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辛棄疾
2018.12.18文言文閱讀理解
〈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辛棄疾 淳熙己亥①,自湖北漕②移湖南,同官王正之③置酒小山亭,為賦。 更能消④、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⑤,盡日惹飛絮。 長門⑥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⑦飛燕⑧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
註解
1. 淳熙己亥:宋孝宗淳熙六年,辛棄疾南渡後的第十七年,時年四十歲,他被朝廷投閒置散,渴望收復失地的心願一直難以實現。
2. 漕:漕運使的簡稱,是掌管糧運的官職。
3. 同官王正之:作者被調離湖北轉運副使後,由王正之接任原來職務,故稱「同官」。王正之,名正己,是詞人的舊交。
4. 消:經受。
5. 畫檐蛛網:有畫飾的屋簷上的蜘蛛網。
6. 長門:據《昭明文選.長門賦序》記載,漢武帝的皇后陳阿嬌先得寵幸,後來失寵被廢,貶居長門宮。陳氏得聞司馬相如的文章天下最工,以百斤黃金求得一篇〈長門賦〉,漢武帝讀賦後有所感悟,於是再度承寵陳皇后。
7. 玉環:唐玄宗的貴妃楊玉環,三千寵愛在一身,後來在安祿山攻破長安的兵亂中,被縊死於馬嵬坡。
8. 飛燕: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寵極一時,後來被廢黜成庶人,最終自殺。
練習題
1. 試解釋以下畫上橫綫的字詞:(10分)
a. 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惜春長怕花開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盡日惹飛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準擬佳期又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 休去倚危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根據〈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首句「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為賦。」,試簡述創作背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a. 詞的上片描寫怎樣的春天景色?(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承上題,辛棄疾通過寫景說明當時怎樣的政治環境?(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a. 詞的下片引用「長門事」的典故,用意為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玉環、飛燕」二人的事迹又旨在說明甚麼?(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結合整首詞的內容,為何最後辛棄疾寫到「休去倚危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以下各題運用了甚麼修辭技巧?(6分)
a. 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蛾眉曾有人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 a. 擺置 b. 經常 c. 一整天、一天到晚 d. 按照 e. 不要
2. 宋孝宗淳熙六年,辛棄疾被朝廷調職(1),由湖北漕運使轉至湖南漕運使,接任他原來職務的王正之,為他設宴餞行(1),臨行在即,於是寫下這首詞。
3. a. 詞的上片描寫的春天,並非初春百花盛開的繁榮景色,而是晚春時節的衰敗景況(1)。花兒難以抵受春風春雨的摧殘,遍地是落花無數(1),屋簷上的蜘蛛網沾滿了柳絮(1)。
b. 詞的上片表面上寫春天景色,實際上寫南宋國運。春天的「匆匆又歸去」、「落紅」指國家的敗落(1),辛棄疾期望「春且住」,可以長春不衰,但國勢卻如殘春,面對風雨飄搖(1)。「怨春不語」指朝廷傾向主和派,反對主戰抗金的主張(1)。
4. a. 陳皇后失寵再度承寵,本該可喜,可恨「蛾眉曾有人妒」,遭武帝身邊其他女子妒恨(0.5),「佳期又誤」,即使千金買得相如賦,深情也無處可訴(0.5)。辛棄疾借用「長門事」的典故,以陳皇后自比(1),他遭孝宗冷待且受小人妒忌(0.5),不受重用,壯志難酬,錯失收復失地的良機,心中痛苦而憤恨(0.5)。
b. 辛棄疾引用陳皇后失寵的典故後,繼而舉出楊玉環、趙飛燕二人的悲劇結局收場,以她們比喻那些當權誤國的奸佞小人(1),勿要因一朝得志而得意忘形,警示小人終有惡報(1)。
5. 結合整首詞的內容,借春意闌珊和美人遭妒暗喻政治上的不得意(1)。辛棄疾創作此詞,在小山亭上,雖正值閑暇飲酒話別之際,但他仍然憂愁國家偏安前景(1)。他害怕在亭上看見斜陽西下、煙柳濛濛的景象(1),由此聯想江河日下的國運命途,只會更傷心斷腸(1),故他惟有說道「休去倚危欄」,充滿無可奈何之情。
6. a. 擬人 b. 借代(以飛蛾的觸鬚借代美人的眉。) c. 反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