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大首推「技術為本」大數據課程
2018.09.24大數據應用日漸普及,各行各業對大數據人才需求若渴(1),科技大學今學年首推「數據科學及技術理學士」本科生課程,是首個以工程技術為本的大數據課程,計算機工程課程副總監吳兆鴻期望,學生修畢課程後,會有更多實際應用數據科學經驗。
……
吳兆鴻表示,今學年取錄四十名學生,料未來數年取錄人數相若。他說,隨新式數據科學傳輸方式興起,不少公司都希望有數據分析師、數據科學專才等;而現時本地數據科學本科課程,側重商業方面的數據分析及處理,卻少有兼顧工程技術應用方面培訓,未必與社會接軌,期望(2)通過新課程可培養數據分析及應用力並重的跨學科人才。
修辭手法
(1)人才需求若渴:此處用了明喻,以口渴比喻人才需求逼切。其中「人才需求」是本體,「渴」是喻體,「若」是喻詞。
近義詞
(2)期望:期待、希望、盼望、指望。
中國傳統文化概念
古時君王都渴望能招攬人才,幫助自己治理國家。那怎樣才能覓得人才呢?《戰國策.燕策一》中賢人郭隗就提到一個「千金買骨」的故事,表達他的看法。
話說戰國時期燕昭王登上王位,問郭隗怎樣才能得到人才。當時郭隗用了一個故事回答他:「從前有個君王派臣子買千里馬。三個月後臣子真的找到千里馬,但馬已經死了,而他竟然花了五百金把馬頭買回來。君王得知這件事後大怒:『我要的是活馬,死馬有甚麼用?還花了五百金!』臣子就回答:『經過這件事後,天下人一定會認為大王懂馬──死馬尚且肯花五百金去買,更何況是活馬呢?很快大王就能買到千里馬。』果然,不到一年,許多千里馬就送上門來。」
郭隗想借這個故事傳達,要找到人才,就要表現出誠意,付出相應代價。不過郭隗的事還沒有結束,之後他話鋒一轉,提出如果燕昭王想招攬人才,應該從任用他開始,到時比他更有才幹的人都會到燕國求見。所以,換個角度,這也是人才自薦找工作的故事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