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颱風襲港 如常上班
2018.09.28口語溝通
討論題目
颱風山竹襲港一天,大部分交通停駛或有限度服務,但香港市民仍如常上班。試評論這個現象。 |
資料
資料一
超強颱風「山竹」在香港的破壞陸續浮現,保安局局長李家超表示「山竹」造成的破壞廣泛,塌樹的數目有一千五百宗,是去年颱風「天鴿」的兩倍;在「打工仔」趕上班時段,巴士服務於昨早幾近癱瘓,鐵路頓成不少市民上班的唯一選擇。但因電力系統受損,加上清理障礙物需時,港鐵東鐵綫早上服務於九龍塘站只維持單軌雙程行車,而大埔墟至粉嶺段更未能於早上行車。
結果東鐵沿綫各站都人頭湧湧,其中接駁馬鞍山綫的大圍站情況最為嚴重。數以千計市民迫滿大堂樓梯及閘口,有市民等候數小時仍未能上車,形容車站情況混亂。而在九龍塘站,因南下或北上乘客均迫在同一個月台候車,班次亦只能維持十至十五分鐘一班車,場面十分混亂,期間更有乘客不適送院。有乘客指,港鐵安排混亂,未能指出正確的候車月台,以致最後都爭相衝上車;亦有乘客埋怨政府不宣布停工半天,以致她要徒步下山上班。
摘自《星島日報》2018年9月18日
資料二
於粉嶺站附近,有警員在場清理路面塌樹,亦有不少市民排隊等候小巴,但仍未知小巴何時有服務。陳先生原須到大埔墟上班,早上8時多已候車,但至11時多「一架車都未來」,打算再多等一會便放棄。他已向公司表示,沒車不能上班。
從事飲食業的何先生家住大埔,須到上水上班,但因未有東鐵及巴士,的士不載,從大埔走路一個多小時到粉嶺,打算繼續走到上水。他指,已向公司表示,會稍遲才可上班。
摘自《明報》2018年9月17日
資料三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早上匯報「山竹」襲港情況,直指「山竹」確是個超強颱風,但香港已安然渡過。在回應風後路況不佳,何不也宣布今日全面停工時,林鄭月娥解釋,因有不少僱員要上班,為其他市民提供服務。她指,今次是超強颱風來襲,屬特殊事件,而預防工作做得相對穩妥。面對今日的交通混亂,她認為僱主應採互讓互諒體恤的態度,這更適合現時香港的情況。
她同時呼籲香港其他的僱主都用這種體諒的態度來靈活安排他們僱員上班的情況,不要因為他們上班稍遲或者根本未能上班就扣減人工或是失去勤工獎等諸如此類的懲罰。
摘自《星島日報》2018年9月17日
小組討論
試以5人為一組,準備時間10分鐘,每個同學輪流發言1分鐘,然後全組的討論時間為10 分鐘。
討論點
- 颱風山竹對香港造成甚麼影響?
- 為甚麼香港人仍如常上班?如常上班有甚麼利弊?反映了甚麼?
- 你認為香港人的態度可取嗎?值得鼓勵嗎?
論點參考
曾鈺成(前香港立法會主席)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她已向僱主發出「一個呼籲、強烈呼籲、多次呼籲,對僱員因為風災過後情況混亂的上班問題諒解包容,不要扣人工及勤工獎等」。但事實證明,她的呼籲並沒有《指引》的效力;在呼籲之下,沒有人覺得自己可以留在家中,廣大市民仍然要爭先恐後排除萬難去上班,加劇了全港交通混亂情況,增加了公共交通系統修復破壞、掃除障礙、恢復正常服務的困難。
在全港交通癱瘓下不停工所造成的混亂局面,對各行各業以及對市民生活造成的影響,政府又有沒有評估呢?社會為此要付出的代價,會不會比停工一天還要大?政府其實是否低估了風災後混亂的嚴重程度,而未有採取適當的應變措施?
湯家驊(資深大律師)
在一個自由、資本主義的社會,便是特首也沒有權命令全港放假一天,更沒有能力負上社會停止運作一天的經濟損失。這是個別僱主的社會責任和經濟考慮。我們有絕對信心,僱主們會體恤僱員的困難,酌情處理上班問題。
陳詠燊(節目導演、電影編劇)
對於香港,我認為真正奴性的源頭,是對「勞力」的過度歌頌。所有名人勵志故事不勤奮的下場,就是失敗……
而員工呢?……放工不敢做最早走的一個,有OT他們不敢不開,明知工作做不完,他們不會去人事部投訴,而會選擇拿回家犧牲家庭時光繼續做,然後罵自己的子女騷擾自己工作。
盲目的勞力,崇尚聽話與付出,就變成了香港那一代人的價值。這,就是港式奴性的根源。有機會打破嗎?奴性早就入了血,冇得救。
觀點舉隅
甲同學:認為堅持上班的態度可取
我認為香港人堅持上班的態度是可取的,因為這既保持了香港經濟運作,亦是盡忠職守的美德。
從經濟社會層面來看,香港是一個資本主義社會,以製造及累積財富為依歸,每天均有大量的經濟生產值。颱風對香港已造成很大破壞,若市民在颱風天後不上班,將會造成更巨大的經濟損失。相反,若市民如常上班,就能確保經濟生產,以及社會各行業如常運作。
同時,香港人經歷浩劫後仍如常上班,充分體現香港人拼搏、打不死的精神,是盡忠職守的美德。縱然交通受阻,人們仍排除萬難到達公司完成工作,例如有任職飲食業的人在港鐵停駛之下從大埔徒步到上水上班,堅持為他人提供服務,這種堅忍、盡責的精神絕對值得鼓勵。
乙同學:認為堅持上班的態度不可取
我認為香港人在交通停駛仍如常上班的態度並不可取,甚至非常荒謬,因為這只會加劇社會混亂,而且是社會經濟利益行先、奴性甚深的表現。
從經濟社會層面來看,颱風對香港造成很大破壞,樹木倒塌、道路被破壞、交通受阻。市民若於此時如常上班,人群迫滿各車站,只會加劇全港交通混亂情況,亦增加了公共交通系統修復破壞、掃除障礙、恢復正常服務的困難,令社會付出更沉重的代價。
同時,颱風過後道路受阻、大量交通工具停駛或維持有限度服務,情況本來就不宜上班。但大部分市民仍違反常理,堅持上班,就反映出香港人根深柢固的扭曲觀念,即打工仔無論情況如何不合理,都要付出自己的勞力,令上司滿意。這種盲從、甘於被奴役、貶低人的價值的精神,絕對不值得鼓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