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甚麼核能發電常引起爭議?
2019.03.25通識概念
News
日本311福島大地震導致核災難,事故造成超過十四萬人撤離。事件距今已八年,福島縣政府預算在二○二一年停止大部分災民的住房補貼,希望此舉能使他們返鄉。然而,上月的日本民調顯示,有六成災區居民仍對輻射感不安,沒有回鄉的打算,並質疑政府在核災過後,把接觸核輻射標準放寬二十倍的決定。
協助災民的非牟利組織「三一一合作中心」指出,結束津貼可能使大量災民無家可歸,甚至使他們走上絕路。
相關概念:核能污染
核能污染是指因為核泄漏或核電廠爆炸造成的放射性污染,危害極大,如果放射性物質的劑量達到一定水平,生物將即時死亡;而且核污染的影響將持續一段長時間,對生態造成難以估算的破壞。日本福島核事故過後,綠色和平曾發表報告,指出災區的樹木和昆蟲都出現變異。而放射性物質亦會滲入空氣與水源,通過食物鏈進入生物體內,增加他們患癌的風險。此外,地區一旦受到核輻射污染,需耗費大量時間與資金作善後,有專家認為,福島核事故中的部分高污染地區,最少在八百年內都不能居住與耕作。
本港有約百分之二十三的電力來自核能發電,由深圳的大亞灣核電廠供應;核電廠在一九九四年開始運作,位處香港東北面,距離香港五十公里。核電廠曾多次延誤通報事故,被指欠缺透明度,亦有學者質疑廠內設備已老化。由此可見,香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核污染威脅。
你認為香港應該繼續使用核電嗎?
載自2019年3月25日《S-file通識大全》
文:盧乙彬 圖:星島圖片庫、網上圖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