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範文作家考DSE
2018.05.29今個學年將進入尾聲,《S-file》組成了最強範文作家明星隊,讓他們以各自的強項挑戰香港中學文憑試(DSE)各個科目!16位古文作家排好列陣,準備大展身手,來一場別開生面的「範文作家DSE明星賽」~
挑戰組別一:核心與選修科目
孔子門生
挑戰科目:中國語文 入選範文:〈論仁、論孝、論君子〉
相傳,孔子有弟子三千,旗下最傑出的十名弟子稱為「孔哲十賢」,當中以顏淵為首。十賢亦各有擅長,「言語」一科則以子貢、子我為先。如果我們考慮《論語》的成書過程,「當時弟子各有所記」,並在孔子死後「相與輯而論纂」,即弟子在聽了孔子的言行後分別記錄,並在孔子死後才編次、匯集而成書,就不難發現孔子弟子們的聽、說、讀、寫、綜合能力本來就非凡,否則,孔子突然一句「非禮勿視」,普通人如何聽得明白,還筆錄成一整本《論語》呢?
孟子
科目:通識教育科 入選範文:〈魚我所欲也〉
通識科着重考核考生是否掌握各種概念、多角度思考、了解持分者立場,毫無疑問,這一科是為孟子而設。孟子身為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就曾先後游說梁惠王、騰文公,舌戰公孫丑、告子,解釋性善論、民本論、行仁政、行王道等思想。他除了常用正反對比、層層遞進等說理手法,亦擅長引導對方進入特定語境,如〈齊桓晉文之事章〉,他便因勢利導,先理解齊宣王的霸業野心而不直斥其非,並根據對方的經歷設問,引導對方思考,說明王道之可能。理解題目,設定義,舉例證,痛陳利弊,逐步說清論點,通識科高手是也。
杜甫
挑戰科目:中國歷史 入選範文:〈登樓〉
如果將「詩史」杜甫的詩按其寫作年期,逐首鋪陳,我們看到的將是一幕唐朝由盛入衰的長篇連續劇:如〈悲陳陶〉記載五萬唐軍被叛將陳陶擊殺;翌年,唐軍先後失去、奪回長安及洛陽,杜甫就寫出〈收京三首〉;至安史之亂初平,杜甫又歡喜地寫下〈聞軍官收河南北〉。杜甫的詩作,有不少是直寫唐朝安史之亂期間的史事,組合起來,就見證了唐朝由盛轉衰。中史甲部單元四的「安史之亂與唐代衰亡」,對杜甫毫無難度。
司馬遷
挑戰科目:地理 入選範文:〈廉頗藺相如列傳〉
漢代史學家司馬遷早於二十歲,就由長安南下漫遊,足迹遍及江淮地域及中原,後來他更擔任郎中一職,隨軍西征巴蜀以南、莋、昆明等地(即今重慶市、四川省)。司馬遷的遊歷亦不獨走馬看花,還會採集各地民間傳說、考察風俗,為他後來撰史提供豐富原材料,他對地形、地貌、地區文化的熟知,亦可見於《史記》的〈河渠書〉、〈封禪書〉。地理科重視的自然及人文景貌,太史公早就了然於胸。
辛棄疾
挑戰科目:體育 入選範文:〈青玉案.元夕〉
如果你以為範文作家們只是一介書生,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有「愛國詞人」之稱的辛棄疾本來就是一個善騎能殺、帶兵遣將的大將軍。辛棄疾早在二十二歲,便曾以五十騎直闖五萬大軍,捉拿叛徒張安國;據《宋史.辛棄疾傳》所記,異端和尚在被辛棄疾斬殺前更直言辛「是一青兕(傳說中似牛有角的野獸),力能殺人」。除了一身武功,辛棄疾亦時常訓練民兵,後亦設立了湖南飛虎軍。這樣一個能打能殺能培訓士兵的大將軍,考體育科當然十拿九穩。
柳宗元
挑戰科目:旅遊與款待 入選範文:〈始得西山宴遊記〉
柳宗元寫下〈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等八篇「永州八記」,其中不但描寫仔細,用字簡潔、優美,讀者甚至可按圖索驥,尋找柳宗元的足迹。如〈始得西山宴遊記〉就有發現西山的經過,〈至小丘西小石潭記〉甚至記載了由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破竹林發現小潭。加上他身為永州司馬的地方官身分,絕對熟知「旅遊」,慣於「款待」。
范仲淹
挑戰科目:企業、會計與財務概念 入選範文:〈岳陽樓記〉
宋仁宗慶曆三年,范仲淹獲任命主理「慶曆變法」,當時他提出均公田、抑僥倖、精貢舉等改組官僚架構的措施,引致朝廷大量裁員。當時同樣主理變革的富弼亦曾指,范仲淹不理官員苦況,范卻回答「一家哭何若一路哭」(寧願一家人哭,也不願一整個行政區域的人哭)。這種牽涉營運概念、管理學、財務計算的才能,范公當然能輕易於這科摘星。
諸葛亮
挑戰科目:設計與應用科技 入選範文:〈出師表〉
蜀國丞相諸葛亮除了是個出色的政治家,其實也是一個大發明家。《三國志》就有「損益辛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的描述,說的就是諸葛亮的發明,而所謂木牛流馬實際已不可考,但有指是用作在山路上運送軍糧的單輪木板車。孔明亦曾改進連弩,令其「一弩十矢俱發」(同樣已不可考,有說是同時發射十發弩箭),大大加強連弩威力。其他發明還包括陣法「八陣圖」、作為傳訊工具的孔明燈。
李清照
挑戰科目:音樂 入選範文:〈聲聲慢.秋清〉
北宋女詞人李清照認為「詞」,必須是能夠合曲而唱,在其《詞論》中,李更直言晏殊、歐陽歐、蘇軾等人的詞作「不協音律」,忽略了詞有五音,而其中又分五聲、六律、清濁輕重等不同發音,明言惟有押合適的韻才能令詞「唱出來」,符合詞的特性。相信由她來考音樂卷聆聽、創作部分,其實不難?
王維
挑戰科目:視覺藝術 入選範文:〈山居秋暝〉
王維被稱譽「詩中有畫」,實則他本人就是一位著名畫家,善畫人物、花竹、宗教人物,更有「南宗畫之祖」的稱號。王維的山水畫尤其著名,當時他亦自創用墨手法「渲淡」,即用墨渲染出深淺來表現出山形的陰影。王維更曾寫詩指自己「前身應畫師」,極之看重自己的畫家身分;不過,如果以這樣的身分去考視藝,未知會否太「屈機」?
荀子
挑戰科目:倫理與宗教 入選範文:〈勸學〉
荀子的〈勸學〉勸人努力學習,背後的大道理是他對人性的詮釋:性本惡。因為人性本惡,所以就要靠學習去改變人類喜好利欲的本性,化惡為善。他在《荀子》一書用了342次「禮」、134次「仁」,32次「仁義」,大力提倡仁義、禮義、忠信等道德標準,作為統一天下的基礎。對他來說,仁義精神有如宗教一般的存在;不過,荀子不認同超自然力量,反對占卜、祈禱等行為。
挑戰組別二:應用學習及其他語言科目
莊子
挑戰科目:實用心理學 入選範文:〈逍遙遊〉
莊子著〈逍遙遊〉,講述無心、無用、無為等抽象觀念,便用上不龜手之藥、大葫蘆、大樁樹等比喻,不但生動有趣,亦更貼近讀者日常生活,令抽象的道家哲理具象化。莊子這一套「出世」哲學,亦正是古代文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的寫照,可以說是在政局黑暗、無可作為的局面下的古人「心靈避難所」,及至近世,坊間仍然出版大量借用莊子思想、言論的書籍,來講解人生處世之道。
蘇洵
挑戰科目:幼兒教育 入選範文:〈六國論〉
論育兒心得,要問北宋文學家蘇洵,他同時培養出蘇軾、蘇轍,更被一同列為唐宋古文八大家。相傳,蘇洵為令兒子對讀書感興趣,想出一個小把戲,就是先鬼鬼祟祟躲在角落看書,引發二子好奇心,自發讀書。從他以「軾」(車前橫木)、「轍」(車輪碾過的痕迹)為兩兒命名,亦能看出其培育方針:除了以車喻國,望二人成國家棟梁,亦是針對蘇軾鋒芒畢露及蘇轍沖淡平和的個性,望二人能夠在官場中避開災禍,為國效力。不了解子女,又如何培育二人成才?
韓愈
挑戰科目:動物護理 入選範文:〈師說〉
韓愈除了關注育人,其實也「熱愛大小動物」,他筆下就有多篇以動物為主角的作品,如〈馬說〉的「千里馬與伯樂」、〈感二鳥賦〉自嘲「二鳥之不如」,往往是借動物來說自己的懷才不遇。未知他是否通過寫文而「感動物所感」,後來他出任潮州刺史,便謹以一篇〈祭鱷魚文〉,就成功勸喻鱷魚搬遷,一解境內惡溪的鱷魚之患。
李白
挑戰科目:其他語言科目 入選範文:〈月下獨酌〉
不得不提李白其實非中原人。李白生於701年唐朝隴西成紀(即今甘蕭省天水市),一如國學大師陳寅恪考究李白家世,就稱李白是「西胡族類之深於漢化者」,或有可能是深受漢化的胡族人,加上當時詩人魏顥亦指李白樣子不像漢人,「眸子迥然,哆如餓虎」,看來李白可能有外族血統,甚至懂多種言語。既然李白能寫出優美古詩,相信如法語、德語、印地語、烏爾都語等DSE科目亦不會難得到他。
蘇軾
挑戰科目:餐飲業運作、西式食品製作 入選範文:〈念奴嬌.赤璧懷古〉
在眾多古代文人中,惟有蘇東坡最有資格報考餐飲、食物製作相關的科目,因為他不但自創東坡肉、東坡羹等留存至今的菜色,亦常以「食物」入文。他曾寫〈豬肉頌〉大談開年吃紅燒肉的習俗,又如〈菜羹賦〉講述不加腌醬煮蔓菁、蘆菔、苦薺的鮮美,甚至有一篇〈老饕賦〉詳述自己秋風吃蟹腳、蛤蜊和酒吃的美食心得,確是有資格稱為美食家。〈念奴嬌.赤璧懷古〉固然是絕妙文學作品,讀蘇東坡的美食文字亦可望梅止渴,醫一醫肚。
上述的古文作家,位位都是中國文學長河上的大文豪。當然,他們留給後人的詩詞、文賦是古典文學的精華所在;但另一方面他們也是古時的傑出人物,在文學以外各有擅長,是以我們今日能以趣談角度,認識這些作家的另一面。而且,了解他們生平與個性,對解讀他們作品亦甚有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