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人類誕生? 基因編輯掀道德爭議!
2018.12.10封面專題
公共衞生+現代中國
主題:科學、科技與公共衞生+中國的改革開放
答案︰B
解說
由於蚊子會傳播致命病毒, 故此有科學家進行了「Friendly Mosquitoes」的計畫,把雄性蚊子進行基因改造,然後釋放到巴西等幾個地方的野外與雌蚊交配,產下有特別基因的後代──令雌蚊在成年前死亡,此舉取得達九成滅蚊的效果。比爾·蓋茨的基金會支持滅絕蚊患,不久前向有關基因工程公司Oxitec投資410萬美元。
中國生物學家賀建奎宣稱,一對在胚胎時期經過基因編輯的雙胞胎女嬰,能抵抗愛滋病感染,剛於十一月在中國出生。此消息可謂舉世震驚,引起極大爭議,一百二十二位中國學者聯署抗議,外國不少科學家亦予以批評,大家都說潘朵拉盒子已被打開⋯⋯基因編輯用於人類身上的可怕之處,以及大家反對的理據,你知道有幾多?
科學可以讓人類生活更美好,其中基因編輯技術被視為重中之重,近年較被推崇的基因編輯技術為CRISPR-Cas9。被喻為CRISPR教母的Jennifer A. Doudna(她與團隊在美國研發有關系統),於2015年9月在《華盛頓郵報》發表了一篇文章──「基因編輯何以需要緊急喊停」,文中提到了基因編輯可能出現的種種負面影響。包括:
1.健康層面:病變災難
~導致可怕的疾病;
~影響腦部出現化學性變化,使健康的基因突變,造成一個精神異常、冷血無情的人;
~基因編輯過程無意中製造了合成細菌,從實驗室流出來,超級病菌引發人類社會大災難。
胚胎發展變數大
基因編輯技術對人體的真正影響暫時無從得知,但大家可借鑑基因療法(目前仍在臨牀試驗階段)的情況:科學家用基因治療有免疫力缺陷的患者,將健康基因注入患者的身體,取代有缺陷的基因的工作,解決因此導致的免疫缺陷。療法自1990年開始,雖然有成功個案,但亦有無數失敗記錄,例如因為新基因植入而意外活化了癌症基因。
基因療法面世了數十年尚在臨牀試驗階段,亦沒有太大成數的把握,何況是要由根本開始,從胚胎時期就編輯人的基因?由於胚胎會不斷發展,之後的變數更難預料。
2.倫理道德:「人」的定義
基因治療要在患者體內注入健康的或新的基因,患者大都是知情和自願的,但對胚胎進行基因編輯卻是另一回事,由此衍生一連串道德問題:
~胚胎算不算人的爭議;
~胚胎是人的話,怎能用來做實驗,甚至用完即棄?
~誰可以決定另一人的生命──該擁有甚麼基因,該剔除甚麼基因;
~後果(由基因編輯產生的健康問題)該由誰來承擔?
~當人在胎兒時期就被「精心設計」,那麼「他」還是個有自由意志的個體嗎?還是某人的附屬?
~可不可以讓其商業化?
~基因編輯的人,其後代也受影響,令以上的問題不斷循環。
因此,研發CRISPR的Jennifer A. Doudna認為,在允許科學家對人類胚胎基因進行改造研究前,人類社會要好好了解這項科技,在道德問題上達成共識。
3.社會安全:變種人類?
假如基因編輯技術成為壞分子的工具,世界就會陷入混亂和大麻煩,電影中新變種人類操控地球等等的可怕情節,恐怕不是天方夜譚。國際刑警組織、聯合國網路犯罪與恐怖主義問題專家馬克古德曼(Marc Goodman)就有以下擔心:
~某些國家利用技術「培養」基因完美的人,組成超強戰鬥力的軍隊;
~製作針對某些族群基因弱點的生物毒素,發動攻擊。
基因編輯可行性
由於專家們目前對基因編輯技術仍未有十足的掌控力,難保不會出錯,出錯了也難以逆轉,所以賀建奎的嘗試被批評是瘋狂的,是把潘朵拉的盒子打開。從今次消息可見,外界對基因編輯技術是一面倒的負評,但是否代表有關的研究都不能做?事實並非如此。
2015年12月,一群頂尖科學家在美國一個會議中發表的聲明,能給業界作為參考指導。他們認為,相關的基本研究仍可繼續,惟不能用經過基因剪輯的胚胎,植入婦女子宮懷孕出生,因為這是需要社會達成廣泛共識才可行。
改良基因的好處
只要人們能放慢腳步,一邊讓社會認識和討論,一邊紮實地做好基本研究,讓基因編輯技術漸漸成熟,成效趨於穩定,才加以善用,相信的確可造福人類社會,以下都是基因編輯帶來的好處:
‧剔除基因中的壞成分,治療遺傳性疾病或當前的不治之症;
‧成本低,可以普及應用,根據資料,利用CRISPR技術剪輯一個基因,成本不多於一百美元;
‧剪輯合成一個新的基因,用以對抗病毒或細菌感染;
‧改良或創造新食物品種,使之變得更豐富、更美味可口和更多產(例如禦寒能力高的品種,在冬季也能多作出產)。
Mindmap:基因編輯的好處與負面影響
參考資料
‧基因編輯教母珍妮佛道納訪台演講,細述 CRISPR-Cas9 系統
https://technews.tw/2018/10/17/jennifer-a-doudna-crisprspeech-taiwan/#more-403680
‧《科技選擇:如何善用新科技提升人類,而不是淘汰人類?》
作者:費維克.華德瓦(Vivek Wadhwa)、亞歷克斯.沙基佛(Alex Salkever)
出版社:經濟新潮社
學習教材
議題分析
這議題的本質是甚麼?
從有人「偷步」以基因編輯人類胚胎並讓其出生的報道,反思科學與道德的倫理問題,進深一層思考這「瘋狂的實驗」會否危害人類社會的未來。當然技術的存在亦有其正面,除了疾病治療,還有是現在被普及應用於食物範疇的基因改造食物,的確為世界緩解了一些危機。
這議題包含哪些相關概念?
(例)基因編輯 Gene Editing
基因編輯是指把待定的基因片段剪除或作加入,此舉可以剔除令人患病(遺傳病/無法治療)的基因,或加入一些特定的基因,以發展出預期的特徵,例如基因改造食物,在農作物中加入抗蟲害的基因,以提高出產質量。
目前,主要被用作基因編輯工具的是CRISPR。它原是細菌基因內建的後天免疫系統,可協助基因辦認和抵禦外來攻擊。科學家改造了這套系統成為基因編輯技術,讓它帶着基因編碼「記憶」進入人體,認出不好的基因而把它剪除並進行修補。
去年八月,美國科學家在《Nature》期刊發表成功利用基因編輯修改人類胚胎,然後又嘗試在人體內編輯人體基因,期望永久修正病人的基因,但這些嘗試都是止於實驗室中的胚胎,和用在成年患者身上,而非像中國科學家賀建奎讓基因編輯胚胎成人出生。
試舉出與議題相關的關鍵詞。
(例)
‧疾病防治 Disease Prevention
‧疾病治療(治療) Treatment
‧道德考慮 Moral Consideration
‧道德規範 Moral Discipline
‧胚胎期 Embryonic Stage
‧基因改造食品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基因突變 Gene Mutation
‧後天免疫力缺乏症 (愛滋病)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你對此議題的見解為何?
請填寫:
這議題是否重要?其發展有何影響?
請填寫: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
演講之後,來自各地的科學家和媒體對賀建奎進行了提問,特別是實驗中的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環節。賀建奎沒有正面回應,只是說自己看到數百萬有遺傳疾病風險的家庭需要幫助。有觀眾提問兩個女孩的健康風險,賀建奎說:「我會用我的後半生去負責。」
北京大學教授魏文勝提問,禁止編輯人類胚胎是國際共識,為何他還會秘密從事項目而不事先諮詢監管機構。對此,賀建奎只是簡短稱他曾在美國伯克利以及多個海外的學術場合諮詢過倫理和臨牀專家。
最後有人提問:「如果這兩個是你的孩子,你還會這麼做嗎?」賀建奎說:「這是個好問題,如果是我的孩子有類似情況,我會第一個嘗試。」賀建奎演講之後,八十六歲高齡的中國社科院高級研究員、生命倫理學專家邱仁宗,在會場炮轟賀的「新聞泄漏」的說法,稱其故意在峰會前公布研究,「有機心」、「故意搞一個『原子彈』」。
中國醫學科學院生命倫理學研究中心翟曉梅也表示,事件對中國學者的海外聲譽影響很壞,「很多正在申請國外實驗室的年輕人告知今早另尋他路了。因為這些實驗室不會再招收這個領域的中國學生了。」
資料來源:摘自「現身談基因編輯孖女 賀建奎認有脫靶風險」《星島日報》28-11-2018
多角度思考
1.根據資料,不同持份者對基因編輯嬰兒有何意見。(3分)
2.你認為資料中「有機心」意旨甚麼?會導致甚麼問題?又如何解決?(8分)
3.假如你可以為基因編輯研究定下界綫,你認為最重要的準則是甚麼?(8分)
建議答題方向
1.
賀建奎:數百萬有遺傳疾病風險的家庭需要,認為基因編輯可予以幫助。
北京大學教授魏文勝:禁止編輯人類胚胎是國際共識,為何賀會秘密從事。
中國醫學科學院生命倫理學研究中心翟曉梅:事件影響中國學者的海外聲譽,窒礙出國進修。
2.
意旨:希望趁機「出位」一舉成名,從而獲得利益。問題:科學研究人員有這種心態很危險,容易在研究上越界踩綫,做出不利整體社會的事。
解決方法:立法監管和訂明罰則可作預防。
3.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建議:由於社會在道德倫理上仍未有共識,在利用人類胚胎進行實驗可以劃一上界綫,例如不可使用,或只可以用不多於XX天的胚胎等等,再闡述理據)
延伸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
多角度思考
1.參考資料,市面上有不少基因改造食物出售,為甚麼經基因編輯的食物比基因編輯嬰兒較易為人接受?(4分)
2.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為甚麼人類社會需要基因改造食物?(6分)
3.你認為基因編輯技術最應該應用在哪一範疇?解釋你的答案。(10分)
建議答題方向
1.首先,基因改造的食物不涉及倫理道德問題;此外,根據資料,當局對基因改造食物的要求和監控都是嚴謹可信,目前的科學資料和國際衞生機構如世界衞生組織,都認為通過安全評估的基因改造食物是可安全食用。
2.全球人口不斷增加,加上氣候異常令農作物失收,導致糧食短缺。基因改造食物可以對抗極端氣候,提高營養質量並保持出產,能有效解決糧食短缺問題。
3.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建議:醫療範疇,可作治療及預防之用,但如用在小孩身上的話,要經過嚴謹審查,免淪為優生支持者的工具和商業化,而善用的話,可以讓一些人免受疾病煎熬)
載自2018年12月10日《S-file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