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惜食不浪費 減耗糧足迹
2019.03.06封面專題
能源科技與環境+全球化+今日香港
主題:環境與可持續發+全球化帶來的影響與回應+生活素質
解說
根據聯合國最新統計,全球每年浪費13億噸食物,碳足迹相等於排放逾30億噸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當中被丟掉或浪費的農作物佔約三成。以農作物為例,完成生產後,為了確保品質達標,來自農場、批發市場、零售店鋪的蔬菜瓜果皆須經過多輪篩選,部分長相不佳、形狀扭曲、大小不符期望,以及因運輸及存放不妥而受到損壞的蔬果一律被淘汰,造成浪費。
為了減少食物浪費,各地近年力倡「醜食運動」(Ugly Food Movement),旨在提高大眾對「醜食」的接受程度,將那些長相不討好,但品質、營養價值卻和正常完好蔬果無異的「醜食」重新包裝,或經廚師運用創意烹煮,甚至榨成果汁、湯品再出售,以教育大眾不要「以貌取食」!
氣候變遷導致全球糧食增產進一步放緩,加上人口持續增長,全球或陷糧食危機。最新數字顯示,全球每年浪費三分之一糧食,分量足以解決30億人的飢餓問題,若要在2030年達成聯合國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有效的永續食物系統將是關鍵一環。到底浪費食物對社會造成甚麼影響?除了持續增產,各地政府又可如何嚴打「大嘥鬼」,以減少耗糧足迹?
年棄13億噸食物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統計指出,現時全球仍有超過8億人口面臨營養不良的問題,諷刺的是,全世界每年生產出來而未被食用即遭丟棄的食物約有13億噸,當中西方國家的食物浪費比例最高,而發展中國家則更容易出現食物損失。
原因一:不當消費行為
在相對富裕的社會,食物浪費的現象與消費行為息息相關。消費者過量購買、囤積導致食物過期;商家因進貨過多、商品包裝受損、賣相欠佳或處理食材不當而丟棄食物等都是造成食物浪費的主因。
原因二:誤解食用期限
大眾對於食物保存期限認知不足,未能辨別「有效期限」及「最佳食用期」。食品製造商為了保障消費者的健康,產品的保存期限普遍設得較為保守,導致許多食物因此被提早扔掉。
原因三:食物鏈不同階段的損耗
食物在生產及運送過程中難免因碰撞、腐壞而造成損失,針對肉類、奶製品、蔬果等生鮮食品,一旦運送環境的溫度未達要求,食物便會迅速變壞而被丟棄;在農耕技術、儲存設備較落後的貧困地區,情況更為嚴重。
糧食問題 影響環境經濟
浪費資源→造成經濟損失
食物在生產、包裝、運輸及貯存的過程中,耗費了大量原料、能源和水資源;以水為例,生產一公斤的牛肉平均需耗上一至二萬公升水及大量飼料,若果扔掉這一公斤的牛肉,意味着過程中耗用的資金、水、飼料以及人力等亦一併浪費掉,經濟損失龐大。又如亞洲、拉丁美洲等盛產水果的國家,每天均有大量水果被扔掉,等同生產過程中耗掉的珍貴水源亦被浪費。
全球每年被浪費的糧食價值高達四千億美元,試想像其背後連帶浪費的資源量有多龐大。
增加廢物→造成環境污染
胡亂丟棄食物除了造成資源浪費,亦對環境產生不同程度的污染。因為食物在腐爛過程中會產生溫室氣體——甲烷,其對環境的污染程度比汽車排出的二氧化碳高出超過二十倍。另一方面,污染減少,用於生產農作物的農藥、殺蟲劑等的使用亦會相應減少,土地貧瘠的現象亦得以緩和。
氣候變遷→加劇糧食危機
雖然全球糧食產量因農業技術的進步而大幅提升,但全球暖化導致的極端氣候使重要糧食如稻米、小麥等農作物產量下降,加上全球人口不斷上升,至2050年全球人口將達97億人,因此糧食需求將有增無減。在城市人口比例持續上升的情況下,耕地面積亦會相應減少,全球飢餓人口或持續增加。因此,各地政府人民應進一步思考如何減少食物的浪費及損失,為糧食問題未雨綢繆。
減少食物浪費策略
政策:訂立法例
‧ 法國:要打擊浪費風氣,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厲行節約,從源頭減少浪費。現時各地皆有不同政策減低食物耗損及浪費,在最新出爐的「2018年食物永續指數」排名中,高踞榜首的法國便一直致力打擊食物浪費,早在2016年,該國已開始禁止超市丟棄仍可食用的食品,並實施超市將剩餘食物捐贈予慈善機構的法例。另外,歐盟年前亦取消了部分農產品的外觀規定,讓賣相欠佳的蔬果亦能在超市上架,農民亦可減少浪費。
‧ 馬來西亞:針對消費行為方面,馬來西亞早前擬定了《浪費食物法令》,對違法浪費食物的商家及顧客施以罰款,又計畫在明年初實施「馬來西亞糧食銀行計畫」,讓大型超市賣剩的食物如麵包、蔬菜和水果等,分配予有需要的人。
‧ 香港:政府近年積極宣傳惜食文化,例如推行減少浪費廚餘的「咪做大嘥鬼」運動,更於去年十一月正式向立法會提交「都市固體廢物收費條例草案」,有望進一步推動市民減少浪費。
教育:正確消費觀+醜食
由於消費者往往忽略自身實際需求及食用情況而購買過量商品,又或是不正確地丟棄仍可食用的食物,因此教育大眾正確的消費觀及貯存食物的方法才能從根本遏止浪費。以美國為例,近年積極宣傳提醒消費者避免過度採購,更推出手機應用程式教育大眾如何完善貯存食品以延長保存期限。
此外,不少團體組織亦鼓勵市民購買外形欠佳但質量良好的水果和蔬菜,又或學習用剩食重新烹調成美味的菜餚等,以改善浪費情況。
科技:研發技術監測食物
除了加強生物科技研發與投資,以及採用先進生態農耕技術,提高生產力外,各地亦可積極研發電子技術,例如能夠應用於包裝、具感測功能的智慧瓶蓋及電子食品標籤等,讓消費者可即時監測食物狀況,能準確地預測食品的保存期限。另一方面,普及「轉廢為能」技術,如將廚餘轉化為環保魚糧或有機肥料,使食物及環境達致永續。
Mindmap:食物永續 減少浪費
參考資料
‧《2018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
https://bit.ly/2eZavBP
‧《食物浪費足迹:對自然資源的影響》
https://bit.ly/1kMi2QN
‧〈養成10個好習慣 加入歐盟反糧食浪費行動〉
https://bit.ly/2BAHGWS
學習教材
議題分析
這議題的本質是甚麼?
在全球糧食危機加劇的情況下,延伸探討食物浪費問題為社會帶來的影響,各地政府又有何應對措施,長遠達致食物永續發展。
這議題包含哪些相關概念?
(例)
永續飲食 Sustainable Food
隨着全球暖化問題日益加劇,導致極端氣候頻繁出現,衍生重大的食物危機,為了應對相關問題,聯合國於2010年開始大力提倡永續飲食,指出一切供人類食用的食材及產品,其取得、生產、加工及銷售運輸方式等,必須考慮到人體健康、地球環境、後代發展以及動物福利,並提供安全、健康的食物及營養。永續飲食強調保護並尊重生態系統及生物多樣性,避免對自然環境造成負擔及不良影響,在公平、兼容的原則上使人與食物、地球發展永續共存的關係。
試舉出與議題相關的關鍵詞。
(例)
‧食物永續指數 Food Sustainability Index
‧醜食 Ugly Food
‧惜食 Food Wise
‧糧食危機 Food Crisis
‧潔淨標籤 Clean Label
‧彈性素食 Flexitarian
你對此議題的見解為何?
請填寫:
這議題是否重要?其發展有何影響?
請填寫: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一
資料二
環保署發布《都市固體廢物監察報告2017》顯示,人均廢物棄置量不減反增至1.45公斤。環保團體綠惜地球指,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曾承諾,要把去年垃圾棄置量減至人均1公斤,減廢成績「唔及格」。綠惜地球呼籲,政府要盡早落實廢物收費政策,遏止居高不下的垃圾棄置量。
綠惜地球引述2013年發表的《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13-2022》,黃錦星承諾把人均都市固體垃圾棄置量,由2011年的1.27公斤,削減2成至2017年的1公斤,並且在2022年累積減廢4成至0.8公斤。不過環保署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人均廢物棄置量升14%至1.45公斤。綠惜地球分析稱,去年數據反映工業廢物失控增長,蠶食家居減量成果;回收受內地收緊廢品進口政策打擊,拖低回收量,導致無法有效壓抑垃圾量的窘況。
資料來源:摘自《星島日報》28-12-2018
多角度思考
1.描述資料一所反映的全球食物浪費及損失現象。(6分)
2.根據資料及就你所知,指出造成大量都市固體廢物的原因。(8分)
建議答題方向
1.貧窮國家:大部分的食物浪費出現在農場內或運輸過程中,如南亞、東南亞(65%)、撒哈拉以南非洲(71%),被消費者丟棄的食物只佔極少數;富裕國家:超過三分一的食物浪費是由於消費者丟棄所致,所佔比例最多,如北美洲和大洋洲(39%)、歐洲(34%)。
2.同學可自由發揮作答,言之成理即可。(原因:都市固體廢物中很大部分為廚餘,這是由於食品在生產、加工、包裝、零售過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浪費;市民惜食意識不足,導致住宅及食肆的食剩飯菜或過期食品有增無減;建築工程項目增加,裝修、拆卸、土地挖掘及修路等均產生大量建築廢物。)
延伸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一
今天是世界糧食日(World Food Day),今年主題是「努力實現零飢餓」,但全球面對氣候危機,糧食生產「望天打卦」,氣候變化亦影響糧食生產。聯合國最新發表的《2018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就揭示過去三年全球飢餓人數不斷增加,而氣候異變與極端氣候,更是構成全球飢餓狀況惡化的主要誘因,呼籲全球各國挑戰氣候變遷,以克服飢餓危機。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本月11日發表今年世界糧食日的致辭,就透露了一個殘酷現實:「在我們這個富足的世界裏,九分之一的人沒有充足的食物,大約8.2億人還在忍飢捱餓,他們當中大多是女性;大約1.55億兒童長期營養不良,可能一生都受到發育遲緩的影響,全世界將近一半的嬰兒因為飢餓而死亡。」他希望,藉着世界糧食日能喚起人們關注糧食問題,維護每個人的基本食物權。
資料來源:摘自《香港01》16-10-2018
資料二
多角度思考
1.參考資料,你認為食物永續有何迫切?試循不同角度加以闡釋。(8分)
2.食物浪費問題不容忽視,試提出可行建議,以達到食物永續的發展目標?(10分)
建議答題方向
1.同學可自由發揮作答,言之成理即可。(例:土地資源匱乏:耕地品質因污染、水土流失,以及農業擴張而下降,使全球作物產量降低;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導致極端氣候,如乾旱和洪水等影響糧食生產;人口增長壓力:資源需求增加,包括清潔水源和食物,饑荒和營養不良人口或增加。)
2.同學可自由發揮作答,言之成理即可。(例:捐出剩食:鼓勵零售商、食品服務業、超市與食物銀行或慈善廚房合作,捐出賣剩但仍可安全食用的食品;修訂法例:修訂食品日期標示的法規,以糾正消費者對食品保存期限的認知;設立減低食物耗損及浪費的目標:鼓勵零售商、食品服務業、超市等設下減廢目標,同時減低成本;引入技術:引入及加強研發廢物處理及回收技術,進一步減少廢物的體積和數量等等。)
載自2019年3月6日《S-file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