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造紙 顯心意
2018.12.18親手造紙 獨一無二
聖誕節將至,商店紛紛推出應節禮物,想好送甚麼禮物給親友了嗎?從店鋪買來的禮物雖奪目,卻一式一樣,缺乏個性,也不及手造禮物有心思。如已對「成行成市」的皮革、滴膠等感到沉悶,不如試試手造紙。簡簡單單一張紙,細藏巧思與學問,更可製成許多紙藝品。
●Because兩年多前成立「水木研社」,因為水和木是紙的基本,意指以可持續方向研究紙品工藝。
客製化手造紙品
Because Yeung兩年多前創立水木研社,全職研製手造紙和相關產品,主要提供客製化手造紙品服務,包括喜帖、記事本、書冊等,也會按客人要求舉辦工作坊。臨近聖誕節,水木研社舉辦過手造紙聖誕卡工作坊;亦教授送文具給基層兒童的義工做手造書。她表示,不少人要求教授製作特定的手造紙禮物,以慶祝節日或紀念日,「自己親手做的,特別有感情。」
仔細觀察手造紙,質感粗糙、有雜色斑點、四邊不規則,不如平日在文具店買到的那麼滑溜、雪白和整齊:「每張手造紙的質感、紋理、顏色、紙邊都不一樣,無法用機造紙代替,能展現個人特色,有收藏價值。」笑言客人鍾情不整齊的紙邊。她又謂,造紙須高度認真和專注地重複步驟,能使心情平靜,猶如靜修。
遠赴海外 進修紙藝
水木研社的手造紙有兩種,一種是古法造紙,材料是天然植物纖維;另一種是環保再造紙,材料來自紙廠裁紙所剩的紙邊。讀平面設計出身的她,一次想找質感較原始的紙卻不獲,惟有自己上網學造紙,自此萌生興趣。畢業後任職設計師,去旅行也不忘找學造紙的門路,在台中宣紙村,師從家族三代造紙的造紙匠,學習最傳統的古法造紙,其後又到新加坡學習書本訂裝,以及師從在港的日本及英國製本家。
掌握造紙竅門後,Because成立了品牌「水木研社」,後來全職造紙。她發現在港難找植物造紙,適逢有朋友在紙廠任職,知道有大量因應客人要求而被裁走的紙邊,便向紙廠索取,研究環保紙製品:「善用這些沒用但不是垃圾的紙,令產品更有意義,對環境更好。」除回收紙邊外,她還收集咖啡濾紙,製成質地較硬的杯墊。現時水木研社有八成產品均用環保物料做。
●利用咖啡濾紙再造成杯墊(左),紙邊再造成硬淨厚身的環保紙(右)。
與自然和諧共處
每一張手造紙都得來不易,保留古人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智慧,她試過用野草、竹蔗和花等造紙,效果均不太理想。師傅教路用蕉葉和構樹,她便在家中種了一棵構樹(右圖),發現構樹粗生粗養,切割後一年內便長回原樣,可不斷循環,「古人試驗過,知道哪種樹用來造紙最經濟,配合到樹的生長周期,順應大自然規則,和諧地相處。」不正是現時社會強調的「可持續發展」嗎?手造紙除了是心意、是手藝,更是生活態度。
場地提供:
突破機構「Trial and Error Lab」
「水木研社」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omoodstudio/
古法造紙 成生命教育
同樣是手造紙,四年前成立的「浪花花造紙教室」主力教授古法造紙,更就地取材,如在南生圍教蘆葦草造紙、在咖啡店教咖啡渣造紙。創辦人紅彤彤表示,希望更多人接觸並傳承古法造紙術,以及感受紙與地方、人與大自然的聯繫。
●「浪花花造紙教室」創辦人紅彤彤表示,「浪花花」指抄紙時掀起的水波,就像浪花。
就地取材 反映地方特色
現代人要買紙很方便,卻沒想過這些大量生產的紙會污染環境。紅彤彤解釋,為了加快生產速度和美觀,市面上的紙添加很多化學劑,如漂白劑和凝固劑等。她慨嘆,「化學東西不能『落返泥土』,既然大自然可以取材,為何要用化學東西?」
相反,古人造紙盡量取材自然。紅彤彤認為,造紙既是傳承古人智慧,也是生命教育。「浪花花」經常在不同地方舉行工作坊,就地取材,造出屬於該特定地方的紙。她與南生圍的農場合作舉辦工作坊,該處魚塘旁的蘆葦草每月也須修剪,收割來造紙,便能善用大自然資源。她說:「希望讓人接觸紙是怎樣造的?用甚麼物料?做到甚麼成品?原來植物可轉化成紙,讓人感受到大自然和自己的關係,學習多點關於自然的知識。」造紙也是記錄生活的一種方法,「紙可以承載生活,我學到甚麼、找到甚麼新物料,都會應用在造紙上。」早前她與友人一起建磚屋,便嘗試在造紙時混入泥土。
親子齊參加 灌輸環保意識
工作坊有成人和中小學生,甚至有一家大小參加:「曾有家長擔心全日在戶外造紙,會不會曬到小朋友。都市人常在室內,很難才感受到大自然給予的東西。最後一邊造紙一邊看日落,那位家長沒有後悔。」
紅彤彤又到本地咖啡小店,用剩餘的咖啡渣、牛奶盒、豆衣和濾紙,教造環保紙。小孩子不但培養了環保意識,更留意了身邊事物,能舉一反三,「有小朋友學了用牛奶盒造紙, 問我可否用果汁盒?其實果汁盒都是棉紙,是一樣的。小朋友聯想力比大人強,在他們成長時讓他們體驗,會更有效果。」
她又表示,現時已有約三十名學生希望延續造紙手藝,義務協助「浪花花」舉辦活動,希望將來有更多人加入團隊,並以在港成立紙博物館和造大型紙藝術品為目標。
●古法造紙須把植物或樹皮剪碎和蒸煮,再搗成植物纖維,才能放進水中進行抄紙步驟。
「浪花花造紙教室」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lomfafair/
動手做!混色環保紙
水木研社即席示範了如何用廢紙製作紅、白混色紙。快拿起家中的廢紙,齊來跟着做吧!
所需工具:
吸水氈(或其他可吸水的布)一塊、造紙框一個、清水一盆、小杯一個、攪拌機、紅色和白色廢紙各一張。
步驟一:
揭開造紙框,反轉,覆蓋在吸水氈上,用吸水氈壓乾紙的水分。
步驟二:
把紅色紙漿放進小杯,加水攪勻。再把白色紙漿放進水盆攪勻。
步驟三:
把造紙框放進水中,撈起紙漿,前後、左右搖晃,過濾掉水分,重複這「抄紙」步驟三次,使紙張更厚。
步驟四:
把小杯內的紅色液體倒在白色紙漿上,形成圖案。
步驟五:
揭開造紙框,反轉,覆蓋在吸水氈上,用吸水氈壓乾紙的水分。
步驟六:
攤開待乾,也可將紙黏在玻璃或木板上待乾。
小貼士:
選擇廢紙時,紙張原料的顏色會直接影響再造紙顏色,如用報紙做材料,造出來的紙也是灰灰的,同學可自選喜歡的顏色。撕開廢紙後,紙邊的纖維愈長,就愈適合用來造紙,造出來的紙便不易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