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偉廉 針綫助學生返正途
2018.11.02群育學校給人的感覺,都是一些「難搞」的學生,不過愈是難搞,愈需要老師協助。本地中學開辦「科技與生活科:時裝設計」的學校不多,車衣縫紉,看似是簡單手作,香港扶幼會許仲繩紀念學校的吳偉廉老師,卻將此科定位為「職業導向,技能為本」,藉着鼓勵學生參加比實和學科上的實習,灌輸正確價值觀,幫助學生走回正途。廿年耕耘,令他獲得今年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教師嘉許狀。
助學生回歸正途的最後機會
「科技與生活科」是許仲繩紀念學校的特色科目,中一至中六都要修讀。吳Sir在香港理工大學紡織及服裝學系畢業後,便到許仲繩紀念學校任職,專教「科技與生活科:時裝設計」,一教二十年。許仲繩是一所群育學校,有別於主流中學,學生在學習上有困難或有情緒行為問題,一般人覺得他們頗為「難頂」,吳Sir卻相信人性本善,總有改變的一天。
「學生背景各異,有的在男童院、戒毒所出來,有的犯事等待上庭,有的在原校覺得被老師針對,跟原校反面,一定要走,近年過度活躍和思覺失調的個案亦有增加。坦白說,這裏已是他們的最後一站。記得見工時校長說過,學生的價值觀扭曲,我們主要是教人,希望引導他們回歸正途。」
職業導向 分程度筆記 加強學習動機
「感化官問他們想讀書還是工作,很多人雖然選了讀書,但是他們的心態是被迫返學,不想出去搵工,完全無學習動機。」自願不自願的學生都要整天待在學校,吳Sir利用時裝設計這科「職業導向,技能為本」的定位和特點,改變學生。
他指學生普遍專注力不足,學習動機弱,「以高中為例,同一班的學生學習能力差異也可以很大。這科在文憑試的要求其實很高,要做一份四十頁的功課,自己縫製一套衫,又要掌握基礎理論。我親自編製三套筆記和工作紙,分高中低程度,配合他們。」
課堂手作中交流 傾偈灌輸價值觀
學校設置的是工業用衣車,比一般衣車更專業。吳Sir不諱言部分學生起初對這科頗為抗拒,認為是「女人嘢」,他會和同學打趣說:「赤柱監獄的囚犯也是用這部機工作」;又會解釋車縫是一項專業技能,「懂得改褲腳,有成衣知識,找時裝店的工作也容易些。」就算是縫紉,因為需要手眼協調,訓練耐性,不是人人快上手,這些都讓學生慢慢改觀,別小看這科。
課堂訓練以手作為主,如印製燙畫T恤、皮革製品,當學生覺得實用,自己都有能力做得到,就會願意繼續嘗試。吳Sir亦會提議學生縫製圍裙、咕𠱸套等等送給父母,改善關係,「縫紉時要坐定定,我會和學生一邊傾一邊做,了解學生轉校前究竟發生甚麼事,視為交流時間。有學生跟你講入過每一間男童院,自覺『咩世面未見過』,所以一定要和他們盡快『傾到偈』,從中灌輸正確價值觀。」
北上參觀製衣廠 盡早生涯規劃
為了擴闊學生眼界,協助他們盡早掌握時裝業各種流程,吳Sir在高中課程會帶學生到廣東省考察,包括了解淘寶店的生產綫、參觀山寨製衣廠和上市公司,認識不同規模的商業運作模式,「同學畢業未必一定成為時裝設計師,但可以投身如採購等相關工作。」他續道,有些學生口才不俗的,會着意加強訓練他們的表達能力和衣料知識,鼓勵他們嘗試任職高級時裝店的售貨員,「大公司就算是售貨員也有晉升階梯,總好過跟車或在茶餐廳做侍應。」
參加比賽獲勝 增自信
課堂以外,吳Sir鼓勵學生參加各種比賽,爭取實戰經驗,能力稍遜的主攻區內比賽,能力高就參加全港比賽。他又指,學生的個人經歷令他們「咩都夠膽做」,以另一角度來看,也是創意無限,曾有學生用汽水蓋掩做一件衫,又試過以紙皮石逢製一條裙。同學亦不負所望,在全港比賽曾奪得冠、亞軍和最佳作品獎,打敗名校學生。
「學生十幾年來都被人睇死,得獎增強自信之餘,亦得到父母認同。他們成功一次後,學習有了目標,課堂違規的問題亦會改善。有些學生學科成績雖然不好,但頗有藝術天分,喜歡畫畫,平時未必有機會表現出來,參加比賽可以有機會發揮,同時幫他們定下一些短期目標,增強自信心,減少離開學校後犯官非。」
●學校新添置的紡織品印刷機,吳Sir解釋噴墨效果更仔細,希望在年宵擺檔,讓學生學習成本計算、製作流程、定價、銷售等知識。
法律知識幫助犯事學生
為人師表超過二十年,吳Sir說小時候有另一個「我的志願」是做警察,試過繪畫百幾幅警察制服設計圖。入職學校八年後,投考輔警,因為熟悉法例和司法程序,常於早會分享警察裝備和槍械知識,「學生都是男孩子,特別感興趣,但這些都是幌子,早會內容主要滲透一些法律知識,令他們明白犯事的嚴重程度有多大,一些你以為是小案件,其實都會影響一生。」輔警身分亦加強了學生對他的信任,多次有學生犯事後,半夜在警局來電求救,他會解釋和分析情況,及時提供適切幫助。
逐個學生逐個「救」
吳Sir坦言該校學生情況比較特殊,很多要特別處理,「手把手逐個救」:「有學生入獄後,反而有寫信保持聯絡,知道他的狀況,慢慢走回正途;亦有舊生結婚,請你坐主家席,家長親自道謝:『無咗你,可能已經無咗個仔。』學生的轉變好實在,成績還是其次。」
有些人的成長路可能比別人崎嶇一點,迂迴曲折,走錯方向;途上如果有幸遇到良師,能夠重啟人生,相信是老師的最大安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