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扶貧政策未助脫貧 跨代貧窮 社會警號

2018.12.03
20052 20052

封面專題

今日香港+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主題:生活素質+自我了解




答案︰ 政府按扶貧政策,對貧窮人口提供資助和援助。


解說


扶貧政策的介入,大致分成四類:稅項(減/免薪俸稅和物業稅,差餉和地租);恒常現金項目(社會保障金額及現金教育津貼);非恒常現金項目(關愛基金下的一次性現金津助);及非現金項目(公屋)。



香港前景叫人憂慮,在多個國際競爭力報告中的排名,無一不跌,最近在人才競爭力方面又給新加坡超前;而扶貧委員會不久前發布的《2017香港貧窮情況報告》顯示,本港的貧窮人口愈來愈多,包括貧窮兒童人口增加。社會未來棟梁也許會被跨代貧窮拖累而未能展翅飛翔,削弱人才培訓。對於清貧兒童的援助,我們現時提供的是否不足?

貧窮人口近138萬

根據報告資料(見圖表),香港的貧窮人口有137萬7千人,接近138萬的人口造成的貧窮率達兩成,較2016年稍有增加;假如計算政府政策的介入則有點兒改善,貧窮人口減至101萬,貧窮率跌落至百分之十四左右。然而,這點改善值得高興嗎?不,因為細看統計數字,確實令人愈看愈驚心。



在職貧窮普遍 問題延續

大家以為有工作,生活就有保障,可悲的是現實中有許多人日做夜做收入也不多,他們是「在職貧窮」!這批人口有70萬6千,比去年增多2萬人,換個角度計算,即本港380萬名打工仔,每五個人之中就有一個是在職貧窮。

再進深一層想下去,這些貧窮家庭的兒童就是貧窮兒童,他們約有17萬7千人,比較去年的17萬2千人有所增加。

貧窮家庭 窒礙子女發展

貧窮兒童人口多而又有增加趨勢,對社會來說是一個警號,因為會帶來「跨代貧窮」問題,影響深遠。這是由於父母的社會或經濟條件差,子女無法獲得良好的教育和生活條件,發展因而受到局限,無法在社會向上流動,令貧窮問題延續至下一代,構成惡性循環:



脫貧艱難 平均需時150年

香港最近在一些國際競爭力評級排名下滑,或許反映了一些跨代貧窮帶來的影響。問題出現了,但想改變並不容易,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研究報告,目前各國窮人平均要150年,差不多要五代人才能脫貧!



由於全球經濟在戰後得到理想的發展,機會處處,所以「嬰兒潮」出生的人在社會上享有流動性,但OECD指出,這個流動性對1975年後出生的人來說已變成停滯不前,要脫貧和在社會向上流動變得困難;如果父親是低收入人士,下一代有三分之一的機會亦是低收入階層。假如社會上的收入不平等情況持續加劇,跨代貧窮只會愈來愈普及。

支援清貧學生措施

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管治者如果對貧富懸殊的問題置之不理,情況只會惡化,要處理的話,又可以怎樣做?

創造平等競爭環境

OECD建議各地政府採取的政策方向,以為弱勢兒童創造平等的競爭環境為主,例如增加教育資源的投放、加強社會安全網,以及提供可負擔的房屋,都是有效的政策。

回看香港,對於清貧的基層兒童,大家認為特區政府的支援和幫助足夠嗎?不妨從以下主要援助的資料,評一評是否做到「為弱勢兒童創造平等的競爭環境」。



小結

在香港,清貧家庭的小朋友會在綜援制度下得到生活保障,因為上學需要的交通、午膳開支、買書、買電腦和上網也有津助,不會因為家貧缺少這些東西而無法學習,政府還會不時「派錢」予學生,所以一般學生基本會有的,清貧學生都有,當然金額是需要定期檢討調整,但在援助項目上,大家認為政府做得足夠嗎?



Mindmap:貧窮原因與影響



參考資料

‧《2017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
https://www.statistics.gov.hk/pub/B9XX0005C2017AN17C0100.pdf

‧《人生七年》
英國記錄片,追蹤了十四個不同階層的孩子,每七年一拍他們從七歲到最近的五十六歲的生活,了解家庭背景和貧富對他們的影響。

學習教材

議題分析

這議題的本質是甚麼?

香港的貧窮人口持續上升,當中的兒童貧窮議題令人關注,擔心跨代貧窮問題普及,影響本港整體發展;在認識有關議題的嚴重性之餘,延伸探討怎麼樣的措施才能有效解決問題。

這議題包含哪些相關概念?

(例)貧窮綫 Poverty Line

貧窮綫的設立是作為政府政策分析的工具,幫助政府持續了解社會的貧窮情況,從而有效地作出政策制定及評估政策成效。

香港的貧窮綫採用「相對貧窮」的概念訂定,按住戶人數劃分的每月住戶收入(政策介入前)中位數的百分之五十作為貧窮綫,以定義貧窮人口。以下是最新的貧窮綫資訊:



試舉出與議題相關的關鍵詞。

(例)
‧扶貧 Poverty Alleviation
‧跨代貧窮 Intergenerational Poverty
‧在職貧窮住戶 Working-poor Households
‧綜緩計畫 Social Security Assistance Scheme
‧最低工資 Minimum Wage
‧社會流動 Social Mobility

你對此議題的見解為何?

請填寫:

這議題是否重要?其發展有何影響?

請填寫: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



多角度思考

1.
根據資料,描述在職貧窮人口的教育程度如何。(4分)

2.個人因素以外,你認為高學歷在職貧窮現象是由甚麼原因造成?並提供改善建議。(8分)

建議答題方向

1.
在接近十七萬的在職貧窮人口中,教育程度愈低,在職貧窮的比例愈多。

2.其中一個原因是社會產業、工種的提供和教育不能有效配對。而改善建議部分,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建議:大專或大學加強學生就業輔導、與企業合作,提高學生找「對」工作的機會等等)。

延伸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一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在去年7月至今年9月展開「貧窮兒童生活匱乏狀況研究」,以問卷方式訪問457位基層家庭兒童,當中超過7成年齡介乎7至14歲。調查發現,申領綜援和低收入家庭的成人及兒童中,絕大部分處於「匱乏」困境……

調查中,若受訪兒童選擇兩項或以上「需要但不能負擔」的項目,則被定義為「匱乏」。香港社區組織協會與兒童權利關注會發布「貧窮兒童生活匱乏狀況調查報告」。調查發現,在430個受訪家庭中,有約4成受訪家庭經濟狀況是有工作及領取綜援、全家領取綜援或部分家庭成員領取綜援。

在綜援兒童方面,有23.5%兒童表示有需要卻未能負擔每日三餐,近6成兒童表示沒有足夠禦寒衣服,另外不能負擔項目還包括參與教育遊戲(68.9%)、十歲以上不同性別兒童有自己作息空間(62.3%)、家中有合適地方學習和做功課(60.6%)、參與課後功課輔導班(76.2%)等。調查又發現,貧窮戶的匱乏比例高近8成至逾9成,而身處匱乏狀況的綜援兒童佔總綜援兒童人數的93%。

資料來源:摘自「調查:貧窮家庭人口匱乏比例高達9成基層兒童望玩具『止癮』」《香港01》18-11-2018

資料二



多角度思考

1.
參考資料一,當社會上有大部分兒童的生活處於匱乏的情況,會帶來甚麼問題?(4分)

2.綜合資料一及二,你認為衡量兒童的生活是否匱乏的方法是否恰當?(6分)

3.在現行政策和措施以外,你會建議當局怎樣幫助清貧兒童?(8分)

建議答題方向

1.
兒童的成長得不到充足的資源,身心都受影響,可能因營養不足引起健康問題,心理上也容易自卑,長遠導致跨代貧窮,社會的競爭力減弱,整體發展都受負面影響。

2.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建議:留意衡量是以「若受訪兒童選擇兩項或以上「需要但不能負擔」的項目,則被定義為匱乏」,而項目包括「有品牌的運動鞋」、「每年最少四次與家人出外遊玩」和「擁有手提電話」,這些未必是必需品,即使是非綜援家庭也未必能夠負擔)。

3.按各地區的實際需要,提供一定比例的免費功課輔導名額,提升清貧學童的知識和學習能力,可以通過教育來達致脫貧。

載自2018年12月3日《S-file通識大全》

文:許少媚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