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趣的西西
2018.12.14千奇百趣 西西的興趣
同學對西西必不陌生,她寫的〈店鋪〉用作課文多年,《我城》亦常在閱讀報告書單出現。但除此以外,大家對她的認識有幾多?或許可以從筆名開始。「西」是一個穿裙的女孩,雙腳站在四方格子裏,兩個「西」字放在一起,就變成電影菲林的兩格,女孩從一個格子跳到另一個格子,「西西」就是「跳飛機」的動態。總為讀者帶來驚喜的西西,已屆八十一歲高齡仍創意爆棚,今年還推出新作《織巢》。閱讀與寫作以外,西西尚有很多興趣,同樣是「估佢唔到」!
玩具
西西喜歡玩微型屋,玩得很認真,不止蒐藏各地的微型屋,更親手裝配十八世紀英國喬治亞風格的屋子,為此認真研究當時的裝潢、服裝、文化習俗等,並創作了長篇小說《我的喬治亞》。
手作
西西因患癌做過手術,後遺症導致右手失靈,始練習左手寫字;又以做手作、縫製毛熊為右手的物理治療。她發現毛熊樣式多是西式,故創作了《水滸傳》和各式中國古代服飾熊,著《縫熊志》;又為保育動物而縫製猿猴,記錄在《猿猴志》。今年,她把「喬治亞」玩具屋和部分水滸熊贈予中大圖書館香港文學特藏。
畫畫
西西喜歡看畫,寫專欄談畫之餘,還融入小說創作,〈浮城誌異〉以十三幅馬格列特的畫延伸寫成小說,圖文互涉,產生新的想像空間。她也愛為自己的文章畫插圖,筆觸充滿童趣。
逗貓
西西喜歡逗貓,在專欄中不時提及朋友的貓,稱呼為「花貓小友」。寫有散文〈看貓〉。
旅遊
熱愛旅行的西西,足迹遍及歐洲、土耳其、埃及、中國內地。第一隻親手造的毛熊是西西的旅伴,因為搭過飛機而背上獲添羽毛,起名「黃飛熊」。西西著有遊記《看房子》,介紹旅途所見的建築。
足球
西西曾撰寫足球專欄,她是阿仙奴亨利時代的球迷,更造了一間看足球轉播的微型屋「亨利吧」,牆上貼了亨利的照片,狐狸、浣熊、兔子等小布偶齊齊坐在屋內看球賽。
學者粉絲看西西
西西作品如真人般有趣,俘虜一代又一代讀者。專研香港文學的香港樹仁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助理教授王家琪是西西「粉絲」,家中幾乎有齊她的所有著作,喜歡西西帶有童真而開心的語調、廣闊視野和多變形式,雅俗共賞。王家琪義務參與歷時五年的《西西研究資料》編輯工作,得以親近「偶像」,是最大的意外收穫。
●王家琪是《西西研究資料》編輯之一,曾發表西西中國旅行小說的研究文章。
樂觀童真 自成一格
王家琪在大學一年級課堂上初讀西西,留下「實驗性強」這深刻印象,後來覺得其童真和開心語調尤為獨特,「快樂在文學中很罕見,開心是很難寫的,但西西的作品用童真、開心的口吻,寫得好看,看完會高興,童真得來不膚淺,對世界有批評和看法。」
樂觀的人生態度貫徹西西作品,《我城》刻畫上世紀七十年代的香港,回歸與否,前路茫茫,「『若是聰明,可以創造美麗新世界。』、『天佑我城』,這種對生命和土地的熱愛令人感動。希望是不會過時的,每個年代都需要希望。」即使處理父親離世的哀傷,仍輕描淡寫,如〈父親的背囊〉一詩,描述與父親行山,父親從背囊取出各項所需,最後「取出一群白髮的朋友」並「臉上展開一個微笑揮手」道別,生活化地寫傷心的事,不煽情,更為耐讀。
作為評論者,王家琪特別欣賞西西博學多聞卻不故作高深,尤喜看她的書評,「她看很多書,但不會拋書包,轉化西方作家的講故事方法為己用,如卡爾維諾、博爾赫斯等。跟她的書單看書,可進入更大的世界。」並強調西西雅俗共賞,「沒看過那些經典,仍會覺得她的書好看,不影響欣賞;知道背後典故,會有另一層知識的趣味。」
●王家琪家中幾乎有齊西西所有著作,其中西西早年的素葉叢書《石磬》和《春望》, 以及素葉版的《我城》都是珍貴的絕版。
視野廣闊 形式多變
西西的文學地位早已毋庸置疑,今年更獲紐曼華語文學獎,為香港首位獲獎作家。王家琪指出,西西以寓言寫香港,很具代表性,影響深遠,至今人們仍用「我城」指稱香港。西西作品流露的世界視野,亦代表香港作為國際都會的特性,如短篇小說〈瑪利亞〉和〈十字勳章〉,分別寫法國修女和尼泊爾僱傭兵,以非香港人為主角,代入其他種族的處境,「既從香港看世界,也從外面看回香港。」
王家琪現時教書,也常教西西作品,「西西很喜歡實驗不同形式,無論教甚麼都可以用她來做例子。」講陌生化,用新詩〈可不可以說〉;講敍事方法,用小說〈肥土鎮的故事〉;講女性主義,用散文集《哀悼乳房》……可見西西為香港文學開拓了許多空間。
●王家琪獲何福仁送贈八十年代的《素葉文學》雜誌(現已停辦),可以見到西西作品刊登的初貌,以及她身為編輯的筆名──「張愛倫」。
文如其人 好奇心旺盛
二○一三年,尚在念研究院的王家琪,加入由西西好友、作家何福仁發起的《西西研究資料》編輯工作。偶爾在開會前後,何福仁帶編委成員與西西飯聚,王家琪有機會親身接觸「偶像」,笑言一直壓抑內心興奮,不敢索取簽名,直至書本編成,西西主動在書上簽名,別具意義。
王家琪曾拜訪西西的家參觀藏品,去年更為西西慶祝八十歲生日。她表示,西西其人就如作品般充滿童真,會分享旅遊時逛書店的經歷,當談到自己喜歡的玩具,語氣像小孩一樣興高采烈,但大部分時間都是寡言的聆聽者。她最敬佩西西對所有事物都很好奇,並會認真研究感興趣的事物。這份好奇心反映在創作上,難怪西西作品如此多變。小說、散文和詩三棲,又不斷嘗試新範疇,涵蓋社會、疾病、玩具等,甚至將涉獵科幻,已預告會推出與何福仁對談科幻電影和小說的《科幻對話》,帶來無限驚喜。
西西近年深居簡出,讀書寫字做手作,甚少露面,數月前完成眼手術,仍須休養。王家琪笑謂西西有很多計畫,曾在她家中見到一個黑色的非洲人偶。未知這是否繼縫製古代熊和猿猴後的新系列呢?看來大家要耐心等候她的新作了。
●2017年10月年輕朋友為西西賀八十大壽,前排左起王家琪、西西、陳燕遐、黃怡、龍潔蘭;後排何福仁、俞風、趙曉彤、羅樂敏、孟繁麟。
觀察世界 與別不同
王家琪坦言,〈店鋪〉並非西西最好的作品,《我城》對中學生來說也許有點深奧。她推薦同學看「肥土鎮系列」,像〈蘋果〉以競選最佳蘋果的寓言故事,反映港人九七回歸前的心態,有趣味得來又帶諷刺,「好看、易明,與香港有關,主角是小孩子,對學生來說較親切。」她認為讀西西不是為了改善修辭,因文學修辭未必合乎規範語法,反而應該學習西西與別不同的「看世界的方法」,「發現日常接觸的事物,原來可以這樣寫,有興趣創作的學生,尤其應該看西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