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遠水救近火 港大學者倡引入「土地債券」
2018.07.31香港大學科斯產權研究中心表示,正進行聚焦小組等工作,亦會於下月舉行諮詢會,就中心提出的引入「土地債券」及「土地區劃整理」收集意見,並於九月向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提交報告。
講座教授鄒(1)廣榮指,建議由政府收地時向土地業主發出「土地債券」,並容許債券自由買賣,日後持有人可用設有面值的債券加現金競投土地,令他們有機會參與日後的發展,而政府亦可快速收集大範圍用地發展,「做到遠水救近火」的效果……
研究團隊成員蔡鴻達副教授舉例指,一塊位於新界西北約十公頃用地於重整及將一半用地上繳(2)政府後,可提供最少三千個公營及二千一百個私人單位。他指聚焦小組曾邀請新界不少業權複雜祖堂地的司理,不少都對此建議反應正面。
字詞解釋
(1)鄒:zau1,粵音同「周」;古代國名,今日多用作姓氏。
(2)上繳:繳,指交納、交出;上繳,專指向政府、在上者交付,多指錢財、貨物、賦稅等物。
諺語學習
遠水不能救近火
港大科斯產權研究中心提議,由政府收地時向土地業主發出「土地債券」,從而快速收集大範圍用地,做到「遠水救近火」的效果。
中文諺語本來就有:「遠水不能救近火」,這話出自《韓非子.說林上》:「失火而取水於海,海水雖多,火必不滅矣,遠水不救近火也。」遠處的海水救不了近處的火,比喻遠方的支援或緩慢的辦法,都救不了緊急的情勢。意思相近的成語有「杯水車薪」,指一杯水救不了滿滿一車燒着了的柴枝,比喻解決方法不力,同樣指解決問題無濟於事。
文中反用諺語為「遠水救近火」,指預早準備,以解決問題。近義的成語有「未雨綢繆」,意思是鴟鴞鳥在未下雨前,便開始修補鳥巢,比喻事先預備,防患未然。與「遠水救近火」不同之處是「未雨綢繆」強調問題稍後將會發生,而「遠水救近火」是問題已急在眉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