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姥姥
2018.11.09「姥姥」一詞,主要有兩個義項。對年老婦人的尊稱,叫姥姥。姓劉老太太,就叫她劉姥姥。小說《紅樓夢》寫村婦劉姥姥進入賈府大觀園時,有過一段新奇的經歷。這個新奇經歷成為人們口中的「劉姥姥進大觀園」,歇後語是:甚麼都有趣;也說:啥(甚麼)都新鮮。比如:初中生參觀美國太空總署時,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對甚麼都好奇!
北方人對外祖母的稱呼,也叫姥姥,這是常用的親屬稱謂(尊稱)。姥姥(口語詞)與外祖母(書面語詞)都是同一個人,只是語體不同。
祖輩稱謂語繁多
南北地區的稱謂用語差別甚大。對老年女性的尊稱,粵語說阿(亞)婆,與北方話的姥姥用法相同。對祖輩的親屬稱謂,稱外祖母為阿婆(也說婆婆),稱外祖父為阿公(也說公公);對父系的父母親,分別稱為阿(亞)爺(或爺爺),阿(亞)嫲(或嫲嫲)。稱謂儘管複雜,但是廣東地區孩子們從小穿梭於父母親祖輩之間,阿婆、阿公、阿爺、阿嫲區分清楚,不會喊錯。閩南語不論是祖父母,還是外祖父母都稱阿公、阿嬤。拿粵語和普通話相比,祖輩親屬稱謂語之間的差別頗大,表列如下:
粵普「婆婆」涵意不同
必須強調的是,普通話也說「婆婆」,不過,這位婆婆卻另有所指:丈夫的母親,即粵語的家婆。因此,「小時候,我跟婆婆住在一起」的「婆婆」,讓北方人看傻了眼。北方話的婆婆,就是粵語的家婆。他們以為,(你)小時候,就當了人家的童養媳。這個誤會可大了!
粵語的太婆,輩分很高!她是曾祖母(或曾外祖母)。粵語祖輩稱謂語中,還有伯婆(祖伯母,即父親的伯母)、叔婆(叔祖母,即父親的嬸母)、姑婆(即父親或母親的姑媽、姑姑)、妗婆(即父親或母親的舅母)等等。
南方人對外祖母,還稱為「外婆」。《現代漢語詞典》以方言詞收錄(進了詞典,就是現代漢語的成員)。「外婆」在廣東、上海地區流通甚廣,《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3版)以「外婆」流通之廣,乾脆標記為口語詞。簡單說,姥姥主要流通於北京、河北、山東等地;外婆則通行於南方的許多方言,並早已進入普通話。現在,外婆是很通用的詞,有南方色彩。姥姥倒有明顯的北京方言色彩。
「煮飯婆」與「孩子他媽」
叫「婆」的不一定輩分高,年紀大。老派粵語謔稱妻子為煮飯婆、黃面婆。黃面婆多帶貶義,常常是城裏的男人對別人稱呼自己在鄉下的妻子。普通話口語中,人們會當面稱呼(面稱)自己的妻子為「孩子他媽」(或孩子他娘),含親熱意。當面稱呼丈夫為「孩子他爸」(或孩子他爹),含親熱意。感情色彩卻與粵語有所不同。有時也只說「他媽」、「他娘」、「他爸」、「他爹」。村裏人把「孩子」換成兒女的小名,例如:柱子他爸、石頭他娘。普通話這些口語稱謂比較土氣,相聲表演中,經常用上這樣的稱呼。
知識窗:英語grand-包括父系、母系祖輩
普通話交際中,人們常說「姥姥、姥爺、奶奶、爺爺」(都是尊稱),一般不會說成「外祖母、外祖父、祖母、祖父」。下筆為文,倒是可以寫成「外祖母、外祖父、祖母、祖父」。英語世界裏,無論對父系的父母親,還是母系的父母親,一律都用grandfather(口語說grandpa)與grandmother(口語說grandma)指稱。一個grand字全包了。這是因為,漢語重視倫理血緣關係,分野明確;英語沒有古代中國的宗法制度、人倫關係。漢語親屬稱謂語相當複雜,是外國學生學習漢語的其中一個難點。
考考你
「姥姥、姥爺、奶奶、爺爺」該怎麼讀?
答案:
都讀輕聲:
lǎolao
lǎoye
nǎinai
yéye
林建平
‧香港中文大學普通話教育研究及發展中心主任
‧國家級普通話水平測試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