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象徵現代社會的物品
2018.05.04討論題目
以下哪一項更能象徵現代社會?
|
資料
資料一
總結今年首三個月, 機場共接待旅客一千八百三十萬人次, 貨運量達一百一十五萬公噸。分別按年上升百分之四點四及四點二,而飛機起降量則較去年同期略增百分二點七,大約十萬四千架次。在過去十二個月,機場錄得貨運量五百萬公噸,按年增長百分之七點五,而客運量及飛機起降量分別錄得七千三百六十萬人次及四十二萬三千架次,分別上升百分之四點五及三點二。
本港機場去年貨運量創下新高,按年上升百分之九點二,至四百九十四萬公噸,連同年內處理十一萬二千公噸的航空郵件量,機場的貨運及航空郵件總量首次突破五百萬公噸,因而獲國際機場協會評為二〇一七年全球最繁忙貨運機場,連續八年名列首位。機場亦保持全球最繁忙國際客運機場第三位,客運量逾七千二百萬人次。
摘自《星島日報》2018年4月16日
資料二
隱身技術發展成熟後,在無人機(UAV)等領域得到了迅速應用,由於無人機具有更隱蔽、低風險、被擊毀時損失較小等優點,通常被用在高危險區域執行縱深偵察、情報收集和對地面機動目標精確打擊等任務。同時低成本的優勢替代執行大量的日常偵察任務,而有人隱身攻擊戰機如 B-2 和 F-35 等則主要用在戰役中壓制和摧毀高價值目標。在隱身無人機的研製方面,仍然是美國領先全球,無論在 UAV 研製經驗、種類、性能和數量方面都位居首位──隱身無人機不止美國研究,歐洲、俄羅斯和中國等都積極投入研發。
摘自《每日頭條》2014年10月25日
資料三
在二十世紀,傳播科技突飛猛進,電台、電影、電視、錄影科技、有線電視、衞星廣播、多媒體等,一浪接一浪的衝擊着社會。二十世紀下半期,傳播科技的發展來勢更猛烈,尤其是電子傳媒,對社會、文化及教育的影響更為深遠。在現代社會,人們的傳媒消費量早已飽和,出現資訊過剩的情況。現代文化可說全面受傳播科技作中介,現代人每天收取的消息及意見,絕大部分經過傳媒的過濾及處理,當中滲透了各式各樣的意識形態,影響甚至操縱受眾的態度和行為。況且現代社會中的主導溝通模式已經轉型,由印刷媒介改為電子媒介以至數碼媒介,加快全球化的步伐,革命性地改變了社會的結構,塑造了新的文明。
摘自《香港電台》2016年7月21日
小組討論
試以5人為一組,準備時間10分鐘,每個同學輪流發言1分鐘,然後全組的討論時間為10 分鐘。
討論點
‧現代社會有甚麼特點?
‧三種物品又有何特點?與現代社會有何關係?
論點參考
摩斯Chris Moss(教師,記者和《衞報》撰稿人)
在我們的網絡聊天、行動電話、全天候的簡訊中,自省已被一種狂亂、膚淺的互動所取代,後者是除我們的購物清單外,最能暴露我們最深秘密者。
齊格蒙.鮑曼(社會學家)
過去的現代社會屬於固態,講求土地佔有與勞動力控制,藉此建立穩定與流水作業的秩序,壓低成本而利潤最大⋯⋯然而現今的社會已從固態轉為液態。我們同樣在追求效率,無休止,但科技發展大幅收縮了空間與時間距離,隨時隨地都能接觸到地球另一端的資訊,因此生命每時每刻都受不同訊息影響,分秒都有改弦易轍的可能⋯⋯
我們每刻都要在建構自己,質疑自己,分析自己,批評自己,改造自己,放棄現有的身分,獲取完全不同的身分,每刻都是個「新的開始」。於是我們才需要不斷(被逼)「逃離舒適區」,彷彿深耕細作是愚蠢,對工藝有感者是不識時務。在日常生活,即所謂消費社會中,其典型就是日夜不絕的商業廣告——鼓勵你購買,消費,丟棄,追求更新的商品。
這樣的社會形態改變了我們對人際關係的理解,我們習慣消費,太熟練彈性與即時,失去了經營與創造關係的能力。而另一邊廂,每天數以百計的流動關係讓人應接不暇,使人只能以接觸而非聯繫來應對人際種種關係。接觸隨時可以斷綫,可是關係一旦展開便無法回頭。
大衞.哈維(英國學者)
近代的科技發展,帶來時空壓縮,令資本主義式的現代化和經濟活動急劇加速,交通運輸的進步令人和貨物往還的時間日漸縮短,世界好像變得愈來愈小;加上全球通訊技術進步不少,如長途電話、傳真、衞星通訊、互聯網等發明,方便了跨國的貨物、資訊、資金迅速流轉,推動跨國企業的發展。這加快了全球化步伐,使不同地區的人在經濟、社會、文化及政治上,發展出不同程度的相互依存關係。
觀點舉隅
甲同學:選擇電視機
我認為電視機更能象徵現代社會。電視機是資訊傳播的渠道,每人家中都至少有一台,正正象徵了現代社會的傳播方式。現代社會中,人們不再如以前一樣僅靠報章接觸外界資訊,而是打開電視機來獲得時事、休閒、娛樂等資訊。電視機改變了現代人的生活方式,人們下班、放學後會看電視作消閒,又會在吃飯時看電視,茶餐廳、公共交通工具亦是看電視的場所,人們以電視節目作為茶餘飯後的話題,電視成為了人與人之間聯繫關係的橋梁。
同時,電視機乃消費社會的象徵, 電視有大量廣告,鼓吹人們消費,乃現代社會消費主義重要的一環,誘導人們購物。但是,正如電視乃單向的媒介,觀眾只能被動地接收電視內容,現代人總是被動地接收訊息,容易受廣告或媒體資訊誤導,不停跌入過度消費的陷阱。
乙同學:選擇智能手機
我認為智能手機更能象徵現代社會。智能手機乃二千年代的產物,幾乎人人皆有一部。因為智能手機功能多樣,以致人們往往機不離手,成為了低頭族。此正正象徵現代社會的疏離。現代社會推崇個人主義,昔日傳統農業社會穩固親密的社交關係和集體主義被破除,現代人在偌大的都市中紛紛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對自己以外的事往往漠不關心,人際疏離。
同時,智能手機與網絡世界密不可分。人們隨時隨地以智能手機上網使用社交網絡或瀏覽其他資訊,現代社會之下每個人無時無刻都「在綫上」以及被連結。現代社會中沒有一絲的閒暇讓人離綫,每個人時刻都似是與他人在聯繫,或正在接收某些資訊。此乃現代社會資訊科技發達下的特點。
丙同學:選擇飛機
我認為飛機更能象徵現代社會。飛機乃高速的交通工具,令空間壓縮,國與國之間的距離大大縮短,促進旅遊的發展與各國交流。這正正象徵了現代社會急速的節奏,以及全球一體化的特點。現代社會中,科技的發展令國與國之間的經濟、文化、政治交流愈趨頻繁,與從前國與國的封閉不同,跨國企業開遍全球,人們要來往各國也比從前容易很多,國與國之間的距離前所未有的近、差異也前所未有的少。
同時,飛機也是戰爭機器,這正正象徵現代社會軍備競賽、局勢不穩的特點。各國為了保護自己和鞏固實力,紛紛發展軍事力量,投入核武器、無人戰機、自動導彈等發展,甚至以軍事力量介入政治衝突,致使許多地區局勢不穩,經常面對武裝衝突和戰火威脅。這種科技所帶來的危機極能象徵現代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