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甚麼颱風過後,沿岸布滿垃圾?
2018.09.24通識概念
News
本月16日,超強颱風「山竹」吹襲香港,天文台懸掛10號風球長達10小時,期間巨浪撲打沿岸地區,造成嚴重水浸。位於柴灣海旁的屋苑杏花邨是重災區,洪水退後,屋苑遍地遺下被海水沖上岸的垃圾,主要是發泡膠、膠樽等。有網友形容為「海洋的報復」、「海洋的反饋」。
相關概念:海洋垃圾
颱風「山竹」所造成的「垃圾浪」反映海洋垃圾問題嚴重。海洋垃圾是由人類製造,指在湖泊或海洋漂浮的廢物,主要是塑膠,也有玻璃瓶、醫療廢棄物、鋁罐和漁網等,經海水倒灌、風向、人類蓄意污染等形成。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綜合研究報告,每年約有800萬噸塑膠垃圾流入海洋,包括膠袋、即棄餐具、吸管等。外國海洋學家勒布雷頓(Laurent Lebreton)的研究亦發現,漂浮在太平洋的垃圾覆蓋面積達160萬平方公里,比兩個法國還要大,情況嚴峻。
海洋垃圾多難以分解,會堆積在海灘,破壞自然景觀,也會被魚類、鳥類誤食,令牠們鯁喉、胃堵塞,導致飢餓或感染而死亡,更可能被捆綁或損害身體,使牠們的活動能力受限,難以覓食致死。海洋垃圾嚴重威脅生物多樣性,如海洋生態失衡,將危害食物鏈,最終人類因食用受污染海產而自食惡果。
你認為有甚麼方法可以減少海洋垃圾?
載自2018年9月24日《S-file通識大全》
文:吳政怡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