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 重發津貼與推動閱讀風氣
2018.04.30時事論壇
今日香港+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新聞事件
教育局在上學年,突然停止發放中小學的中英文廣泛閱讀計畫津貼,令不少校長措手不及。特首林鄭月娥早前宣布,重新發放津貼,小學每年四萬、中學每年七萬,預計每年花費四千八百萬元,新資源較舊計畫多了一倍。消息公布後,各界對新撥款有不同意見。
特首林鄭月娥:雖然現今社交媒體或網上材料很方便,但我和很多教育界人士都認為,閱讀好處及重要性仍然非常大,既可以帶來喜悅、激發想像力,也能讓年輕人擴闊視野,了解世界各地不同制度和文化特色。
圖書館主任職能關注組召集人劉寶珊:現時不少小學圖書館主任,除了日常的職務外都要兼顧教學的工作,在處理新書時步驟更加繁複,擔心閱讀津貼會令圖書館主任工作量大增,難以應付,當局增加津貼之餘,亦須要留意相關人手配套。
奇妙故事國際幼兒園總校長莫萊茵:期望幼稚園也可受惠閱讀資助,因不少幼兒互動書價格比較昂貴,而且使用時容易耗損,部分種類書籍圖書館亦未有購入,故津貼可有助增購不同書籍,推動閱讀風氣。
小學圖書館主任董雅詩:近年政府積極推動校園STEM發展,學校亦會配合買入更多相關書籍,除了實體書外,校園也藉科技提高閱讀風氣,預計學校將購入趣味性較濃的書籍,包括電子書、AR和VR書等。
風采中學校長何漢權:現時圖書價格高,特別是電子書及圖片冊等,即使是中學較高的七萬元津貼額亦未必夠用,當局長遠要提高津貼額,建議可設立十億元的閱讀恒常基金,供學校申請,以更多元化的方式推動閱讀風氣。
獅子會中學校長林日豐:學校得到閱讀津貼, 期望藉此推廣中國文學,可是坊間由港人創作的文學類書籍甚少,想推廣中國文學不易。
聖公會靈愛小學校長孔偉成:計畫所推廣的課外讀物,中學書與小學書相差無幾,分分鐘小學的書比中學更昂貴,但小學津貼較中學少三萬元,所得款項相差近倍,並不公平,建議收窄差距。
想一想
怎樣才可以有效推廣青少年的閱讀風氣?
載自2018年4月30日《S-file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