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千禧BB 18歲

2018.06.05
19151 19151

「千禧BB已經十八歲了」成為今年話題之一,千禧年是21世紀開端,由1999年,跳到2000年,象徵新時代開始,該年出生的「千禧BB」因而備受關注。不經不覺,當年的「BB」,今年也換領成人身分證,告別青春,展開人生新一頁。到底一眾「千禧BB」自己對此有何感想?見證他們長大的父母和師長,又怎麼看千禧一代?

 雖說時代不同了,但十八年前中文科公開試也要考範文,〈出師表〉、〈六國論〉、〈廉頗藺相如列傳〉原來一樣是必讀篇章! 範文永恒,遭殃嘅係你~ 


千禧BB 1號:戴欣娜

問:你知道自己這一代被稱為「千禧BB」嗎?

答:我一直都知道這個稱謂,但沒有很大感受。通常是一些特別的事情才會有特別的名稱和專有名詞,所以我覺得千禧這一代應該有點特別。不過,現在已經十幾歲了,仍被稱為「千禧BB」,有點可笑和奇怪。

 

問:踏入十八歲了,有何感受?有甚麼想做的事嗎?

答:我覺得有少少沉重,因為長大了要有多點承擔和責任。我覺得十八歲後不應該再像以前那麼依賴家人,要自己規劃將來,可供選擇的人生方向多了,不像兒時只是上學讀書那麼單一,每做一個決定也要自己負責,可能會失敗,父母不能再幫你。其實想做的事沒有甚麼特別,都是入大學、畢業、找工作。如果是十八歲後才可以做的事,我想考車牌。

 

問:你覺得十八歲前後會有甚麼分別?

答:十八歲前後的分別應該是需要肩負更多責任。剛踏入十八歲,與十六、七歲時相比,思想上沒甚麼大分別,但我覺得責任心要再重一點,很多事情都要自己解決,不能再靠家人。

 

問:「青春」令你想起甚麼?

答:一定要與朋友一起做很傻、很蠢的事,留下深刻回憶,過了很多個十年後,想起時仍然會笑,這就是青春。我希望我的青春是這樣,但我大部分青春都投放在學業上,真的很可悲。不過,早前和朋友去東京畢業旅行,發生了一件好似幾青春的事,就是差點趕不上回港的飛機,最後拖着行李不停跑,很遲才上機,好好笑、很深刻。

 

問:十八年來,有甚麼印象深刻的社會大事?

答:雨傘運動,因為歷時很長,很轟動,而且參與的人很年輕,有些和我同年,或比我年長幾年,令我意識到,原來政治可以和自己如此接近,年齡大幾年的人的思想是這樣的,比我獨立和有主見,所以很深刻。

 

問:考考你,2000年的年度金曲是哪首?

答:是不是Twins或Cookies的歌?但我連她們有甚麼歌也不知道……(正確答案:2000年勁歌金曲金獎是楊千嬅的〈少女的祈禱〉!)

 

千禧一代的特別之處是思維跳脫和有創意,原因是社會經濟條件優厚。我們這代有不同平台和較充足資源,可以發揮創意,如果做生意創業,不論本地或外地,都有很多基金資助計畫。現時參加交流團的機會俯拾皆是,視野自然更廣闊。 


千禧BB 2號:鄺偉恆

問:你知道自己這一代被稱為「千禧BB」嗎?

答:我知道啊,覺得自己很幸運,因為剛巧在2000年出生,直接看年份就知道自己的年齡,不用計算。不過,「千禧BB」都已經18歲,老了,不應該再叫我們「BB」啦。

 

問:踏入十八歲了,有何感受?有甚麼想做的事嗎?

答:覺得自己開始老了,十七歲時還覺得自己很年輕,但一過十八歲,想到自己很快就到二十歲,便會很滄桑。我想入馬會投注站走走,因為未試過進去,以前未夠歲數會被保安阻攔,現在便不會了。

 

問:你覺得十八歲前後有甚麼分別?

答:十八歲讀完書,要開始上班賺錢給家人,以前只需要讀書。二十至二十九歲是最後的年輕時光,三十歲便一定要結婚,成家立室。

 

問:十八年來,有甚麼印象深刻的社會大事?

答:豬流感,因為當時要停課,而且不用考TSA。另外我對沙士也有印象,雖然當時只有三歲,但因為家住九龍灣,母親告訴我屋企樓下一個人也沒有,要戴口罩外出,所以記得。

 

問:考考你,2000年的最受歡迎女歌手是誰?

答:梅艷芳?(正確答案:2000年勁歌金曲最受歡迎女歌手是陳慧琳!梅艷芳最後一次取得勁歌女歌手是1989年啊!)

 

青春就是和同學一起上學,校園的日常生活:上課、參加課外活動、作弄同學、玩樂的時光。只有上學的日子才青春。


千禧BB 3號:黃海成

問:你知道自己這一代被稱為「千禧BB」嗎?

答:之前不知道「千禧BB」是甚麼,還以為指哪個明星(笑)。我覺得千禧一代可能對未來有很大影響,因為成長時期的經濟和科技都很發達,會有特別想法,比較獨立、理性、有判斷力,環保意識較高,對社會有責任,容易接受新事物,以前的人相對較守舊和固執,所以我們或者會對香港社會進步有很大貢獻。

 

問:踏入十八歲了,有何感受?有甚麼想做的事嗎?

答:都是一樣,好又一日,不好又一日。我想做生意、學西班牙文、賣西班牙酒。還有,去非洲做志願者,去戰亂國家幫人,從事消除種族歧視相關工作,都是我想做的事。

 

問:你覺得十八歲前後會有甚麼分別?

答:我覺得沒甚麼分別,不是一過十八歲便會有甚麼成就,人生從此扭轉。要有一些里程碑式事件發生,人生才會有改變。歲數轉變只代表身體機能有分別。其實00後思想開放,不會因年齡限制而不做某些事,真正想做的話沒有人可以限制到。不過難得十八歲,便試試買張六合彩,或者會中呢。

 

問:「青春」令你想起甚麼?

答:青春等於冒險,是一種心境,四十歲也可以很青春,但屆時可能受身體、時間、工作限制,條件上無法做青春的事,例如與心愛的人環遊世界、爬珠峰、行沙漠、露營、潛水。

 

問:十八年來,有甚麼印象深刻的社會大事?

答:佔中,我覺得警察和市民都有錯,最好能夠想到不損人利益、又可達成目的的方法,可惜我不是偉人。此外,中東、非洲每天的戰爭,以及也門內戰也很深刻。

 

問:考考你,2000年最受歡迎男歌手是誰?

答:陳奕迅?我只聽過陳奕迅和Beyond的歌,其他廣東歌我都不認識。(正確答案:2000年勁歌金曲最受歡迎男歌手是郭富城!陳奕迅要到2006年才首獲勁歌男歌手呢。)

 

以前每天放學後打波、上網吧、做功課,但自年半前赴英升學,反思到香港人太着重成績,生活壓力太大。

我打算學一兩門語言和手藝,到不同國家工作,學習不一定要從書本學,明知自己讀不到醫科、法律等專科,不如賺錢報答家人,四處見識,貢獻社會。


千禧BB 4號:李定謙

問:你知道自己這一代被稱為「千禧BB」嗎?

答:我的親戚一直也這麼叫我,沒有甚麼特別,只是一個名稱而已,就像外國有「Millennials」。

 

問:踏入十八歲了,有何感受?有甚麼想做的事嗎?

答:好像社會開始承認你,叫做是成年人了,老了,長大了。十八歲理論上是中學畢業,我想在感興趣的學科上更深入鑽研,因中、小學時,課程教甚麼我便要學甚麼,但現在可以選擇深化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地方。我還想發展自己的興趣,嘗試不同的文化創作,如玩音樂、寫作。在未需要負擔很大的責任前,即管創新一下。

 

問:你覺得十八歲前後會有甚麼分別?

答:真的沒有甚麼大分別,除了法律上是成年外,沒有甚麼事是十七歲做到,但十八歲做不到;也沒有甚麼事是十八歲做到,十九歲做不到。心境上不會有很大轉變,不會十七歲很幼稚,十八歲突然變得成熟。

 

問:十八年來,有甚麼印象深刻的社會大事?

答:雨傘運動,當時我中三,校內有人派黃絲帶,我也有份派,班裏有人爭吵,又罷課,學校又請了很多人來演講。那是我經歷的第一個正式的社會運動,是十八年來最大的一件事。另一印象深刻的是反水貨客,是「本土派」的開始,當時認識到原來民主派有很多面向。

 

問:考考你,2000年的影帝和影后是誰?

答:周潤發!女演員我不認識,我不看香港電影的⋯⋯張柏芝啦!(正確答案:2000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羅蘭《爆裂刑警》;最佳男主角──劉德華《暗戰》。)

 

青春就是熱血、激昂, 是一個人長大後回想,會覺得只是為了一些很小的事,而奮鬥到要生要死!


長輩眼中的千禧世代

知識、興趣愈趨專門

有逾二十年教學經驗的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教師鄭太經(右圖),觀察到不同年代學生的特性。他表示千禧後的學生在互聯網世代成長,普遍專注於專門知識,但缺乏對不同事物的廣泛興趣,比較自我和寂寞,不太善於交際。

「他們不喜歡看書,因為上網輸入關鍵詞就能獲得精準的知識,不像以前要看完一本書才學習到。他們有專門知識,但常識貧乏;很多以前在課堂上有較多學生回應的話題,現在很少學生知道。」他舉例,金庸的武俠小說和劉慈欣的科幻小說,現在大部分學生都沒看過,但須要考核的文學知識,如修辭手法,他們卻十分熟悉。

另一方面,千禧後經濟條件充裕,相比以往很多學生來自基層,要在課餘時間做兼職,人生經驗較豐富;現時校內學生以中產家庭孩子為多,較聽話乖巧,但欠缺歷練,「他們其實不知道自己想要甚麼,以為父母安排的,就是自己想要的,因為自小生活被安排,沒甚麼機會嘗試新的東西。」

龍年出生競爭大

育有一名千禧兒子的母親Niki則表示,千禧年適逢龍年,出生率特別高,「千禧BB」一出生便要面對龐大競爭,升讀幼稚園、小學、中學,學位都一位難求。她從兒子與朋友的相處中,發現他們特別好勝,不論大小事情都努力爭取,即使是玩遊戲也很執着,「做甚麼事情都有比賽、比較的心理,如打機、玩boardgame,輸了便要求再玩一鋪,不服輸。」


十八歲 做甚麼?

十八歲,一個特別的年齡,無論是個人意願,或是社會期望,都希望這班告別「BB」稱謂的年輕人,能夠作出一些改變,變成負責任的成年人。身分換了,想做甚麼?或者說,應該要做甚麼呢?

個人改變

十八歲必須換領成人身分證。看看自己十一歲那張兒童證的相片,和現在的樣子,老實說,唔換都唔得啦。入境事務處聲明,任何人士如在十一至十七歲期間已獲簽發兒童身分證,須在十八歲生日後的三十天內登記領取成人身分證。如果當時身在香港以外的地方,則須在返港後的三十天內提出申請,換證是免費的。提多一句,如有「大頭蝦」遺失或損壞身分證的話,則必須在十四天內申請補領。至於回鄉證,如果未過有效日期便不必更換。

此外,以前有些事情需要家長或監護人簽署同意書,如十六至十七歲的青少年須在第一次捐血前先徵得家長簽署同意書;外出旅行,未夠十八歲便不能單獨受保。十八歲後這些事情都可以自己處理,做事更有彈性。

當然,更多人就是開玩笑的說,「十八歲,仲唔係夠年齡入馬場、買六合彩、看三級片同紋身!」

社會責任

成熟思想當然不是一天突變而來的,不過在社會層面,普遍認為十八歲已脫離稚齡,有足夠智慧判斷是非,負起公民責任,所以很多地方都會把投票年齡定為十八歲,香港亦不例外,選民可以在立法會選舉及區議會選舉中,投下神聖一票。

事實上,不論哪個國家,首投族都是提高投票率的其中一個關鍵,隨時影響結果,如紐約市便會舉行「學校選民登記日」(Student Voter Registration Day),方便同學即場登記,今年反應尤其熱烈,學生選民都希望藉議會力量,實施槍械管制,減低校園槍擊的機會。香港近年出現政黨和議員輪替,新面孔相繼出現,你想誰人為你代言,同學們,「夠秤」記得登記做選民了。

法律責任

法律角度而言,本港居民年屆十八歲,在法律上是應可完全為自己負責的年齡,所以年輕人十八歲後可自行訂立契約,並受契約約束,也可訂立依法有效的遺囑,又或簽署一些與醫療相關的文件。

另外,十八歲亦可申請信用卡、開辦自己的銀行戶口、買賣股票等。大學迎新周,便常常看到各大銀行的信用卡推廣。雖然持有信用卡有不少優惠,不過財政上的獨立,亦意味長大了,須具理財意識,為自己生活、財政負責。

結語:

從少年過渡到成年,肩上責任加重之餘,同時能享受前所未有的自由。成長總是既苦澀又甜美,充滿未知,或滿心期盼,或茫然失措。但無論如何,每位千禧後都可以有自己的選擇,親手譜寫不一樣的人生新一章,日後回望,仍無悔青春。

文:吳政怡、區美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