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香港地 香港字

2018.12.11
20140 20140

港式書法

  字體也是一種藝術,和畫、雕塑沒兩樣。比方說,香港有一種字體,北魏體,就很值得欣賞,比街頭藝術家Banksy的《手持氣球的女孩》有過之而無不及。只是,香港北魏也跟《手持氣球的女孩》一樣,正處於消失的邊緣。幸運的是,設計師陳濬人注意到它們的價值,試着以現代的方法,將字保存下來。

「香港北魏」隨處可見

  在香港,你不難發現,當鋪招牌的「押」字、貨車貨櫃上的大字,或墓碑上的碑刻,都有着類似的字形。二○○五年,當時修讀攝影的陳濬人因為到街頭拍攝,留意起這種字體來。它們在擠迫的街道尤其突出:「這些字的風格很特別,感覺龍精虎猛,不像楷書(現代字體)那樣秀氣。」從此陳濬人對這種文字產生興趣。後來他在圖書館翻查中國書法全集,得知這種風格屬於北魏體。那是可以追溯到魏晉南北朝時的字體,相當寶貴。陳濬人自行起名為「香港北魏」。

化成電腦字體

  可惜, 近十年隨着社會發展,舊區重建、老店結業,香港北魏正急速消失。為了讓香港北魏能繼續傳承,今年陳濬人把多年研究成果結集成書,出版《香港北魏真書》,並推出眾籌計畫集資,將香港北魏轉化成電腦文字:「我的目標是製作約六千字。我一直想做這件事,只是要思考怎樣能持續去做。六千字起碼要幾年才完成,而且不是一個人的事。」陳濬人目前已造了約二百字,他希望能籌集足夠資金,組織一個團隊實行計畫。

上溯南北朝

  為甚麼香港北魏那麼吸引陳濬人呢?他表示一種字體可以從幾個層面判斷價值,「一是實用,二是美感,三是文化、歷史。」而從這三個層面看,香港北魏都極具價值。在歷史文化方面,香港北魏是文化遺產,可以上溯到魏晉南北朝時的北魏碑刻,或稱魏碑。魏碑的特點是大刀闊斧、自由奔放。不過經過朝代更迭,魏碑遭到埋沒,直至一千多年後的清代,才被重新發掘出來。一些書法家看上了魏碑,發展出魏碑風格的書法。那就是香港北魏的原型。

  到了上世紀四十年代,大批文人因為國家動盪南下香港,其中包括廣東書法家區建公、蘇世傑等。當時他們其中一個工作是替店鋪招牌題字,他們以清代的北魏體為基礎,設計出香港特有的字體,也就是我們所談的香港北魏。陳濬人蒐集了好幾塊香港北魏招牌,收藏在他合資的餐廳裏,例如食店「好到底麵家」的「底」,那是區建公其中一個作品。

  毫無疑問,香港北魏含有豐富的歷史故事,比《延禧攻略》還精采呢!


健身硬漢

  香港北魏也有別具一格的美感。大抵來說,香港北魏有兩個特點,其一是密不透風,筆畫緊密,陳濬人形容有如「經常健身習武的硬漢」;其二是結構呈梯形,看起來穩重可靠,「感覺很精神、『生猛』。」因此香港北魏可以有很多用處,像用於標題或表現力量感。當年區建公以北魏提字,正是因為這些優點,「北魏筆畫粗、綫條明顯,就是在遠距離也可以識別出來。」這正是招牌需要的元素。無論是實用、美感還是歷史文化,香港北魏都有相當的價值。 

設計字體也要會書法嗎?

  一般人聽到設計漢字,腦袋大概想到砌積木,想像只要造了部首、部件,就能組裝成各種文字。事實卻不是那麼簡單,過程極花工夫,「我會先用毛筆寫那個字,思考怎樣裝置。然後用鉛筆打稿,畫出綫條的框。之後再在電腦逐點勾勒那個字。」陳濬人說。所以設計字體也要會畫法嗎?「不,如果是造其他字體,未必要會書法。只要大概知道,電腦字體是怎樣從書法演變過來,那就足夠。」但設計香港北魏不一樣,學習書法很有幫助,「你會懂得怎樣裝置,安排筆畫的空間、布置。」陳濬人在注意到香港北魏後,已開始學習書法。三年前他更找了區建公的門生,北大師範大學書法博士王覺亮,跟他習字。陳濬人外表酷酷的,但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他對香港北魏充滿熱情。

一筆一筆造字

  在香港北魏真書的網頁可以看到,陳濬人怎樣一筆一筆造字,調整細節。就算只是旁觀部分過程,也能感受工作之繁重。由於工序繁多,造一個字要花不少時間,一天最快只能造三個字。而那是最理想的情況,畢竟每個字的布置不盡相同。

  舉個例,「設」字就不是那麼容易處理,陳濬人總是覺得字形不太好看。後來他決定用異體字來表現,解決這個問題。造字絕對是漫長、勞心勞力的作業。

反思香港設計

  陳濬人也接手不少設計項目,那些工作跟造字計畫有沒有不同呢?「兩者思維很不一樣。設計包含品牌定位、策劃,而造字是純粹的工藝;設計是為客戶提供解決方法,而我的計畫是要提出問題:到底甚麼是香港設計?」身為設計師,那一直是陳濬人思索的題目。他的造字計畫嘗試把香港文化重新演繹,也許是一個解答。

香港北魏真書網頁:http://zansyu.hk


字形設計自由多元

  很多人都有偏見,覺得漢字「老套」。但其實,不少字體都很有意思,很有創意。如果你有興趣,現在甚至可以親手創作你自己的字呢!

獻醜不如勁揪

  「香港勁揪」,一看就感到一股豪氣。這是設計師Kit Man設計的字體,名為「勁揪體」。兩年前Kit Man利用眾籌集資,進行大規模製作,早前終於功德圓滿完成計畫。有意思的是,「勁揪體」本來叫「獻醜體」,Kit Man自小就被說字寫得不好。後來為了跟香港足球打氣,他寫了「香港勁揪」四字,廣受轉發,朋友於是提議他改名為「勁揪體」。就算是歪歪斜斜的「醜字」,也可以很「勁揪」,表達自己。這也是一種香港精神呢。

Kit Man 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KitDaSketch/

我手打我心

  小時候學字,你可曾有過這樣混亂:為甚麼老師教的字,跟書上印的不一樣呢?像「電」、「房」、「告」都有這種狀況。原因很簡單,因為香港很多書籍都採用了台灣的字體,而台灣的標準跟香港並不相同。

  漢字發展歷史悠久,一個字往往有不同形態;即使同樣使用漢字,不同地區可能有不同規範。香港的用字是以政府定立的《常用字字形表》為標準,而這些字跟台灣選用的有不少差異。有見及此,有福利機構組織了一班長者,合力製作符合香港寫法的電腦字體「自由香港楷書」,費用全免。有了這套字體,終於可以「我手打我心」了。

自由香港楷書網頁:https://freehkfonts.opensource.hk/

獨一無二手寫字

  看了那麼多設計,如果你有興趣,你也可以創造自己的字體。台灣公司justfont提供了名為「justwrite手書」的服務,可以把你的手寫字輸入電腦,製成屬於你的、獨一無二的字型檔案。原本只能在筆記、原稿紙看到的手寫字,如今可以在電腦使用,聽起來挺好玩呢。製作流程大致有幾個步驟,包括寫字、掃描、製作字形檔、修正。justfont聲稱只要寫下三千個字,就可以做出99%的常用字。若不想花錢,自行寫一堆常用字句,掃描進電腦,當圖片使用,也未嘗不可呢。

  • justfont還找了徐玫怡、朵朵、追奇等三個台灣作家合作,製作她們的字體。

justwrite手書網頁:http://www.justwrite.tw/

文:萑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