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展不可少 解說中國能源建交
2018.12.12封面專題
現代中國+全球化+能源科技與環境
主題:中國的改革開放+全球化帶來的影響與回應+能源科技的影響
答案︰C
解說
南沙群島及西沙群島附近海域被認為藏有可供使用多年的石油及天然氣資源,中國與周邊國家有主權爭議。此外,中國及日本主要在東海海域有領土紛爭,即釣魚台列島一帶,該區域亦被認為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相反,「一帶一路」是中國近來提倡的地區經濟帶,沿帶路的國家基本上極少與中國有領土爭議。
甚麼是能源外交?
能源外交即指不同國家以買賣能源為外交方式,當中以不可再生能源石油為主,天然氣為次,故也有人說是「石油外交」。
能源外交現況怎樣?
事實上,世界各原油大國的能源蘊藏量已大減,各地亦早已發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水能等。然而,這些可持續發展能源在今日仍受到氣候、天災或公營機構錯誤營運等因素影響,而難以控制供應量。
因此,現時全球消耗原油最多的國家如美國、中國及印度等,仍視石油或天然氣為重要的能源,能源外交角力就此出現。
進行能源外交的因由
1.能源供應要充足
除了石油出口國,世界各國都極度依賴石油進口,故各地政府要積極確保供應量充足及油價實惠,推動經濟發展,如美國為維持石油供應穩定,曾兩次出兵伊拉克。
相比之下,早在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前,中國便與中東及非洲石油出口國,如伊朗、利比亞、蘇丹等國,建立互相友好關係,以穩定能源供應;再者,中國亦有跟巴西等美洲國家簽訂協議,以備不時之需。
2.運輸能源要安全
隨着經濟全球化及世界各國的能源使用量大幅增加,大國對能源運輸安全也極為重視。這裏指的運輸安全不但是運油管道的安全,更是其路途所經國家的政局穩定性,例如之前東非的索馬里海盜猖獗,威脅亞丁灣的航道安全,中國政府曾在2008年派出海軍艦隻保護油船,確保能源供應穩定。同時,中俄關係相對穩定,亦令數億噸計的石油可安全的由俄羅斯運至內地。
能源與國際關係
1.互利互助 好拍檔
中國的高鐵建設一日千里,技術發展較成熟,所以,內地政府亦希望以高鐵的建設及技術來爭取海外市場(如能源出口國)的定單,建立互惠互利關係,因此也有「高鐵外交」之說法(見圖)。
2.海域衝突 各不相讓
中國與不少南亞國家(如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等)一直在南海諸島(東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島等)存有主權爭議,因專家估計在這一帶的海域有巨大的石油蘊藏量。而中國近年增加在印尼等地的投資亦令地區關係惡化。
另一方面,中國與日本在東海(釣魚台及附近水域)存有爭議,東海海域估計擁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故兩國一直爭論不休。
3.能源市場 明爭暗鬥
歐美等大國不理輿論壓力,不惜以武力手段去爭奪他國的能源。如2003年,當時的美國總統布殊出兵伊拉克,推翻薩達姆政府而換上親美政權,以取得該地的大量石油。此外,如中國對伊朗發展作為民用的核子技術,亦傾向溫和支持之態度。
Mindmap:中國能源外交的考慮與影響
參考資料
‧中央電視台:《創新中國》第二集:能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MIFYt_6yZE
‧鏗鏘集:一帶一路 好日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6JApIHxC1s
‧沈旭暉:習近平時代中國外交的十大特色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a/2015/11/151116_cr_xijinping_diplomacy
學習教材
議題分析
這議題的本質是甚麼?
解說能源外交出現的因由及其影響,如國際外交角力。
這議題包含哪些相關概念?
(例)
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即在可發展的環境條件下,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後代人的需求為前提的發展模式;可持續發展也可以應用在消費、飲食文化或能源使用方面。
可持續能源(Sustainable Energy)
即可持續的能源供應,以滿足現今需求,而又不損害後代的需求。促進可持續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之應用,如水力發電、太陽能、風能、波浪能、地熱能、潮汐能等。
綜合國力(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
即硬實力(可計算的力量:經濟、軍事、資源、科技、人口等)和軟實力(不可量化的無形力量:文化、語言、外交等)相加。
「一帶一路」(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一帶」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包含國家有烏克蘭、土耳其等國;「一路」是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包含國家有印尼、泰國等國。「一帶一路」橫跨亞洲、歐洲和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當中不少跟能源外交有關。
試舉出與議題相關的關鍵詞。
(例)
‧能源外交 Energy diplomacy
‧能源儲備 Energy reserve
‧不可再生能源 Non-renewable energy
你對此議題的見解為何?
請填寫:
這議題是否重要?其發展有何影響?
請填寫: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一
資料二
據中國方面統計, 二○ 一七年中美貿易額約為五千八百三十七億美元, 其中中國對美出口額接近四千三百億美元。此前,美國已發布「301」徵稅建議清單,涉及中國五百億美元出口商品。如果再追加的話,中國受影響出口商品將達一千五百億美元,幾乎接近對美出口額的三分之一。
另有分析認為,在這場貿易戰中,稀土將是中國一個強大的「秘密武器」。稀土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訊息、生物、軍工等尖端科技和國防建設的基礎材料。目前,中國是美國的最大稀土進口國。
資料來源:摘自《星島日報》7-4-2018
多角度思考
1.參考資料一,說明漫畫所表達的意思。(4分)
2.「能源外交將影響能源科技的可持續發展。」資料一及二如何支持這看法?解釋你的答案。(7分)
建議答題方向
1.漫畫家以中美兩國領袖共同駕駛一部用人力推動的車,這是木和石製而毋須使用能源的車,暗示某日世界上已沒有能源可使用。而標題「沒有能源外交的原始世界」,「原始世界」乃指回歸人力的世界、無汽車的動力,諷刺能源外交角力最終結果可能令石油完全消耗掉而變得一無所有。
2.資料一及二均支持「能源外交將影響能源的可持續發展。」的說法。在資料一,即使世界領袖亦可能沒有石油可用,當中汽車也要用人力推動而無機器動力,影響了下一代的能源使用。而資料二則指出,能源稀土是有限能源,將之視為外交角力(如中美貿易戰)的「秘密武器」,也會影響到相關科技的可持續發展。
延伸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
《可再生能源法》2006年正式實施,至今已有10年。期間,該法於2009年進行了修訂完善。據悉《可再生能源法》構建了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的五項制度,具體包括總量目標、強制上網、分類電價、費用分攤和專項資金。這些制度在促進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調整能源結構、保護環境、實現綠色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在可再生能源產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棄電等諸多問題也頻頻出現。因此,不少業內人士表示,須要進一步研究《可再生能源法》的修訂完善,以增強其指導性。比如規定所有電網企業必須全數收購電網覆蓋範圍內所有可再生能源發電廠所供應的電量。違規者須面對罰款,金額相當於可再生能源發電廠的經濟損失的雙倍。
資料來源:摘自「中國能源網」
http://www.cnenergy.org/yw/ft/201609/t20160920_384849.html
多角度思考
1.你多大程度上同意「中國發展可再生能源在外交上是利多於弊」?(12分)
建議答題方向
1.很大程度上同意(例)
‧好處一:全球面對能源危機,發展可再生能源是必然趨勢。中國加強發展可再生能源,可大量減少對進口能源的依賴(並不是完全不進口外國能源),以減低發生地域(如南海或東海)或國際衝突的可能性。
‧好處二:能加強內地的可持續發展,一面促進內地經濟發展,改善人們的生活素質;一面可以把經驗輸出到其他的國家地區,改善國際關係,加強國際正面形象。
‧好處三:能促進全球能源的可持續發展。潔淨能源取代污染程度較高的化石燃料,減少全球的環境污染及對資源的依賴,中國可以主導及召開相關的國際會議,提升國家的軟實力。
‧壞處(反論):內地在開發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創新性有限,引進其他國家的先進技術有時反而成本更低,這可能是國際外交上其中一些能源定單,在推動內地相關能源發展上造成障礙。
以上只是部分建議答案,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載自2018年12月12日《S-file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