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論各界點評《財政預算案》

2019.03.13
20699 20699

時事論壇

今日香港

新聞事件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於2月27日發表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指財政盈餘減少,所以縮減「派糖」規模;加上去年超強颱風「山竹」襲港拖慢工程進度,以及港鐵沙中綫施工問題,須預留更多財政儲備至下一年度使用,因此更要審慎「派糖」,希望市民體諒。坊間對預算案的評價不一。



正面

香港亞洲青年協會榮譽會長陳李妮:《預算案》提出撥款二百億元,準備購置六十個物業,以設立逾一百三十項社福設施,包括日間幼兒中心、到校學前康復服務、長者鄰舍中心等,預計將有約八萬六千人受惠,質疑做法利益輸送,實屬歪理。社會上總有聲音希望特區政府關顧基層,如今政府有所行動,各界實應給予正面回應。

立法會議員吳永嘉:司長接納業界建議,重推「豁免商業登記費」,有助紓緩中小企經營壓力,值得讚許。

香港潮州商會會長林宣亮:在當前複雜多變的國際政經局勢下,預留一百億元作公營醫療服務穩定基金及額外提供七億元資助,包括提升公立醫院醫護的薪資及福利、增加醫護人員數量等措施,挽留人才,紓緩當前公立醫院人手緊張的局面,市民求診將更加便利。

負面

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預算案》揭示政府理財思維單一,認為通過設立基金、大筆注資便可解決問題,欠缺前瞻性大方向,以及蕭規曹隨,做開照做,以為「樣樣有啲」便可,是只見樹木不見林。這份《預算案》沒有為香港的長遠經濟發展描畫藍圖,亦沒有觸及貧富差距愈來愈大的問題,苦無助人脫貧之策,十分失望。

立法會議員尹兆堅:政府自知現時財政盈餘當中包括應付未付的帳,代表盈餘無法反映財政狀況,故不應把錢花在不急切的事情上,如花約六十億元發展海濱,及六億元分階段翻新二百四十個公廁,應該「慳啲使」,再加上真正須要關顧的基層卻不受惠於《預算案》,導致分配不均,予人應做不做,不應做的卻去做之感。

立法會議員區諾軒:陳茂波指盈餘實際上應更少,但部分公共開支卻惹人質疑,例如多個有關創科的撥款到底能否真正推動發展,以及是否應增加資源在醫護學士學位,而政府把應付未付的開支計算到明年帳目,如同「玩財技」,加上將房屋儲備金回撥,令市民難以掌握政府真正的財政狀況。

想一想

你多大程度上認同「《預算案》應以關顧基層為主」的看法?試解釋。

載自2019年3月13日《S-file通識大全》

文:袁嘉詠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