
多角度思考
1.描述資料一反映香港貧富差距的甚麼現象,而稅後及福利轉移指的又是甚麼?(6分)
2.參考資料二,你贊成徵收「富人稅」來解決香港收入不均的問題嗎?原因何在?(8分)
建議答題方向
1.反映收入不均、貧富差距的堅尼系數一年比一年嚴重。而稅後及福利轉移指以徵收稅款及福利措施,例如綜援雙糧和交通津貼等等,拉近社會整體的收入差距。
2.同學可以自由作答。(提議:香港的稅率雖然低,但富有人家交的稅,已經很多(1%人交的稅已佔全港入息稅的三分一),如果徵收「富人稅」,即加重他們的稅收,會不會引起部分人的不滿,或導致專才、人才的流失?)
延伸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一
‧香港影星周潤發:身後「裸捐」全部身家作慈善。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茨:根據《彭博》資料,蓋茨目前身家約有千億美元,自一九九六年以來,他累計捐出了大約七百億美元,為現有身家的七成,還要繼續捐,並表示不會把巨額遺產留給子女,只留少數給他們。
‧「股神」巴菲特:身家約有八百二十五億美元,他說會把九成的財產捐出,認為留給子女的財產太多會讓他們只顧享樂。
資料二
二十五年前,我們讀到的一篇文章中提到,貧困國家每年有數十萬兒童死於腹瀉。這個出乎我們意料的數字,促使我們確立了蓋茨基金會的理念。我們相信,在一個人人平等的世界中,所有人都應從創新中受益,沒有任何一個孩子會死於可預防的疾病。但我們看到的是,不平等依然大量存在。這個發現是我們的慈善之路上的重要一步。震驚之餘,我們心生憤慨,並決心為此採取行動。當然,也有令人驚喜的意外。剛開始了解瘧疾的時候,我們以為只有發明長效疫苗才能切實推進抗瘧事業。孰不知,得益於推廣使用蚊帳和其他多種手段,瘧疾導致的死亡人數自2000年以來已經下降了42%⋯⋯
非洲人口的年齡中位數只有18歲,北美則是35歲。未來幾十年,非洲的年輕人數量將一直保持上升。這背後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儘管非洲很多地區人口出生率下降,但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最貧困的地區卻在上升。這既可能成為資產,也可能成為負債。我和梅琳達認為,恰當的投資無疑將釋放非洲的巨大潛力。非洲年輕人決定了整個大陸,乃至全世界的未來。
資料來源:摘自「比爾·蓋茨2019年公開信:分享一路走來的九大感悟」
新浪香港 12-2-2019
多角度思考
1.根據資料一,富人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財富?(4分)
2.就你在題1所述,你認為這種方式會不會在中國社會流行?為甚麼?試以例子加以說明。(8分)
3.資料二中,蓋茨指的不平等是甚麼?他以怎樣的方式去達致平等?你又是否認同?(10分)
建議答題方向
1.他們認為自己不需要擁有太多,也不用給子女留下太多,所以選擇把大部分身家捐出給有需要的人。
2.比較困難。因為中國人社會傳統文化是子女繼承父母資產,讓家族資產延續下去,而父母會為子女計畫、安排周詳,只會擔心不足夠(金錢),而非已充足,例如「成功靠父幹」這句話,便指出很多父母為子女置業作他們將來結婚之用。
3.同學可以自由作答。(提議:不平等意思之一是財富不均,他捐出自己所賺金錢,投資在可以幫助貧窮弱小群體的事情上,讓他們有機會擁有賺錢的能力,作為達致「平等」的手段,這樣的做法比起直接捐款更為有效。)
載自2019年5月15日《S-file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