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APP首輪申請 1.7萬考生報讀
2018.05.21教育局第七年推「專上課程電子預先報名平台」(E-APP),應屆(1)文憑試考生通過平台,預先報讀三十二所院校及其附屬學院的自資專上課程。E-APP首輪申請由去年十二月開始,至上周三截止。當局指,收到一萬七千三百人報名,佔整體學生約三成,與去年度首輪申請的比例相(2)若,他們共提交超過四萬多份申請。
……
參與院校之一的東華學院指,通過聯招、E-APP及直接申請渠道報讀課程的總報名人數,較去年同期增長超過三成半。校方指各個課程中,與醫護有關的學士學位及高級文憑課程較受歡迎,包括護理學、醫療化驗科學、放射治療學、職業治療學、護理學高級文憑等,平均十二至一百六十六人競(3)逐一個學額。
字詞學習
(1)應屆:解本屆。「應」是當、該的意思。
字詞讀音
(2)相:有soeng1、soeng3兩個讀音,此處應讀soeng1(商)。
錯別字
(3)競:「競」有時或因字型相似,誤作「兢」。「兢兢」解小心謹慎的樣子,「競」解爭逐,因此此處用「競」。
中國傳統文化概念
在中國,中醫藥文明有數千年歷史。但早期中醫對人體認識很有限,疾病的描述也很原始。那時醫學理論探索、病因分析仍與巫術分不開關係,知識只能靠口耳相傳。到了周代,中醫發展漸漸出現規模,開始有分科制度。有關制度見於《周禮.天官》,如:「醫師掌醫之政令,聚毒藥以供醫事。」「掌醫之政令」指行政決策, 而「聚毒藥以供醫事」指管理、提供藥物。
周末的春秋戰國時期是中醫藥文明正式發展的起步階段,民間逐漸有職業醫師,醫療經驗日益累積,技術亦愈來愈豐富。醫師也開始否定巫術之說,例如當時的名醫醫和曾經為晉平公診症,指出病因是「過貪女色」,和鬼神無關。自此中醫慢慢與鬼神學說分家。到了今天,中醫更與現代科學結合,形成更有科學基礎的學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