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種控制時間異能最有用
2018.04.24題目
你認為,以下三種異能,哪一種對人生最有幫助?
1. 回到過去
2. 穿越未來
3. 增加手上時間
資料一
卻說百里奚是虞國人,字井伯,年三十餘,娶妻杜氏,生一子。奚家貧不遇,欲出遊,念其妻子無依,戀戀不舍。杜氏曰:「妾聞『男子志在四方』。君壯年不出圖仕,乃區區守妻子坐困乎?妾能自給,毋相念也!」家只有一伏雌,杜氏宰之以餞行。
摘自《東周列國志.第二十五回》
資料二
63%受訪母親均受困於長工時(每周工時超過44小時),76%受訪者的家人同樣受長工時影響,而母親自己及家人同時從事長工時更多達47%。⋯⋯工時超過44小時的母親中,87%認為自己與家人相處的時間不足夠或十分不足夠。十分不足夠達37%。即使自己沒有身陷長工時工作,但若家人受長工時影響,對母親也會造成困擾,在家人長工時的受訪母親中,有74.5%認為自己與家人相處的時間不足夠或十分不足夠,十分不足夠達27%。可見香港人的工時長,深深影響到家庭生活是否得到滿足。
摘自職工盟網頁
資料三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與款狎,熏漬陶染,言笑舉動,無心於學,潛移暗化,自然似之。何況操履藝能,較明易習者也?是以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
摘自《顏氏家訓.慕賢》
語譯:
人在年輕時,性格未定,跟甚麼人來往密切,就會受薰陶感化,一言一笑,舉手投足,即使無心去學,也會不知不覺受影響,有樣學樣。何況是平日的行為、技藝才能,這些較容易學習的事情呢?所以跟好人在一起,就像待在種了香草的房間,時間久了,身上自會留有芳香;跟壞人在一起,就像待在魚市場,時間久了,身上自會留有臭味。
小組討論
以5人為一組,準備時間10分鐘,全組的討論時間為15分鐘,每位同學設有1分鐘首輪發言時間。
討論點
‧在香港,人生有甚麼目標?
‧ 回到過去、穿越未來、增加手上時間分別有甚麼作用,對我們有甚麼幫助?
論點參考
孔子(春秋思想家)
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
語譯:
孝子侍奉父母,一起生活時,會恭恭敬敬;奉養父母時,會表現喜悅;父母生病時,會關心照料;父母去世時,會表現哀痛;祭祀父母時,會保持莊嚴。以上五點都做到了,才代表能侍奉雙親。
孫子(春秋軍事家)
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
語譯:
所以能預知勝利的情況有五種:知道甚麼時候可以作戰,甚麼時候不可以;了解這場戰役應該配置多少兵力;全軍上下都有共同的信念;自己準備充分,敵人準備不足;將帥有才能,而君主不加干預。以上五點是預知勝負的條件。
殷海光(當代哲學學者)
你如何把你與其他高等動物分別開?豐衣足食後是否安心在此停頓?人之所以為人是否這就夠了呢?這是要我們大學生,知識分子想的大問題。今天我們都受了時代沉悶空氣的壓力,擔心出路,許多人不愛想這類問題,視之為高調。我個人的境遇困難,但從未停止想這類問題,尤其在困難的時候更要想!前面所說的生物邏輯的條件沒有滿足時,固然到不了最上層。但滿足之後,高尚的理想和價值都可不要嗎?希臘出那麼多大哲學家、科學家、思想家,為後世之基礎,我們多麼嚮往啊!因為他們的精神生活是如此豐富。
觀點舉隅
甲同學:認為回到過去對人生最有幫助
我認為回到過去的能力對人生最有幫助。人生有很多事情要追求,不過,最重要的,始終是真善美的追求。香港是已發展城市,物質豐富,在這樣的環境下,應該滿足精神的需要。過往有很多哲學家探討過有關道理,如果擁有回到過去的能力,就可以向他們請教這些事情。
固然,我們可以從哲學書研究真善美的道理,但學習效果肯定不會比親身向哲學家學習好。從前老子、孔子等思想家傳授知識,都是用面對面的方式來進行的;中國有個成語叫「潛移默化」,也表示人與人的接觸對成長有很大影響。回到過去能幫助我們跟古人研究生命的意義,所以對人生幫助最大。
乙同學:認為穿越未來對人生最有幫助
我認為穿越未來比較重要。人生最重要的是建立事業,古時就有「男兒志在四方」的說法。到了現代,不少調查也指出,大部分香港人的夢想都是創一番成就,追求富裕的生活。要建立事業,其中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是收集情報。
《孫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戰場上,只要得到對手的情報,就有機會取勝。這個道理也能套用在其他方面。在眾多情報中,未來的情報肯定最有價值。要是擁有穿越未來的能力,就可以收集未來的情報。冒險的時候,你可以預知甚麼決定是對的,甚麼是錯的,肯定無往而不利。所以穿越未來的能力最重要。
丙同學:認為增加手上時間對人生最有幫助
我認為增加手上時間最有用。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愛,像父母子女之間的愛、兄弟姊妹的愛、夫婦的愛。傳統社會本來就很重視人倫關係,包括父子、兄弟、夫婦,希望做到父子有親、兄弟相親相愛、夫婦相敬如賓。而人與人之間的愛,很需要時間維繫。孔子曾界定甚麼是孝,提出過一些條件,像「居則致其敬」、「病則致其憂」,都是要付出時間完成的。
事實上不論是父母子女、兄弟姊妹還是夫婦,都要時間相處,才能建立愛的感情。但在香港,大部分人都缺乏時間,因為香港的工時普遍都很長。不少調查指出,因為工時太長,很多人的家庭生活都大受影響。如果能增加手上時間,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這絕對是最有用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