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內地住房問題
2014.03.26背景
內地房價飆升幅度近年堪比香港,民眾皆苦不堪言。為了不做「房奴」,有人早在八年前已發起「不買房運動」,呼籲大家不買房子,聯手抵制高樓價。近月,再有24歲少女馬佳佳發表「90後不買房」言論,引起年輕人和應,但亦遭地產商反駁。傳統上,中國人都熱衷置業,究竟這觀念從何而來?「房奴」對社會發展又有何影響?
新聞重點
‧了解內地「不買房行動」的現象和心態
‧了解「90後不買房」的言論為何受關注
‧探討中國人熱衷買房的傳統心態
‧探討內地房價對民生的影響
新聞資料
90後不買房
資料一
正當樓市唱空聲不絕於耳之際,一位名叫馬佳佳的90後女孩在全國最大的房地產企業講台上說,地產業若被顛覆,根本上在於觀念的動搖,90後壓根就不買房。此聲一出,許多人特別是房地產業內人士開始不淡定了,甚至有人喊出「不能讓馬佳佳左右房市」。
資料來源︰2014年2月28日《今晚經濟周報》藍13版
資料二
最近媒體曝光的兩則非主流房產新聞,不得不讓人換一種思維來看待房價。一個是北京36歲男子錢建新多年堅守1800元的薪資,不敢結婚,為的就是排到一套經濟適用房;另一個是「90後」創業女生馬佳佳在萬科發表一個演講,喊出「90後」壓根兒不買房的口號。一個「70後」、一個「90後」,雖然不能代表各自群體的全部,但20年的差距,讓兩個人群的「三觀」已然大相徑庭。
資料來源︰2014年2月24日加拿大版《星島日報》
資料三
2006年的五一黃金周,關於買房的話題在網上造就了一個英雄。鄒濤在網上發起的「不買房行動」,短短數日,便徵集到上萬支持者。由此,他作為「三年不買房行動」策劃發起人,被評為2006年最受民關注的十大網路人物。然而接下來,血淋淋的現實無情地給了曾經滿懷奢望的鄒濤當頭一棒。當年面對高房價而發出的吶喊,終究還是被高房價徹底的淹沒。2006年全年,深圳的房屋銷售價格總水準依舊比上年上升了12.3%,比上年漲幅擴大了4.8個百分點。
資料來源︰2013年5月15日「鳳凰網」文章「抗擊十年高房價慘敗」
內地買房熱
資料四
央行最新調查資料顯示,去年四季度,66.5%的人認為:房價高,難以接受,可見投資房地產仍是居民的「心頭愛」,位列前三名。無房的,四處籌錢交首付,熬夜排隊搶房子;有房的,千方百計規避限購政策,寧可「假離婚」也要買房。儘管房價不斷攀升,調控不斷加碼,但國人對於買房的熱情卻依然高漲。
資料來源︰2014年1月10日《人民日報》
資料五
住房問題將決定當今中國的人心向背和天下興亡,更加決定中國80後、90後這幾代青年的社會政治選擇。青年是住房問題中的主要群體和最為弱勢的社會群體。只有真正解決住房問題,無房青年才可能在城市安身立命、安居樂業。
資料來源︰2013年11月4日「環球網評論」文章「住房問題決定人心向背和天下興亡」
漫畫
房奴年輕化
資料六
出版人路金波建議說,但凡有些條件的中國大陸青年,在30歲前要去過4個城市:台北、東京、紐約、拉薩。這對了解世界有幫助。並稱35歲之前買了房子的小夥子,不會有大出息。⋯⋯有項調查顯示,我國年輕人平均買房年齡為27歲,相比發達國家,提前了差不多有一代——日本及德國為42歲、台灣地區是36歲、美國30歲以上。
資料來源︰2013年1月18日《武漢晚報》
資料七
多數年輕人愛買房, 不愛創業,一個小傾向,卻折射了大問題。如何改善創業環境,改善社會風氣,讓創業不再是場大冒險,吸引更多的年輕人投身創業和創新,關乎整個中國經濟的活力和可持續發展,是我們這個時代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
資料來源︰2013年3月22日《人民日報》
資料解讀
90後不買房
資料一
‧90後是指1990年以後出生的一代人,特徵是追求個性,崇尚自由和比較自我中心的一代。
‧馬佳佳認為90後一代,根本不會像80後、70後那樣為買房而買房,因為買房會限制自由,崇尚自由的90後大多不願意長期逗留在同一個地方,他們想擺脫和婚姻綑綁在一起的買房觀念。
資料二
‧馬佳佳的言論引起部分90後和應,但多家媒體進行的調查發現,不同意「90後不買房」的仍佔多數,所以這番言論未必完全反映90後的主流價值觀。
‧90後不買房言論受地產商和媒體關注,地產商注意到90後花錢主要想買滿足感、成就感和快樂感,不會像70後或80後,努力賺錢的目的是提高生活質素,加上部分90後在富裕家庭成長,沒有太多經濟負擔,所以才有「不為買房而買房」的想法。
資料三
‧8年前,深圳市民鄒濤以「三年不買房」運動抗擊樓價因炒買急速攀升,令真正需要住房的民眾買不起。
‧當年十天內,已有超過1.6萬人響應,簽署「三年不買房」宣言,反映房價已嚴重影響了民眾的生活。
內地買房熱
資料四
‧內地老百姓熱衷買房,令樓價飆升。除了傳統上,中國人視置業為結婚基礎之外,造成買房熱的其他原因還包括︰(1)樓價不斷升高,令人人急於買房,害怕再不買,日後更買不起;(2)中國有錢的人口急增,令樓房市場需求急增;(3)中國人傳統觀念中,認為買房最能保值,一般認為房價不會大跌,比其他投資渠道保險。
資料五
‧內地房價衍生的蟻族問題,正反映房價如何影響80後年輕人的生活質素。「蟻族」多80後,畢業時,因遇上房價急升,雖受高等教育卻收入微薄,無力付擔租房,只好彼此聚居在城市中的小單位內。
‧保守估計,北京的蟻族已超過十萬人,因居住環境惡劣而產生焦慮、抑鬱、仇視社會等負面心理。
漫畫
‧中國的房價十年來上漲十倍以上,老百姓的普遍收入遠追不上升幅,令置業夢愈來愈遙不可及。
房奴年輕化
資料六
‧世界各地的置業年齡均在三十歲以上,但中國年輕人一畢業就急於買房。
‧年輕人太早置業,或會因為供樓的壓力錯失追夢的機會,但以買不買房斷定有沒有出息,標準未免太狹窄。
資料七
‧廿多歲的年輕人,本該勇於開創,不害怕失去,但內地年輕人的態度卻明顯傾向選擇保守,寧願做房奴,而不是創業。
‧房奴年輕化的現象令整個社會風氣趨向現實,不利於創業。
涉及單元及主題相
單元:現代中國+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主題:中國的改革開放+中華文化與現代
探討問題(按教育局指引):
‧人民如何理解生活水平和模式的轉變?
‧傳統家庭觀念在現代生活中受到甚麼衝擊?
‧哪些方面的生活素質被視為最重要?哪些被視為最急切的需要?甚麼人可作出相關的決定?為甚麼?
‧有哪些流行而顯著的趨勢會對時下青少年構成挑戰和機遇?他們如何回應這些趨 勢?
相關概念
‧生活素質 Quality of life
‧社會問題 Social problem
‧經濟發展 Economic development
‧歸屬感 Sense of belonging
‧家庭觀念 Concepts of the family
‧現代化與發展 Modernisation and development
‧城市化 Urbanisation
‧社會矛盾 Social contradictions
多角度 思考
1.內地樓價持續高企,對年輕人有何影響?
建議思考方向:
‧衍生不同的社會問題,如蟻族、房奴、裸婚族、啃老問題、貧富懸殊加劇等等;
‧衍生對個人的心理影響,例如年輕人因房價太高對現實及未來生活產生焦慮和無力感,容易轉化為兩極,成為隱蔽族或產生反社會行為。
2.置業難一直困擾中港兩地居民,為何兩地樓價近年均持續上升?試比較中國和香港樓價持續急升的原因及影響。
建議思考方向:
‧香港樓價主要受地理環境限制、政府的高樓價政策,以及近年內地旅客帶動的影響;
‧內地樓價主要受經濟發展因素影響、對房屋需求大;
‧可從兩地政府的土地及房屋政策、壓抑樓價措施進行比較,說明成因各有不同(香港以高地價政策為主,內地土地則由國有轉為私有⋯⋯)。
3.你同意「年輕人不應該太早置業」的說法嗎?
建議思考方向:
‧年輕人應以追求安穩生活為目標嗎?太早置業和追夢是否不能並存?
‧以香港現時的環境,置業和創業兩者有否必然關係?
‧年輕人置業比起中年人置業有何不同風險或機會成本?
載自2014年3月26日《星島日報》《S-FILE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