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歧大 共識難 透視國際組織與關係
2018.11.28封面專題
全球化+現代中國
主題:全球化帶來的影響與回應+中國的改革開放
答案︰B
解說
美國總統特朗普主持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會議期間,由原本討論核子、化學武器等主題,突然改變話題,指中國嘗試干預美國11月舉行的國會中期選舉,當記者追問時,他表示,如果中國真的干預美國選舉,他和習近平可能不再是朋友。而參與會議的中國外長王毅回應指,這是無根據的指控。
中國和美國的關係吸引全球的焦點,英國與歐盟的「分手」亦舉足輕重,即使小國是否與台灣建交亦成重要新聞,原因是國與國之間的合作和關係是否良好,影響廣泛,分分鐘波及全球,政治經濟民生都會一一受損。
國際組織分類入門
目前國際間看似有許多不同範疇的合作組織,除了聯合國和歐盟等大眾熟悉的國際組織之外,也有不久前才落幕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領袖峰會、本月底將在阿根廷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高峰會,加上或許同學們還聽過甚麼G7、WTO、SCO⋯⋯等等,都是把全球各地領導人匯聚一起的國際組織,希望做到全球管治。
這麼多的國際組織,同學知道她們有甚麼功能和目的嗎?現在就來上一課國際關係入門,了解各國政府間的合作。
同學必須先梳理清楚的概念就是把國際組織分類。主要分兩大類:國際政府組織(International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IGO)及國際非政府組織(International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NIGO),舉例如下:
合作應對全球問題
如果想了解國際政府間的關係和合作,同學只要專注在國際政府組織就可以。接下來,大家要知道就是:各國政府為甚麼要合作?為何要成立或參與這些組織?這是因為全球化的演進帶來不少問題,是單一或只有少數的國家的努力所不能處理的,例如金融海嘯、全球暖化和傳染病的出現等等,這些大問題都須要國際間政府的互相合作才能應付。
政經層面 推動發展
上世紀發生了世界大戰,戰後各國之間超越國界的政府合作漸漸增多,彷彿是要彌補過去國與國之間對立的遺憾;世界變得重視合作,以維護和平、彼此邁向發展為目標,全球性國際組織──聯合國(UN)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於1949年成立。除了政治層面,各國也尋求在經濟上合作,因此1948年有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生效,繼而演變成日後的世界貿易組織(WTO)。
組織功能 溝通協調
國與國之間的事宜,並非每每牽涉全世界,所以較為具彈性的區域間組織在聯合國和世貿出現之後也紛紛成立(如G7和亞太經合組織等等),以處理少數國家之間的合作事宜,例如雙邊自由貿易協定。
想知道這些國際組織的表現如何,必須先清楚她們的功能才有評論的標準,包括:
國際組織 有名無實?
清楚國際組織的功能後,大家可以來看看以下一些國際政府組織的情況,她們是否有效達到目的,有助世界變得更美好。
例一:世界貿易組織(WTO)
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哪一個具分量的角色能緩解當中的張力?也許大家會想到顧名思義專門處理國際貿易問題的WTO。可是,自從2001年WTO在多哈就各項貿易議題談判,但一直未能達成協議,至2008年於農產品進口問題產生嚴重分歧,最終談判破裂。多年來,已開發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農業補貼、知識產權等等問題上未能達成共識,停滯不前;由於全球的多邊貿易談判沒有進展,國與國之間便靠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來運作,加上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後的保護主義擴張,所以,有專家說「世貿已死」!
例二: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
11月中才落幕的亞太經合組織峰會,美國和俄羅斯總統均缺席,而是次峰會更加是有史以來首次沒有依照慣例發表共同宣言,主要是中美兩國對聲明中有關貿易部分的文本表述各有意見,未能難成一致共識,情況叫人擔心各國的分歧會愈來愈大。
例三:二十國集團(G20)
將於11月30日至12月1日舉行的G20峰會,叫人期待能充作溝通平台,讓中美兩國領導人能就貿易戰開徵關稅問題好好商討,令緊張局勢扭轉;不過,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卻透露峰會不可能有太大成果,最多只會達成「框架」協議,同意繼續溝通而已。雖有溝通的平台與管道,但國與國之間的問題,似乎不是開個組織會議就能解決。
Mindmap:國際組織的共識與分歧
參考資料
‧雙邊貿易安排抬頭衝擊多邊體制
http://chinawto.mofcom.gov.cn/article/br/bs/201808/20180802776682.shtml
‧《補上一堂國際關係課》
作者:楊永明
出版社:捷徑文化
學習教材
議題分析
這議題的本質是甚麼?
借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峰會的落幕及G20峰會舉行在即,讓大家認識一下何謂國際組織、其出現的原因和功能,以及能否發揮到全球管治的果效,如處理一些具爭議的國際議題,尤其是近期鬧得熱烘烘的中美貿易戰。
這議題包含哪些相關概念?
(例)全球管治 Global Governance
全球管治主要是各國政府、國際政府組織、非政府組織以及跨國企業(非國家行為者Non-State actors, NSAs,與前兩者並列於國際舞台)通過不同層次的政治互動、合作或協調,達致共識以解決不同的全球問題,維持世界秩序,舉例:國際衝突、環境問題、氣候變化、人權、傳染病爆發等等。
由廣泛共識引申出來的全球管治,看來很理想,但卻有不少批評,其中一個是全球管治抱持的理念──普世價值和原則,因為並非所有國家都認同和對全部國家都有利。
事實上,它不能超越文化差異,適合用於處理各國不同的特殊情況。
試舉出與議題相關的關鍵詞。
(例)
‧國際組織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自由貿易協定 Free Trade Agreement, FTA
‧雙邊自由貿易協定 Bilateral FTA
‧國際規範 International Norms
‧中美貿易戰 US-China Trade War
‧國際議題 International Issues
你對此議題的見解為何?
請填寫:
這議題是否重要?其發展有何影響?
請填寫: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
陳馮富珍○三年到日內瓦任職世衞,到一七年卸任世衞總幹事一職,在日內瓦生活長達十四年。
她說,她雖然代表中國出任世衞總幹事,同時卻是「國際公務員」,做事必須公平公正,不能有任何偏頗,在各種談判中,要不偏不倚地協助一百九十四個成員國,達成解決方案。
這十四年的經驗,令她明白,很多以為有大分歧的事情,其實往往共識多於分歧,只是大家欠缺溝通出現誤解,只要釐清誤解,對話而不對抗,始終可以達到最大公約數。她當時作為總幹事,就學會「管好自己把口」,多聆聽少說話,在有需要時才協助成員國之間達成共識。長達十四年的世衞生涯中,她指唯一一樣無法達成共識的,是有關LGBT(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者)議題,由於各國文化差異太大,即使要將這議題納入議程,亦爭議不絕。
資料來源:摘自「獨居日內瓦14年 陳馮富珍:無啖好食」《頭條日報》19-11-2018
多角度思考
1.你知道世界衞生組織(WHO)是屬於哪一類的國際組織嗎?(3分)
2.根據資料,世衞總幹事在WHO的工作主要是甚麼?會遇到甚麼困難?(6分)
3.就你在題2所指的困難,是否代表國際組織在全球的作用不大?試引述例子說明。(6分)
建議答題方向
1.WHO是聯合國的一個「專門組織」,專責全球公共衞生事宜。
2.推動成員國就某些議題進行談判和協助達成共識。困難在於各國各有意見,特別是因文化差異造成的分歧(例如對LGBT議題),難以達成共識。
3.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建議:WHO早前把「電玩成癮」列為精神病的一種,成功讓全球各地都認真關注沉迷電玩的問題)
延伸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一
這封信由15位重要人物聯名,其中12位是諾貝爾獎得主。信中稱:「全世界都很焦慮地等着,看聯合國安理會盡職責來終止一場人道災難,並在該區建立和平。」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則首度出面要緬甸當局立刻終止對羅興亞人的暴力迫害,並稱緬甸的人道危機是場「大災難」。
信裏寫道:「若想要終止對羅興亞人的暴力循環,聯合國與國際社會需要大膽的改變。緬甸政府要知道,國際支持及資助的前提是緬甸大力改變對羅興亞人的政策。」信中呼籲聯合國對緬甸政府施壓,包括緬甸賦予羅興亞人公民權、邀請國際觀察員造訪該弱勢地區、請回逃離的羅興亞人、在聯合國資助及監視下於緬甸設立難民營,並且確保其政治自由。
資料來源:摘自「羅興亞人遭種族清洗 聯合國轟:人道浩劫!」《多維新聞》13-9-2017
資料二
聯合國派往緬甸進行實地考察的代表團周三向安理會提交一份報告,指緬甸國內針對羅興亞族回教徒的「種族滅絕」行動,現時仍未停止。
代表團建議把此事轉介國際刑事法庭處理。實地考察團團長達魯斯曼在記者會上說,除了大屠殺外,在當地發生的「種族滅絕」行為還包括:故意排斥特定的人口和族群、阻人生育及大規模移徙難民營等。他表示這是持續不斷的種族滅絕行動。
外界估計,在政府軍的血腥打壓行動中,大約390條村莊被毀滅,多達1萬名羅興亞人被殺,引發該區近年最嚴重的人道危機,去年有多達72萬名羅興亞人大逃亡,許多都逃到鄰國孟加拉。
資料來源:摘自「羅興亞人滅族行動未止 聯合國建議轉介國際刑事法庭」《星島日報》25-10-2018
多角度思考
1.根據資料,簡述國際關注緬甸發生甚麼事。(3分)
2.就你在題1所述的事情,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人們期望聯合國能採取甚麼行動?結果又如何?(6分)
3.你認為聯合國是「無牙老虎」嗎?試引用例子闡述你的立場。(8分)
建議答題方向
1.緬甸發生少數族羅興亞人遭當局「種族滅絕」的迫害,逾萬羅興亞人被殺,七十萬人成為難民。
2.人們期望聯合國介入向緬甸政府施壓,停止迫害,確保羅興亞人的人權和自由;結果是聯合國對事件做了報告,然後建議轉介給國際法庭處理。
3.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建議:聯合國缺乏足夠的約束力,在一些議題上的確像「無牙老虎」,無能為力,例如緬甸羅興亞人的事件,雖然聯合國可調動維和部隊,但鮮有以軍事介入國際事宜;然而在另一些事情,特別是不涉及主權的事上,聯合國卻表現良好,例如在推動環保等事上就十分落力,而且見成效。)
載自2018年11月28日《S-file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