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食物有蟲欠衞生,怎能安心進食?

2019.05.06
21022 21022

通識概念

News

消費者委員會在去年十二月至今年二月進行了針對刺身的食物檢測,檢驗了來自超級市場、食品店與刺身專賣店的魚生,結果於上月公布,在三十一款三文魚及十九款吞拿魚樣本中,在一款三文魚與吞拿魚內發現綫蟲。專家指出,進食帶有寄生蟲而未經徹底煮熟的海魚,有機會受到感染,患者會出現惡心、腹痛、嘔吐、過敏等反應。



相關概念:食物安全

食物安全是指在處理食物加工、儲存、銷售等過程中,確保食物衞生及安全的標準,為了防止市民進食對身體有害的食物,政府應肩負起把關的重責,規管食物生產、入口、貯存、銷售等範疇,保障大眾的生活素質,使公共衞生得到維護。

進口食物佔了香港食物超過百分之九十,食物安全問題受到廣泛關注。食物安全中心於二○○六年成立,隸屬於食物環境衞生署,職責為促進政府、食物業界和消費者三方合作,以確保在本港出售的食物安全並且適宜食用。此外,《食物安全條例》於二○一二年全面生效,引入食物追蹤機制,要求食物進口商與分銷商作登記,亦規定食物商須儲存食物進出記錄,以確保食物事故一旦發生,政府能有效追蹤問題食品來源。

在去年,食安中心通過系統監察到近二千宗食物事故。然而,食安中心的監管制度欠完善,審計署署長報告書曾揭發食安中心在抽驗日本食品的輻射污染時,有部分樣本竟由進口商預先選定,可見檢測措施出現漏洞,市民正面對問題食品的威脅。

政府應如何堵塞檢測食物漏洞,保障食物安全?

載自2019年5月6日《S-file通識大全》

文:盧乙彬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