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凍齡

2019.03.01
20628 20628

豬年伊始,祝願大家聰明伶俐,也像「凍齡」一樣,恒常保留最佳精神狀態,活水泉源,生生不息。

就從十年前出現的新詞「凍齡」談起。「凍齡」出現在2009年至2010年之間,至今在網絡上流通甚廣,歷久不衰。普通話裏,「凍」作為動詞,表示(液體)遇冷而凝結。「凍齡」一詞,不限於表面的凍結年齡的意思,而是指凍結肌膚的年齡,把青春留在最佳狀態,延長肌膚黃金周,鞏固青春肌底。「凍齡」是時尚美容方面的新名詞,用一句話來概括:永葆青春年齡。我們預期,「凍齡」、「逆齡」、「童顏」、「顏值」這些新詞將會進入《現代漢語詞典》。

以「凍齡」搭配,常見「凍齡女神」的用法。在韓星中,人們稱說「凍齡女神全智賢」、「凍齡女神宋慧喬」等等,女神各有所好,你呢?你心中的「凍齡女神」是誰?電視劇《跳躍生命綫》收視報捷,劇中人物成為娛樂版花邊新聞。其中,演「雄姐」的張彥博頗受粉絲愛戴,報章媒體說張彥博「生得一副童顏」,潛台詞是,他保養得好。讓時光倒流,我們回到1983年,金庸先生《神鵰俠侶》拍成電視劇,劉德華演楊過,陳玉蓮演小龍女,至今仍被視為經典。時光流逝,容顏易老,這是自然規律。可經典作品,經典江湖俠侶,還是影迷心中一道永不磨滅的風景。共同回憶依舊鮮活,把記憶「凍住」,永葆鮮活。

「凍、冷、涼」粵普有異

普通話中,冰凍成詞。冷凍、解凍以及天寒地凍(寒對凍),都好理解。普通話說「凍得慌」,表示受冷或感到冷,例如:今天衣服穿少了(穿得不夠),真凍得慌!另外,表示心裏憋悶,普通話說「堵得慌」(也說「悶得慌」),比如:聽說老同學病危,心裏一直堵得慌(dǔdehuang)。可見,「得慌」表示難以忍受的程度。做作業,太累了,就說「累得慌」。

拿粵語和普通話相比,粵語慣常使用「凍」(義同普通話的冷,涼)。例如:香港的冬天唔係幾冷嗻。(香港的冬天沒多冷。)對廣東人來說,溫度略低在粵語即可稱為「凍」。粵語的凍飲,即普通話的冷飲。粵語的凍水,即普通話的冰水。粵語的雪藏,即普通話的冰鎮。粵語的(食用)雪粒,即普通話的冰塊。香港學生表述南方概念中的「雪」,轉換成北方話的「冰」:冰箱、冰棍兒、冰鞋、冰鎮、溜冰,保准錯不了!

粵語「冰、雪」不分

我們不難發現,粵語區人不大能夠區分冰和雪。因為,南方基本不下雪。雪是罕見物,造成粵語區人冰雪、冷凍不分。北方民眾見慣風雪,見雪是雪,見冰是冰,分得清清楚楚。陳鴻年老先生在《北平風物》(2016)書中,憶記起從前在北平讀書的時候,每逢冬天下雪的天,許多「老廣」同學,一水瓶、一水瓶地,把雪裝得滿滿的,封得牢牢的,然後寄回家鄉去,意思是這是溫暖的南國所沒有的「雪」呀!

凍冰冰 陰陰凍

粵語的語言生活中,「凍」字的使用頻率比普通話的多。比如說:你隻手凍冰冰,仲唔着多件衫!(你的手冷冰冰,還不多穿件衣服!)表示「冷」,有涼意,粵語也說寒寒凍凍。普通話沒有這個重疊用法。用普通話來表述,就是:(離開房子)出來了才覺得冷。同上述意思,粵語也用陰陰凍這個形容詞。普通話也沒有相應的重疊用法(冷冰冰也是形容詞)。粵語的「呢間屋陰陰凍」,用普通話來表述,意思是:這房子一股寒氣;或者說:這房子陰冷陰冷的。

在華語大家庭中,還有「凍薪」(凍結薪水)一詞,流通港、澳、台等地。至於「凍未條」,你聽過嗎?那是台灣詞語(源自閩南話),凍未條諧音擋不住。方言中的「凍」字,殊不簡單!


知識窗

初春時分,氣溫驟降,少穿了衣服,着涼(zháoliáng)了。粵語說冷親,或者說凍親。父母總是苦口婆心地囑咐我們:夜晚瞓覺冚好被,因住凍親啊。(晚上睡覺要蓋好被子,小心着涼啊。)粵語的親,表示遭受的詞尾。同理,因悶熱而中暑,粵語就說成焗親。與凍親義相反,換成普通話是這樣說的:大熱天睡覺哪用蓋被子呀,會中暑的。


考考你

用果膠製成冷凍食品,粵語音譯為啫喱(英語jelly)。《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收錄「啫喱」,標音zhělí。普通話取其意(意譯),叫做甚麼?

答案:果凍

 

林建平
‧香港中文大學普通話教育研究及發展中心主任
‧國家級普通話水平測試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