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館」設模擬法庭 重審香港史奇案
2018.09.17前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組成的建築群「大館」,早前開放公眾,旋即(1)成為教師帶領學生認識本港歷史的教材。「大館」文物事務主管楊頴賢接受專訪時透露,年底開放的前中央裁判司署,將設模擬法庭,審理「毒麵包案」等反映香港十九世紀社會面貌的案件,料可配合初中中史科加入香港史的新課程大綱。
教育局早前公布初中中史科課程綱要,加入約佔一成課時的香港史內容。楊頴賢指,「大館」作為香港歷史的見證,教育活動的主題亦緊扣「大館」與本港經歷過的歷史(2)事件,相信可配合教師的教學需要。
字詞學習
(1)旋即:立刻就。「旋」有立刻、很快的意思。
錯別字
(2)歷史:因字形相似,有時或誤作「曆史」。「歷」解過去、已經過的,而「曆」是記載年、月、日、節氣等的書冊,「歷史」是過去事件的總稱,所以應用「歷」。
中國傳統文化概念
中國古時的司法系統,和現代很不一樣。以前專門的司法機構不多,即使有也只限於中央階層,地方各級官府都是行政、司法合一。傳說舜在位的時候,「蠻夷」經常擾亂華夏,華夏內部也有寇賊作亂,於是舜委任皋陶為司法官員,稱為「士」。他對皋陶表示:「汝為士,五刑有服。」大意是你做司法官員,藉着嚴格執法可以讓國家禦侮於外、治亂於內。這個「士」就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司法官員。因為刑罰最初的形態源於部族戰爭,所以最初的司法官員都是軍官。到了西周,司法機關才跟軍事分家,不再負有統兵任務。
唐代的司法機關一分為三,分別是刑部、大理寺、御史台,稱為「三司」。御史台是中央司法監察機構,大理寺是最高法院,專責審判,而刑部負責解釋國家律令刑法,「按複」大理寺上報的案件。到了明代,御史台改為都察院,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合稱「三法司」,實行的是「刑部受天下刑名,都察院糾察,大理寺駁正」的制度。「三法司」制一直沿用到清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