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新聞博覽館揭幕 林鄭指別具意義

2018.12.06
20095 20095

位於中環必列啫士街的「香港新聞博覽館」昨日正式開幕(1),是亞洲首個新聞展覽教育設施。特首林鄭月娥致辭時表示,博覽館凸顯本港對於新聞工作的重視,為承傳本地新聞文化踏出重要一步,認為在現今傳統新聞工作受到衝擊的時代,新聞博覽館的開幕是別具意義。

……她又提到,透過「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成功將舊建築注入新生命,又形容博覽館是「保育中環」的滄海遺珠(2),因當年忘記將建築物放入「保育中環」的八大項目內。

林鄭月娥亦特別引用已故著名作家查良鏞「評論可以自由,但事實必須神聖」的說話,稱在現今傳統新聞工作受到衝擊的時代,新聞博覽館的開幕是別具意義。

字詞解釋

(1)開幕:戲劇或節目開演時拉開戲台前的布幕,稱為「開幕」,由此引申指事情的開始。

(2)滄海遺珠:被採珠人遺漏在大海的珍珠,比喻被埋沒的人才或被人忽視的珍貴事物。

歷史知識

中國報刊史

香港新聞博覽館正式開幕,是亞洲首個新聞展覽教育設施。說到中國報刊起源,根據本地歷史學者周佳榮研究所指,最早發展始於清咸豐時期,首先出現的是《遐邇貫珍》月刊,是鴉片戰爭後第一份中文報刊。

《遐邇貫珍》每期印三千冊,內容多為專題論說,包括天文、歷史、科學、醫學、宗教、商務等,並有記載香港和中外大事的專欄。

至於香港首份報章,則為《循環日報》,於一八七四年由王韜及黃勝創辦,報名「循環」有「天道循環,自強不息」之意。創辦人認為,「華人資本、華人操權」的日報才可表達華人的聲音和利益。《循環日報》的言論,普遍受到中國官員的注意,影響力甚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