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韓流

2019.01.18
20359 20359

一說「韓流」,人們馬上聯想到韓國影視界藝人所掀起的流行文化。沒錯,早在1997年,韓國偶像組合H.O.T.在北京舉行演唱會,開創了偶像文化、粉絲文化,廣受青年學生愛戴。「韓流」或「韓風」由海峽兩岸的中文媒體率先開始使用(取自寒流或寒風由北方而來,諧音,語義雙關)。現在,「韓流」多指韓國電影、電視劇、音樂、飲食、化妝美容、韓語等形成一個極為強大的流行力量現象,叫做「韓流」(Korean Wave)。

選舉常用語 見台灣特色

在台灣,2018「九合一」選舉結果,塵埃落定。高雄市候選人韓國瑜在競選期間掀起了一股熱潮,人們把韓國瑜的現象,稱為「韓流」(Han Wave)。且看報紙標題:韓流奪高雄 藍營大翻身 國民黨豪取15縣市(《星島日報》2018年11月25日)。「韓國瑜的現象」能否持續下去,有待觀察。不過,台灣的選舉文化依舊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綫,一些與選舉有關的常用語已經收錄在《現代漢語詞典》(2012,第6版)。舉例如下:

詞條與釋義
拜票:候選人在選舉前到處拜訪,請求選民把選票投給自己(多用於台灣地區)。
嗆聲:在公開場合表達自己的主張,多指對他人(尤其是政治人物)的主張或行為提出反對意見(多用於台灣地區)。
謝票:台灣地區指選舉活動結束後,對投支持票的民眾表示感謝。
站台:台灣地區指知名人士出席政治商業娛樂等集會,為主辦方或候選人捧場、造勢。

詞典明確標記「多用於台灣地區」,顯示了這些詞很有台灣特色(台灣地區詞)。「嗆聲」一詞源自閩南話,嗆讀qiàng。「嗆」單用時,指有刺激性的氣體進入呼吸器官而感到難受,例如:炒辣椒的味兒嗆得人直咳嗽。站台,原指月台(車站上)。如今,多了一個與選舉有關的義項。「力挺」(極力支持)也與選舉有關,流通於華語地區。力挺,相當於粵語的力撐。

掃街」是不是台灣地區詞?是。比喻候選人跑遍整個街區拉選票(香港的選舉也用掃街或洗樓)。「掃街」也用於嘗遍整個街區的街頭小吃,例如:港人遊高雄,六合夜市掃街是指定動作。

不出惡言 發言親民

重溫高雄市長選舉的過程。韓國瑜自嘲「賣菜郎」,以一瓶礦泉水、打一場乾淨的選戰為序幕。台港媒體說他魅力非凡,所掀起的韓流現象,會載入台灣選舉史冊中。人們都稱讚他口才好,不抹黑對手,不出惡言。話語通俗,鏗鏘有力,比如:民進黨不是高雄人的爸爸,為甚麼每次一定要投它?韓國瑜挽起袖子拼經濟,更是喊出民眾的心底話:東西賣得出去,人進得來,高雄發大財。

韓國瑜與陳其邁進行電視辯論結束後,深夜在專頁發文表示:

我背不出每一個數字,但我看得出問題所在;我到不了每一個地方,但我知道方向在何處。

語言簡明,打動人心,讓高雄市的「韓粉」充滿了期盼,帶來新的希望。韓國瑜還幫黨友助選,到台中為盧秀燕站台造勢(後來當選台中市長),人氣爆燈,風頭一時無兩,掀起一股「韓流」。在台中,他一開口就引來粉絲哄堂大笑:

小弟韓國瑜,今年六十歲,正在找工作,請大家多多幫忙!

「凍蒜」源自閩南話

韓流話語,亦莊亦諧,貼地親民,市井大叔形象討人喜歡。選舉期間,民眾喊得最多的是,「凍蒜、凍蒜、凍蒜」(凍蒜,源自閩南話,諧音當選)。候選人到菜市場催票,民眾送上「大蒜、菜頭(即蘿蔔)、鳳梨(即菠蘿)」,分別寓意「當選、好彩頭、旺來」,都與閩南話相關,富有閩南風情,起到雙關作用。


知識窗

唐詩: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
          ▲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
          ▲

我們拿粵語讀,「流」與「樓」同音(聲、韻、調都同),▲是詩歌中的「韻腳」。用普通話朗讀,「流」讀liú,「樓」讀lóu,韻母略有不同。這是因為現代粵音跟唐代的中古音相當接近,粵語保留古音成分多,普通話則經歷過一些變化。粵語中,「樓」與「劉、瀏、留、榴、硫、琉」同音。普通話則讀liú。常用字中,普通話讀lóu的少,讀liú的多。


考考你

做出羞愧的事,普通話說「出醜」、「丟臉」。台灣地區詞怎麼說?

答案:出糗(qiǔ)

 

 

林建平
‧香港中文大學普通話教育研究及發展中心主任
‧國家級普通話水平測試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