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論語.先進》節錄

2019.05.03
21019 21019

文言文閱讀理解

《論語.先進》節錄

  子路①問:「聞斯行諸②?」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③其聞斯行之?」冉有④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⑤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⑥,故進之;由也兼人⑦,故退之。」

 

註解

1. 子路:孔子弟子。姓仲,名由,字子路,又稱季路。

2. 聞斯行諸:斯,就。諸,「之乎」二字的合音。這裏指「聽到就立刻去做嗎?」

3. 如之何:怎麼。

4. 冉有:孔子弟子。姓冉,名求,字子有。

5. 公西華:孔子弟子。姓公西,名赤,字子華,又稱公西華。

6. 退:謙讓。

7. 兼人:好勝。


練習題

1. 試解釋以下畫上橫綫的字詞﹕(4分)

a. 故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故退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試語譯以下句子﹕(3分)

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從孔子對子路與冉有的施教中,可看出孔子有怎樣的施教原則?(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子路與冉有分別有甚麼性格特點?文中以甚麼手法描寫二人的性格?(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從孔子的說話中找出以下修辭手法,並說明其於文中的作用。(4分)

a. 反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對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以下哪項不是孔子於文中所表現的形象?(2分)

○A. 循循善誘

○B. 善於知人

○C. 不恥下問

○D. 靈活變通


參考答案

1. a. 鼓勵 b. 約束

2. 仲由問『聽到就做嗎?』,您說『有父兄在。』。

3. 從孔子對二人的不同施教,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1)。孔子對於不同學生所問的同一問題,會因應問者的不同性格特點,而作出相應的回答(1)。這表示他重視學生的個性,而作出不同的指點,反映孔子的教學方法不死板,靈活變通(2)。

4. 子路的性格是好勝,他為人處事總想勝過他人,因此他想把聽到的主張立即實行出來(1)。冉有為人謙讓,有甚麼可以表現的機會,他都讓給別人,因此他才疑惑,聽到了一個主張是否要立刻去實踐(1)。文中用了側面描寫的手法寫二人性格(0.5),這是通過孔子之口點出二人的性格,使描寫更為客觀(1)。

文中用了對比手法寫二人性格(0.5)。子路和冉有一個好勝,一個謙讓,孔子對他們的指點也正好一進一退,反映出二人性格截然不同(1)。這種對比手法使人物形象更為突出、鮮明(1)。

5. a. 反問:

「如之何其聞斯行之?」這是對子路之問,不作正面的答覆,反而提出反問(1),使子路自己深思反省其中的道理,刻畫了孔子善於指導的教者形象(1)。

b. 對偶:「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這是孔子回答公西華的疑惑。這句用了對偶手法(1),使文句形式整齊,節奏更為明快,語調更確實有力,反映了孔子善於言語的智者形象(1)。

6. C

文:何震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