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發局斥1200萬元 推廣「特色」深水埗
2018.09.11旅遊發展局繼去年推出「舊城中環」後,今年重點推介「大城小區.深水埗」。集合傳統老店、道地美食,以至政府計畫將深水埗建成設計及時裝基地(1)。旅發局將聯同業界展開連串宣傳,製作深水埗自助遊漫步指南,推介六十五個深水埗特色地點,另外組織業界推出特色團,吸引內地及海外旅客。
深水埗除了電腦商場、布藝手作材料,近年亦有不少文青設計潮店進駐,新舊交融共冶一爐(2)。旅發局主席林建岳表示,旅客追求深度遊,去年推出「舊城中環」吸引不少旅客探索傳統景點以外的地方,今次斥資一千二百萬元推廣深水埗。他指,深水埗有露天市集、主題商店街,以及米芝蓮美食,可推動本土旅遊及地區經濟。
字詞解釋
(1)基地:本指建築物所佔用的土地,引申為事物的根據地。
(2)共冶一爐:本指把不同金屬熔於同一個爐內,後比喻多種事物相互結合,渾然一體,難分難解;冶,je5,粵音同「野」,鎔鑄金屬的動詞。
詞彙源流
指南
今年旅發局重點推介「大城小區」的深水埗,製作自助遊漫步指南,推介六十五個深水埗特色地點。「指南」是名詞,意思是指導,例如「郊遊指南」、「處世指南」等。「指南」的字面意思是「指着南方」,難道南方有指導?為甚麼不叫「指北」,偏要「指南」呢?箇中原因跟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指南針」有密切關係。
中國人在春秋戰國時期發現一種帶有磁力的石頭,能夠吸鐵。最初,人們叫這種石頭做「慈石」,像慈祥的母親吸引子女一樣,磁石能夠吸引鐵。
後來,人們又發現磁石有指向南方的特性,工匠便把磁石打造成湯勺的形狀,磁石指向南方的南極是勺柄,湯勺放在平滑而刻有方向的底盤上,便成為指南針的前身「司南」,「司」有掌管之意。
漢人王充在《論衡》形容司南:「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司南作為指示方向的工具,後人更借此比喻行事規劃上的方向,取「指南」一詞,「指南」便從字面的意思,引申更廣義的內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