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與經濟 營造市場一片紅
2019.04.10封面專題
現代中國+全球化
主題:中國的改革開放+中華文化與現代生活+全球化帶來的影響與回應
答案︰B
解說
「中國紅」是紅色的一種,即是絳紅色,或叫朱紅色。近年網絡或媒體上多以「中國紅」來形容中國人喜愛的這種紅色,更認為這顏色是代表着喜慶、熱鬧與祥和,更可以說是中國人的文化圖騰和精神寄託。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不少國際企業為成功打入各地市場,賺取最大利潤,都以「在地化」為營銷策略之一,如大家熟知的連鎖快餐店麥當勞,在內地推出粥點早餐、在印度設素食等。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系的中國,是各品牌覬覦的一大市場,外國連鎖品牌在中國市場的變奏,體驗了「在地化」之餘,亦可窺探一地的文化及價值觀。
紅色的文化意義
自古以來,中國人都喜愛紅色,不少節慶日子都以紅色為主調。比如在農曆新年時,紅封包、紅衣裳、紅燈籠、紅對聯都是以紅色為主,簡直是一片紅。可以說,「紅色」已經超越了單純顏色的意義,一方面是代表數十年來官方的觀點,如近年來中國官方宣傳「中國夢」都是以紅色為底色;另一方面則傳承了中華六千年民間文化的內涵。
最近有手機品牌為提升銷量而推出紅色版本,覷準內地市場,而這個紅被稱為「中國紅」。「中國紅」為何大熱?有其內在與外在因素。
「中國紅」大熱因由
內在因素
1.中國傳統文化
如前所述,紅色已成為中國人的文化圖騰。早在周代時已崇拜紅色,數千年來民間也用紅色來代表喜慶、熱鬧與祥和,不但在中國,世界華人的日常生活中,紅色可以說是無處不在。
再者,在中國傳統文化上,很受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影響,比如在顏色上,古人認為天地陰陽化生五色,即由黑白二基色而衍生出青、赤(紅)、黃、白,黑,五彩融會出來,當中紅色多是用來驅邪;例如在漢代時,祭師就是身穿紅色祭祀服飾,漸漸地紅色就代表了太陽,象徵永恒、生機、光明等。到了明朝,皇帝是姓朱的,朱色即紅色,皇帝的「朱批」,即是用硃砂混和成紅色寫批文,點批狀元用的也是這種顏料。紅色的滲透已經到生活每一個層面。
2.中共的紅色傳統
成立初期的中國共產黨對紅色極度喜愛,游擊隊號稱「紅軍」、根據地則叫「紅區」、蘇維埃旗幟都是紅色、唱革命歌就是唱「紅歌」。自建國後,國旗、國徽、黨旗、軍旗一律都是紅色;個人的黨章、黨員證、工作證,就連結婚證都是以紅色為主調。而非紅色的東西亦以紅色命名,如文革時的「紅衞兵」、紅色旅遊景點(延安)等等。
外在因素
1.全球經濟一體化
在經濟全球化下,中國企業的產品除了內銷也大量出口,例如中國製的廉價服飾向歐美各國傾銷,影響到當地的本土企業。時至今天,中國已是世界上的第二大經濟體,更希望從「製造大國」邁向「製造強國」行列,令本土品牌走向世界。
2.中外關係密切
近年來,每到農曆新年,世界各國領袖都跟中國人拜年,如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錄製「拜年」影片;各地的旅遊地標亦有春節「點亮中國紅」的活動,如巴黎鐵塔、雪梨歌劇院、阿聯酋哈尼法塔、加拿大尼加拉瀑布等。而東京鐵塔更在今年的「年三十晚」轉成紅色,這是鐵塔歷史上的第一次。
3.中國市場龐大
猶如西方對待聖誕節,不同國際品牌都對應中國人的農曆新年(春節)這個黃金檔期,推出不同檔次的消費品,當中不少是以紅色為主題的收藏版或限量版。多家高檔消費品企業如LV、BALLY都於今年初推出以紅色為主調的產品;而蘋果公司為了刺激手機銷量,亦推出限量版顏色:「中國紅」。
不同的觀點:
然而,有一些海外媒體指出,中國是在輸出「文化軟實力」,「中國紅」的興起也是有意讓中國的價值觀輸出,如近年《紅色娘子軍》、《洪湖赤衞隊》等樣板戲在雪梨歌劇院上演,有人認為是對澳洲價值觀的一種「無聲的侵略」。
Mindmap:「中國紅」大熱原因與障礙
參考資料
‧日本東京塔首披「中國紅」
https://www.singtao.ca/3121791/2019-02-05/post-日本東京塔首披「中國紅」/?variant=zh-hk?variant=zh-hk
‧iPhone XS、XS MAX 將推出中國紅版本:繼續為人民服務
https://www.dcfever.com/news/readnews.php?id=24412
‧每日歌曲:中國紅 / 呂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1JhAglC4EE
學習教材
議題分析
這議題的本質是甚麼?
不少國際知名品牌紛紛推出「紅色」產品來迎合中國市場的需要,而這種紅色更被稱為「中國紅」;由此可見,這已不是一種顏色那麼簡單。延伸探討「中國紅」興起的內在及外在因素,其包含的傳統文化觀念及軟實力。
這議題包含哪些相關概念?
(例)
文化影響力 Cultural influence
文化影響力是指某國家的文化對其他國家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以及其在海外傳播的情況。「中國紅」明顯是一個中國文化對外的影響力。隨着中國的經濟力量強大,世界各地商人紛紛看準中國市場的機遇,可見當代中國文化對現今世界的影響力。
綜合國力 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
即硬實力及軟實力的相加。前者是可量化、可計算的國力因素(如經濟、軍事、資源等);後者是無形的、難以量化的國力因素(如文化、飲食、國民喜好等)。
試舉出與議題相關的關鍵詞。
(例)
‧全球經濟一體化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物質主義 Materialism
‧消費行為 Consumer behaviour
‧經濟增長 Economic growth
‧文化多元論 Cultural pluralism
‧文化資本 Cultural capital
‧文化凝聚力 Cultural cohesion
你對此議題的見解為何?
請填寫:
這議題是否重要?其發展有何影響?
請填寫: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
不少人認為中國國產品牌是較後期進入消費者市場,在宣傳及營運經驗上都有不足夠的地方,且容易給國際的消費者低端貨物的世界工廠的形象。即使近年來在市場上推出自家品牌的高科技設計,但有關信譽並不足夠,各地的消費者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才可以改變消費習慣。再者,在品牌的角色、貨物的品質、售後服務等方面,中國名牌仍然難以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下與外國品牌如三星、蘋果等國際大公司匹敵。
另一方面,有不少國際消費者(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反而覺得中國品牌價廉物美。近來中國國產手機不惜公本大力宣傳,例如華為以亨利.卡維爾(《復仇者聯盟》:「超人」)和施嘉莉.祖安遜(《復仇者聯盟》:「黑寡婦」)為P9型號的代言人,而他們更曾多次到上海及深圳等地舉行簽名會;又以高價邀請著名足球員美斯為品牌宣傳代言人。可見華為希望籍名牌效應來提升國際名氣,同時拉近與其他國際品牌的距離。
資料來源:改編自一篇文章
多角度思考
1.根據資料,指出及解釋中國高科技產品難以進入國際市場的兩個因素。(6分)
2.「名牌效應是中國高科技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關鍵因素。」利用所資料及就你所知,提出並解釋一個支持和一個反對這項聲稱的論據。(6分)
建議答題方向
1.
指出(1):中國品牌仍然難以與外國大品牌競爭解釋:在品牌的角色、貨物的品質、售後服務等方面,中國名牌仍然難以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下與外國品牌如三星、蘋果等國際大公司匹敵。
指出(2):中國為世界工廠的形象難以改變解釋:各地的消費者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才可以改變消費習慣,因為他們覺得中國是低端貨物的世界工廠,此形象在國際消費者心目中難以一時三刻消除。
2.
一個支持:近來中國國產手機不惜公本大力宣傳。例如華為以《復仇者聯盟》的男女主角為新手機的代言人,而這些明星又多次到中國宣傳;同時又以高價邀請著名足球員美斯為品牌宣傳代言人,名牌效應可以提升國際名氣。
一個反對:雖然有不少宣傳,但國際的消費者始終會視中國為低端貨物的世界工廠,即使有了自家品牌的高科技設計,有關信譽並不足夠,各地的消費者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才可以改變消費習慣。
延伸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
多角度思考
1.在全球化下,人們在國際關係的認知程度會如何得以提高?解釋你的答案。(8分)
建議答題方向
1.
‧資訊自由流通:全球的民眾通過不同的新聞機構及網上媒體認識世界各地的情況,快捷方便,當中有不少是國際關係,如中美貿易戰、中日領土糾紛等。
‧相近的價值觀的分享:人們可以分享較相似的文化價值、道德及普世價值;因此有更多人會參加全球的活動;如各地網民大力反對IS的反智及反道德行為。
‧對軟實力的利用:各地的政府會以大眾文化、藝術等軟實力去增加國際的影響力及話語權;如資料的《紅色釣魚台》,日本把有領土爭議的釣魚台塗上紅色。
載自2019年4月10日《S-file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