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關公駕到!

2018.11.06
19858 19858

不需要公關的關公

  小時候看電視遊戲節目,記得其中一條問題是「桃源結義劉關張中的『關』所指是誰﹖」一臉茫然的觀眾問有無貼士,主持人提供了三個:A. 關羽、B. 關雲長、C. 關公。聰明的你,當然知道三個選項都是答案啦﹗近年坊間戲謔公關災難為「關公災難」,關公知名度深入民心,本身當然不再需要公關了。大館現在舉辦「關公駕到」展覽,全面呈現從三國時代到近代,關公如何由歷史人物,成為神明以及中國文化的代表之一。

  世人對關公的印象,有些來自史書《三國志》,但更多來自小說《三國演義》。史書和小說當然有分別,真真假假,你知道嗎﹖


關公的武器是青龍偃月刀。

  非也。青龍偃月刀是《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所創來增加關公的戰鬥力,只是在《演義》出現的兵器。史書中,關公是沒有「關刀」的。今次展覽亦會展出一把重達四十公斤,長二點七米的關刀,由元朗錦田長春園借出,曾用作訓練武狀元之用。順帶一提,關公另一「寶物」赤兔馬在史書上亦不是他所擁有,牠在主人呂布被殺後,便不知所終,沒有再提及。

 

與劉備和張飛結義為異姓兄弟。

  這個真是美麗的誤會。小說中三人志趣相投,「桃園結義」,忠肝義膽,一起復興漢室,成為美談。事實上,三人雖然親如兄弟,但在外人面前仍執主從之禮,正史中並無記載結義之事,而且關公還要比劉備年長,不是二哥呢﹗

 

受傷後讓華陀刮骨療傷。

  一半真一半假。關公攻打樊城,被毒箭射中右臂,眾將勸他回荊州治療,關公卻決心先攻下樊城,不肯退。後請來名醫華陀為關刮骨療毒,期間仍面不改容下棋,硬漢子也!歷史記載有療傷一事,但卻非由華陀主刀。

 

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

  《演義》中關公為保護兩位劉夫人會合劉備,單人匹馬穿過五個關隘口,又斬殺了六名曹操的將領,一夫當關,勇猛非常。然而,看看地圖,那五個關口之間相隔極遠,而被殺的「六將」亦是虛構人物,查無此人,故事旨在塑造關公的英勇形象。

 

單刀赴會。

  按照史書記載,並不是關羽到魯肅那裏去赴會,而是魯肅到關羽那裏去赴會。「肅邀羽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諸將軍單刀俱會」(《三國志》),而非「船漸近岸,見雲長青巾綠袍,坐於船上;旁邊周倉捧着大刀」(《三國演義》),故此「單刀赴會」的英雄不是關羽,而是魯肅。


忠義仁勇威武男神

  關公義薄雲天,一生忠義仁勇,受人景仰,而這些傳統美德,亦是中國人投射出來的完美人格,以致歷朝皇帝均對關公加封,形成了關帝信仰文化,影響至今。

關公精神深入民心

  不論是外形還是性格,關公的形象一直非常鮮明。在《三國演義》中,描寫他身高九呎而有長二呎的鬚,故有「美髯公」之稱。棗紅色的臉色,加上丹鳳眼,更是他的標記,所以在戲曲或電影劇集的造型上,一看便知誰是

關羽。性格方面,夾雜了真實生平和《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情節,令關公一生忠義仁勇的精神,深為華人世界推崇。大館文物事務主管楊穎賢說,關公精神,在華人社會中影響深遠,是傳統中國人所追求和希望自己可以達到的品德境界。

  忠義仁勇是傳統美德,「忠」指由君臣倫常,引申對最高理想的追求和堅持;「義」以公正的心對待身邊的每個人,不損人利己;「仁」是規範和引導勇的指標,「勇」是實踐和守護仁的力量。雖然關公不是武藝最高,不過他有仁愛的一面,因為傳統有「止戈為武」的說法,是為了維持和平才動武的,而非好勇鬥狠,令他成為中國文化的「武聖」。

  楊穎賢表示,《三國演義》中有多段膾炙人口的關公故事,如桃園結義、千里單騎、夜讀春秋、刮骨療毒、「身在曹營心在漢」等,這些融合了史實和羅貫中的創作,令人們折服於關公保家護國的男兒氣概:「關公正氣凜然,危難時不退縮,以及勇於承擔的性格,在各種藝術形式表現下,得以深化民心及代代相傳。」

關公獲封超長封號

  根據真實生平和故事化後的關公,成為人格完美的化身,其後出現「拜關帝」的習俗,也是與此有關:「有趣的是,由隋唐至明清,關公身後的『封號』愈來愈長,盡顯他在歷代中國帝皇心中的地位。」楊穎賢道。

  關公雖是三國時期人物,在常受外敵入侵困擾的宋朝,祈求良將救國成為百姓希望,當時篤信道教的宋朝皇帝熱衷為神明封爵,關公被加封至「壯繆義勇武安英濟王」;到了明代,再次追加封號,自此被稱為「帝」,亦為關帝文化信仰奠定基礎;滿族人入關前,已將《三國演義》譯成滿文,接觸層面更廣泛,至順治帝賜「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讚宣德關聖大帝」,共廿六個字,是關公歷代最長的封號。時至今日,關帝廟遍布全球,遠至非洲都有拜關帝信仰,可見「關帝文化」的影響力。

 

以「忠義仁勇」作校訓學校秉承傳統美德

  不說不知,香港原來有辦學團體以「忠義仁勇」為校訓,就是世界龍崗學校。「龍岡」之名,源於清康熙元年,坐落於廣東省開平縣單水口之龍岡古廟,古廟供奉三國時代劉備、關羽、張飛、趙雲神像,因為宗廟曾經為鄰鄉所佔,劉關張趙四姓宗族合力爭訟得直,於是四姓效法桃園結義,四姓聯宗,成立龍岡公所。1960年,香港成立世界龍崗親義總會,所辦的學校,秉承傳統美德,以「忠義仁勇」為校訓,以此為立身處世之道,回饋社會。


 

很忙的關公

  在廟宇以外,關公的「忠義仁勇」精神,被不少機構或團體彰顯。最為人所知的,就是警隊。警隊拜關公的習俗,原來已有八十年歷史,當中有甚麼有趣文化呢﹖

 

1/香港紀律部隊甚麼時候開始有拜關帝的習俗﹖

  香港警署內拜關公最早的記錄始於1931年,駐守油麻地偵緝部的警察黎兆,當年在大房內供奉關公,希望迅速緝拿歹徒歸案。此後其他警署相繼倣效,據說早年錄口供的時候,疑犯對着關公像不敢說謊。不久擴展至消防、海關等紀律部門。

 

2/大館維修時關公像如何處理﹖

  大館由前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及域多利監獄三組法定古迹組成,作為開埠初期全港最大的警署,大館安放關公像的數目亦最多。資料顯示,大館至少曾安放九尊關公像。大館修復期間,其中一尊安放營房大樓餐廳的關公像依然被保留在館內,工人亦會拜祭,以祈求保佑。由於關公與警隊關係密切,今次展覽對前身本屬警察總部及中環警署的大館來說別具意義。

 

3/紀律部隊通常在甚麼時候拜關帝﹖

  老一輩的警察,習慣每天出更前在神位上香。另有每年兩次較為大型的祭祀,而在農曆新年「開年」、升職、關公誕、成功破案和新警署開張這些特別時刻,也會酬謝關二哥。

 

4/是不是所有警署都有關公像﹖

  雖然警署習慣安放關公神位,不過並非全港警署皆如此。黃大仙警署由於在黃大仙區,安放的不是關公像,而是黃大仙神位。

 

5/關公在警署內有「鄰居」嗎﹖

  警員在殖民地時代就職時,須宣誓效力英女皇,所以很多警局內會掛有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的相片或畫像。警方通常將關公和英女皇分開兩面牆放置,表示同樣尊重。

 

6/有沒有其他職業也是拜關公的﹖

  有,而且很多。關公自古以來,在不少人心目中是一名守護神,「照顧」不同心願的信眾,甚至成為了「萬能KEY」,讓各行各業各取所需。拜關公的行業多不勝數,有依靠刀斧謀生的行業,如廚師、屠夫、裁縫;有維護公義的行業,如律師和紀律部隊;有跟勇武相關的工作,包括衙役和武師,同時亦受商人敬奉,如典當、錢號、商貿等,關公真的很忙呢!大館稍後舉辦社區導賞團,帶領市民跟有拜祭關公的中上環小店交流,了解其源流與文化。

 


 

「關公駕到」專題展覽

展覽日期:即日至明年1月27日

地點:大館01座警察總部大樓複式展室

時間:早上11時至晚上8時

費用:全免

https://www.taikwun.hk/zh/exhibition/detail/%E9%97%9C%E5%85%AC%E9%A7%95%E5%88%B0/187

 

文:區美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