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流浪地球》出走 看中國文化軟實力

2019.03.25
20784 20784

封面專題

現代中國+全球化

主題:中國的改革開放+全球化帶來的影響與回應




答案︰C


解說


2017上映的《戰狼2》全球票房逾56億人民幣,是內地上映的首部總票房突破50億的電影,同時也是中國電影史上票房最高的電影。《戰狼2》亦是全球第一齣非荷里活製作且進入全球總票房前100行列的電影。以科幻及超現實這個中國人較少接觸的題材而言,《流浪地球》可以賣座超過45億人民幣已是十分成功。



內地電影現況:走出去

娛樂文化是現今全球化產業的一種,當中包含了電視、音樂、戲劇、表演和各式大眾文化等等,當中電影更被認為可反映該國軟實力的其中一個途徑。自改革開放後,部分內地電影如2000年的合拍片《臥虎藏龍》,蜚聲國際,更獲得奧斯卡獎;2016年張藝謀導演的《長城》在全球上映有不錯的成績。而剛剛在春節上映的《流浪地球》,內地票房取得近45億;雖然在香港及外地票房一般,但Netflix取得《流浪地球》的播放權,並會為影片做28種語言翻譯,可見看好其全球市場。

《流浪地球》改編自同名小說,據說美國前總統奧巴馬也收到來自中國的英文版The Wandering Earth ;同時《流浪地球》曾改編為電腦遊戲,在網絡上甚受歡迎。有意見認為,中國科幻電影可以走出去,更有人指今年是「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發展軟實力 成功因素

探討中國軟實力的發展,大家可以電影《流浪地球》為例,看看其成功因素。

因素一:國家大力支持

十多年前國家廣電總局實施《國產影片出口獎勵暫行辦法》,對國產電影在海外的票房及發行給予經濟支持,希望電影公司拍攝更多適合外國人口味的電影,借助相關電影出口提升國家軟實力。如早年中外合作的電影《臥虎藏龍》,就奪得多項奧斯卡獎及金球獎。

最近中宣部更指《流浪地球》一片包含着「中國核心價值觀」,片內的拯救地球內容有「中國元素」。

因素二:孔子學院經驗

內地過去不太重視軟實力的建構,故比美國或日本等國的軟實力落後,但近年則強調軟實力之傳播,希望重塑中國文明古國及文化大國地位,向世界說明當今中國開放之正面形象;比如成立十多年的孔子學院,在全球近一百個國家,建有約五百所孔子學院或孔子課室,目的是在全球推廣漢語和中華文化(儒家思想),是加強國家軟實力的形象工程項目。

因素三:打破外國主導

有評論指,《流浪地球》最大的成就是把中國人及中國元素融入科幻及未來設定中,打破長期以來荷里活電影都是白人(美國人)主導的英雄形象,或西方的價值觀。故事中拯救地球的不再是美國政府或聯合國,而是中國政府領導的聯合政府,又如太空人的裝備上都有國際政府及中國政府的標誌,改變觀眾長期以來的審美觀及觀看電影習慣,令內地觀眾有更大的投入感及歸屬感。

因素四:濃厚中國色彩

一般而言,西方節日較多受宗教影響,故宗教色彩較重,如聖誕節等價值觀會在西方電影上反映出來。相反,傳統上中國是以農立國,傳統節日有濃厚的農業鄉土氣息,如農曆新年等。電影《流浪地球》雖然有聯合政府、國際太空站、外國太空人,以及不斷強調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團結合作才會贏得生機;不過,講的仍是中國式價值觀,如片內出現農曆新年舞獅、團圓、爺孫及父子親密關係等內容,明顯有強烈在地化色彩。

再者,「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這幾句開動電動車的宣傳語音,更在電影內多次出現,可見當今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感覺強烈。

因素五:本土市場支持

《流浪地球》在內地票房成績彪炳,可見娛樂產業多元化。在十多年前,內地的科幻片、太空片少之又少,可以登上國際娛樂大舞台的更是接近零,就連周星馳自編自導自演的外星人科幻片《長江7號》,多年前在內地上演時票房也慘遭滑鐵盧(相對《流浪地球》而言)。

然而在今天,內地電影事業已擁有成熟的商業模式和足夠龐大的市場支持。「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已在中共十七大報告列出,強調中國文化以新的姿態和形式走向世界,而中國電影必然是其中一個重點。

軟實力障礙 文化差異

可是《流浪地球》作為其中一種軟實力而言,仍有不少的局限性。就如製作技術、發行等方面,《流浪地球》只及荷里活科幻片的入門級,相對外國的《變形金剛》系列、《MARVEL》系列等科幻片,有如小巫見大巫。

再者,由於存在欣賞電影的娛樂文化差異,《流浪地球》擠不進香港的農曆新年電影黃金檔期,加上上映時間的局限及種種因素,令該片在本港的票房慘淡。









Mindmap:探討中國軟實力



參考資料

‧從星球大戰到流浪地球
http://news.dwnews.com/global/big5/news/2019-02-13/60117954.html

‧國產科幻片背後的深層次思考
https://www.hk01.com/周報/296220/流浪地球-現象級電影新突破-國產科幻片背後的深層次思考

學習教材

議題分析

這議題的本質是甚麼?

內地電影《流浪地球》票房成績彪炳,令人譁然,這與其片種有莫大關係──因科幻片並非內地電影主流。電影是發展軟實力的主要工具之一,借《流浪地球》延伸探討電影軟實力成功要素。

這議題包含哪些相關概念?

軟實力 Soft Power

「軟實力」是非常抽象的觀念,通常指的是一個國家的形象在全球化下的影響力,比如各種文化(飲食文化、娛樂文化等)、道德形象和價值觀等,都可以視為「軟實力」。相對硬實力(軍事、經濟等)而言,軟實力沒那樣具明顯、直接、可量度的力量,但滲透力及影響力卻更為持久及深遠。

全球在地化 Glocalization

全球化和在地化的互動過程被稱為全球在地化,是不少跨國企業因應當地文化而改變市場策略的一種行為。

試舉出與議題相關的關鍵詞。

‧文化差異 Cultural difference
‧文化衝突 Cultural conflict
‧文化傳承 Cultural heritage
‧文化保育 Cultural conservation
‧全球文化 Global culture
‧多元文化 Multicultural
‧本土文化 Local culture

你對此議題的見解為何?

請填寫:

這議題是否重要?其發展有何影響?

請填寫: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一

以下改編自一篇評論文章:

近年來荷里活電影、不同亞洲國家的電影已推展至世界各地,這種娛樂經濟帶動了相關的產業經濟繁榮。例如韓國娛樂產業已擴展到南韓以外的世界各地,令更多人在全球認識到韓文、韓語及韓國文化,很大程度上為南韓政府及韓國國民的印象帶來正面的影響,而「韓流」也經常獲稱為南韓最強韌的軟實力。

因此近年來,中國政府及社會也開始積極進佔這個新市場,希望提升相對較弱的軟實力。有政治學教授指出:「軟實力可憑藉文化、政策和制度,在爭取心靈及思想支持之爭執中獲勝。」

資料二

以下取材自一篇網絡上的評論文章:

《流浪地球》不論是小說還是電影,皆是以娛樂性為主⋯⋯它的科學部分僅提供趣味。實際上,《流浪地球》是一套災難片,故事與小說並沒有太多關係,只是借用了作品的設定與背景,創作出另一個荷里活式的救難故事。你可以看出,製作團隊很用心的去研究荷里活災難片,應該是美國電影的真誠愛好者。

http://www.cup.com.hk/2019/03/06/chenglap-the-wandering-earth/

多角度思考

1.根據資料一,說明不同國家對軟實力的取向。(4分)

2.解釋在全球化下,娛樂產業對大眾造成的影響。根據資料及就你對軟實力的認知,解釋你的答案。(8分)

建議答題方向

1.
不少國家對軟實力都持正面開放的態度。如韓國娛樂產業已擴展到南韓以外的世界各地,令大家都認識到韓文、韓語及韓國文化,「韓流」亦經常獲稱為南韓最強韌的軟實力。另外,中國政府也以積極態度看待這個影響力,希望提升相對較弱的軟實力。

2.娛樂產業對大眾造成的影響:
‧容易獲取全球娛樂
隨着娛樂全球化,網絡普及令不同電影在全球各地發行。不同年齡的大眾可以更方便地獲得世界各地的娛樂,如電影、音樂、電子遊戲等,同時也會對該國的語言文化有一定程度的認識或嚮往(資料一),如韓流等,即使是《流浪地球》也是以娛樂性為主(資料二),目標更是全球市場的觀眾。
‧相關價值觀傳播
價值觀傳播是軟實力不可或缺的一環,更可帶動該國的硬實力。(資料一)不過,大眾娛樂全球化的設定與背景,多以一個特定的形式為主,可能令單一的、刻板的價值觀出現。
‧對本土文化的影響
隨着外國娛樂文化的傳入,本土的娛樂文化可能大受打擊,比如本港年輕人多以荷里活電影為娛樂,較少欣賞京劇、粵劇等本土娛樂,令本土娛樂文化難以傳承。但在全球娛樂文化下,本土娛樂可能與相關的國際文化融合,產生更多元的文化。

延伸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

下文取材自一篇報章新聞:

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自農曆正月大年初一在全國上映以來,票房已突破四十億人民幣。國家電影局前日特地主辦了一場《流浪地球》研討會,中宣部常務副部長、國家電影局局長王曉暉在會上認為,影片的成功首先得益於其樹立的價值標竿和佔據的道義制高點,展現出不同於西方的文化元素,宣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提供了「中國方案」。

「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方案」是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理念。新華社引述王曉暉說,《流浪地球》展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中的集體主義和家國情懷,展現了中國人民不計功利、天下大同、共克時艱的精神境界,詮釋了中國傳統價值和當代價值。

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喇培康說,影片以中國人為代表的全人類共同拯救地球,極大提升了中國人的自信心、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熱情。

多角度思考

1.
「軟實力比硬實力更能增強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你多大程度同意這說法?(12分)

建議答題方向

1.
(例)很大程度上同意:
‧不是所有人都對一國政府的硬實力(如軍事力量)有興趣,就中國情況而言,不少對中國製造的物品持兩極的評價,很難討好所有人,但對軟實力如電影、飲食文化、時裝、語言等的接受程度較高。
‧軟實力可憑藉各種文化,爭取不同人在心靈上及思想上的支持。其實軟實力對世界人民的影響較難評估,很多時候是主觀的喜惡,比如喜愛日本食物從而對日本文化及國家有好感。
‧大眾娛樂如電影、音樂、電視劇(軟實力)等,可通過網絡購買,增加該國的經濟收入(硬實力)。可見相關經濟效益是由軟實力帶動,而明星效應一環(如國際廣告、國家旅遊宣傳)也由軟實力開始的。
(其他合理答案亦可,另可使用相反意見作答)

載自2019年3月25日《S-file通識大全》

文:馮浩恩老師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