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年輕精神科患者急增,怎麼辦?

2019.04.15
20928 20928

通識概念

News


上月三十日,香港新生精神康復會舉辦「day day 330體驗日」啟動禮,鼓勵市民每天抽出三分三十秒,放鬆身心。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在活動致辭時,指出去年合共有超過二十五萬人到醫管局轄下的精神科求診,政府將於今年下半年起開展精神健康推廣和公眾教育計畫,首階段重點為增加公眾對精神健康的認識,營造精神健康友善的環境。而最新數字顯示,本港十八歲以下精神科患者人數在五年間急升三成七,達三萬六千多人。



相關概念:精神健康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定義,精神健康指個人心理處於健全水平,能夠應對生活壓力,擁有和諧的人際關係,在工作上獲得滿足感,能夠貢獻社會;因此,精神健康不只關乎個人健康,也與整個社會息息相關。

若果精神狀況處於不健康水平,會損害身心健康,睡眠質素、腸胃健康、免疫力等均受到負面影響,患上心理疾病,如抑鬱症、焦慮症的風險亦將增加。香港的生活節奏急促,壓力繁重,不少人忽視了精神健康;浸信會愛群社會服務處去年進行「社區人士身心健康狀況調查」,調查發現有超過三成受訪者的精神狀況超越警戒綫水平,十五至二十四歲的年輕人得分最高,表示他們的精神健康狀況並不理想。從結果推算,香港有將近二百萬人受精神問題困擾,影響其日常生活、人際關係及自尊發展。

精神問題對個人及社會均會帶來哪些影響?

載自2019年4月15日《S-file通識大全》

文:盧乙彬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