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審視醫療事故頻生因由
2018.05.24
資料B:取材自2017年12月27日的報章新聞
2017年醫療事故頻生,如輸錯血、開錯腦、醫生在手術中途離開、刺穿病人動脈引致中風等等,這些「失誤」是否可以避免?醫院硬件配套是否不合時宜?2017年夏季流感爆發,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發展先進,公立醫院卻如落後地區般急症室爆滿、連醫護人員也受感染,內科病房加牀也不足以供應所需,要向私家醫院借低價病牀紓緩負荷。生老病死,這是每個人也必經的階段,但病人希望得到最佳的醫療,提升生活素質。「病」向淺中醫,病者求醫當然希望痊瘉,但今時今日到醫院求診,是否真的可獲合適治療? |
資料C:取材自2018年2月14日的報章評論
醫療事故在香港頻生是多因促成。本港醫護人手不足。面對隨人口老化不斷需求的醫療服務,醫護人手卻未能相應配合增加,造成前綫醫護人員壓力大增,結果容易出現失誤。根據政府預測的數據,直至2020年全港仍欠缺醫生及護士各約1,000名。另外,醫管局把關不足。醫管局要通過監測機制以維持本港醫療服務質素。從多次連續的醫療事故可見這已非個別醫護人員出現問題,而是醫管局監管不足有關。 |
答題
(a)利用資料B,說明資料A顯示的現象。 (4分)
(b)就資料C,解釋導致醫療事故可能發生的兩個因素。 (6分)
(c) 「增加資源投放便有效令醫院減少醫療事故。」你是否同意這看法?參考所提供的資料及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 (8分)
二、試題分析
涉及單元 |
今日香港 公共衞生 |
關鍵概念 |
健康 醫療事故 醫療疏忽 醫療資源 公共醫療 公共衞生 生活素質 社會福利 醫療服務 醫療政策 資源分配 |
相關議題/新聞 |
2018年5月9日 2018年5月11日 |
題型分析 |
(a)屬資料印證題,同學須閱讀資料A及資料B,然後利用資料B的內容去解讀資料A。同學們可在資料B中找出重點,然後對資料A進行解讀。 (b)屬資料分析題,要求同學利用資料C作出分析,指出及解釋導致醫療事故可能發生的兩個因素。同學須先略用資料,再運用資料作出推論,加入個人認識的事實或概念,分析相關影響。 (c)屬觀點評論題,同學可參考題目提供的三則資料作分析及平日研習所學,全面地運用各則資料,分析是否同意題目的論點。題目要求同學是否同意,並非問同學是否或多大程度同意有關論點。兩者有差異,同學不宜回答大程度同意或小程度同意。本題評估重心並非程度,同學要多留意。 |
三、作答方向參考
(a)利用資料B,說明資料A顯示的現象。 (4分)
‧ 資料B談及2017年多宗的醫療事故,如輸錯血、開錯腦、醫生在手術中途離開、刺穿病人動脈引致中風等等。
‧ 資料B也談及病人希望得到最佳的醫療,提升生活素質。可惜,資料中暗示今時今日到醫院求診,是否真的可獲合適治療?可見本港醫療事故經常出現,病人得不到保障。
‧ 資料A顯示病人家屬得知病人病況已至末期,異常擔憂,醫生卻說可能判症不準確,不用憂心。這正是資料B的資料重心所在,反映醫療事故普及。
‧ 資料A正用諷刺形式交代醫療事故嚴重問題的現象。
*其他言之成理,持之有據的答案,均可接受。
+++
(b)就資料C,解釋導致醫療事故可能發生的兩個因素。 (6分)
資料運用 |
說明/ 推論 |
概念化/ 點題 |
‧ 從資料C可見,本港醫護人手不足。面對隨人口老化不斷需求的醫療服務,醫護人手卻未能相應配合增加,造成前綫醫護人員壓力大增,結果容易出現失誤。 |
‧ 資源因素:本港人口老化,醫療人手卻不足,導致工作繁重,或在忙碌中出現疏忽,產生遺漏。結果,醫療事故產生。 相反,醫療人手充裕,跟進工作更佳,出現醫療事故的機會便會減少。 |
人口老化 公共醫療 |
‧ 從資料C可見,醫管局把關不足。醫管局要通過監測機制以維持本港醫療服務質素。從多次連續的醫療事故可見這已非個別醫護人員出現問題,而是醫管局監管不足有關。 |
‧ 政策因素:醫管局監管或出現不足,導致醫院多次發生事故,如相同的事故應該不再發生,現時類似的醫療事故也曾出現。 相反,醫管局加強監管,有助提升本港醫院服務質素,醫療事故或會減少出現。 |
監管 健康 傳染病 |
*其他言之成理,持之有據的答案,均可接受。
+++
(c) 「增加資源投放便有效令醫院減少醫療事故。」你是否同意這看法?參考所提供的資料及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 (8分)
同意增加資源投放便有效令醫院減少醫療事故 |
不同意增加資源投放便有效令醫院減少醫療事故 |
‧ 根據資料B可見病房不足,添置資源有助改善醫療硬件,如新建醫院或增加設備有助減低出錯機會:若有更多的醫院,有更多的病牀,有更多的醫療設備,執行醫療程序時更具效率及避免失誤,有助減少醫療事故。 ‧ 根據資料C可見醫療人手不足引致醫療事故增加。若增聘醫療人手,便有助紓減前綫及員工的壓力。一些發生在公立醫院的醫療事故主要源自人手短缺,增撥資源增加員工薪酬減少流失,同時能吸引私院醫生兼職,減輕醫護工作負擔,更可大幅減低其疲勞或受壓而出錯的可能。 ‧ 增加醫療資源,醫院可設立一個更完善的監督制度,有助減少醫療事故發生,如有足夠資源,便將過去的醫療事故進行分析,而且建立一個防範機制等。 |
‧ 增加資源也要善用資源才可有效發揮作用。現時,公立醫院受制於醫療制度上的限制,如聯網資源及工作量分布不均等局限,即使增撥資源也未必能有效解決醫護人手及資源不足的問題,減少醫療事故發生機會。 ‧ 私營醫院醫療事故與資源不足關係較少。現時,政府對私營醫院監管不足,使其缺乏動機從制度或人手上改善醫療水平,因此單純增加資源無助降低醫療失誤的風險。 ‧ 一些醫療事故與醫護人手醫德有關,如曾發生手術期間講電話影響手術等,增加醫療資源也難改善醫療操守,因此增加資源未必有效降低醫療失誤。 |
*其他言之成理,持之有據的答案,均可接受。
四、作答提示
1. 在回答(a)分題時,同學務必留意提問用語是「利用資料B說明資料A」,所以同學分析的現象,都必須以資料B來進行解讀,其他跟資料無關的論點,一概不必交代。
2.(a)分題是高中公開試常見的題型,要求學生作出分析現象。分析時除要找出資料A表面的內容外,更要找出隱藏內容要點,如諷刺的內容。
3.在回答(b)分題時,同學要留意「就資料C」這一提問詞,須運用資料C作答。在運用資料後,要進行合乎邏輯的推論,解釋資料涉及導致醫療事故可能發生的兩個因素。推論愈嚴密,過程中運用的知識和概念愈多,就愈容易取得高分。
4.(b)分題是可能因素題,不是考問原因。資料中有不少內容,同學們要考慮如何將有關內容歸納,如將根據政府預測的數據,直至2020年全港仍欠缺醫生及護士各約1,000名的資料,歸納為醫療人手因素等。
5.(c)分題是一直以來公開試出現的題型,提問重心是「是否同意」,所以同學交代本身立場,提出的論點及解釋。同學除運用題目的資料外,亦可同時運用平日研習所學,加以探究分析。
6.由於(c)分題是觀點評論題,同學交代本身觀點後,也宜有反駁反方觀點。這個組織架構,分析才全面深入。一些同學只交代本身觀點,欠反駁對方觀點分析便欠全面。分析時要運用相關的概念及有關例子作出印證。
五、延伸學習
書籍
《醫學霸權與香港醫療制度》
作者:佘雲楚、馮可立、林昭寰
出版社:中華書局
+++
網頁
醫院管理局
http://www.ha.org.hk/visitor/ha_index.asp?Lang=CHIB5
++++
新聞
《星島日報》2018-03-20
15歲女疑遭刺穿動脈致中風 兄質疑手術風險說法不一
《星島日報》2018-04-10
北區醫院離奇失屍腦 全港首宗
《星島日報》2018-04-19
港怡通報兩宗醫療事故
STE20180524STX004.indd 2 5/22/2018 6:00:01 PM
文:陳志華老師
中學通識科科主任、香港通識教育會副會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