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世界不平均 經濟全球化主導?

2018.04.16
18769 18769

封面專題

全球化

主題:全球化帶來的影響與回應




答案︰B

解說

貿易戰是因貿易保護主義所導致,而經濟全球化主張破除貿易壁壘和限制,讓商品自由出入各地市場。美國總統特朗普因為想保障本地生產商品和國民就業,對中國部分商品開徵關稅,中國亦以收取美國進口商品關稅「回禮」,明顯有違經濟全球化的運作。



美國總統特朗普不斷「出口術」要將徵收中國進口商品關稅的清單「加碼」,中國亦「禮尚往來」,把美國進口到內地的商品,例如大豆等徵收懲罰性關稅,貿易戰進入一觸即發的緊張狀態。人們除了擔心貿易戰開打造成的影響外,同時亦慨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開倒車」,帶來全球性的壞影響,打擊各國努力多年的經濟發展。

生活不美好 全球化問題


以上的擔憂,全部是基於認為經濟全球化是美好的事來說,認為經濟全球化有拯救世界的能力,使人人生活變得美好。但事實並未如人意,經濟全球化到如今還沒有使出令人人豐衣足食的魔法,而且明顯見到其問題的存在。

問題一:無法改善貧富的距離

經濟全球化起初出現為世界帶來曙光,人們冀望藉着全球化的貿易,資金、技術和商品自由流動,會把世界的財富重新分配。簡單來說,貧窮國亦可通過經濟全球化,運用自己的優勢,在經濟活動中分一杯羹,例如勞動人口多的國家可以做代工廠、特產咖啡豆的國家可以大量生產,出售到多家食品企業來賺取更多利潤。

如此盤算,各地在經濟活動中各有優點,只要分工合作,大家都可以獲利。可是,數據告訴世人,事實是這個如意算盤打不響。

富者愈富 貧者續貧

從一九八○年到二○一六年,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迅速,舉例,中國就是從這時期開始進行改革開放,經濟起飛至大國崛起;而這期間,印度等地亦成為了新興市場。理論上,發展中國家經濟有所改善,貧富懸殊情況應有所改善,但是全球貧富差距卻在增大。同學參考以下圖表可見,全球收入最高的百分之一的人所掌握的收入,由一成六增至兩成二,而同時最貧窮的五成人的收入份額,則只是由百分之八微微增至百分之十。

富者愈富,貧者繼續貧。經濟全球化在這數十年間,不但沒有改善貧窮人口的收入,反而見到貧富的距離被拉遠了。



問題二:削弱國家對經濟的掌控力

經濟全球化活動中,許多時是由已發展國家的大企業主導,開展第一步,其他地方再作出配合來分工合作。舉例,蘋果電腦的智能電話iPhone,美國總部決定將生產綫分工外判,而哪個地方的企業能夠拿到iPhone的龐大生產訂單?那就靠其競爭條件,包括勞工成本、法例保障或限制、稅制和人才等等。

優惠條件 吸引外資

因此,發展中國家為了吸引跨國企業的投資,於制訂政策時會予以優惠條件,甚至讓步,例如印度的工廠安全標準被批評過於寬鬆,容易生意外,但仍吸引不少大企業在當地投資設廠生產;國家經濟是增長了,卻犧牲了改善社會的機會。某程度上說,國家的政策是被牽着鼻子走,對經濟的掌控權無形下降。

問題三:漠視勞工權益

「血汗工廠」是經濟全球化下的產物,經典代表是iPhone的代工廠商富士康;同學對相關新聞應不會陌生,如工人像機器一樣長時間工作,而且待遇惡劣,多名工人疑因不堪壓力而自殺身亡。

工資低 工時長

跨國企業將生產綫分拆,然後外判予全球其他地方,通常會以低成本作首要考慮,而想獲得大企業生意的工廠,就以降低勞工成本來保持一定利潤;在這樣的運作下,勞工權益往往被漠視。

除了工資低和工時長,童工問題亦見嚴重。BBC年前報道,揭露在土耳其有敍利亞難民替Mango和Zara等世界知名品牌的代工廠工作,當中不少是童工,每天工時長達十二小時,時薪少於一英鎊,而且工作環境惡劣──進行牛仔褲仿舊處理工序時,須要接觸化學劑,但工人們沒有獲提供防護面罩。

問題四:剝削農民收益

發展中國家的農民在經濟全球化下是被剝削的一群。由於貿易自由,已發展國家的農產品可以銷售到各國去,她們的農產品,在較先進的種植技術下,往往品質較佳又可以大量生產,甚至獲得國家的補貼而價格便宜。相對發展中國家的農產品,品質和價格就顯得缺乏競爭力。

貿易不公 減競爭力

根據香港樂施會的資料,富裕國家補貼國內農企業,每天金額達十億美金,這些農產品以低於成本價傾銷到貧窮國家,致當地小農的出產根本無法與進口產品競爭。這樣的不公平貿易,威脅全球二十五億貧窮農民的生計,包括南美洲的棉花農戶和非洲的咖啡豆農民。

因此,公平貿易的概念和活動因而衍生,期望在各地大力推廣,作為對抗全球化的手段,保障農民收益。





Mindmap:經濟全球化的正面影響



相關概念


電子商貿(E-commerce)


經濟全球化與科技相輔相成,電子商貿的蓬勃可謂是經濟全球化最真實的體現──金融、商品和消費者可以在「無國界」下進行經濟活動。人們對電子商貿最簡單的理解就是:網上購物。其實網購背後的架構毫不簡單,涉及互聯網的科技發展、企業的推廣、支付系統、網絡安全和物流等等。

根據電子商貿基金會(E-commerce Foundation)資料顯示,目前全球有超過三億的消費者是通過電子商貿渠道向境外商家購買產品和服務。歐睿國際(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預測,到二○二○年數字會上升至接近十億。顧問公司埃森哲(Accenture)和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研究機構阿里研究院(AliResearch)調查顯示,消費者跨境網購總額以每年百分之二十八的速度增長,預計到二○二○年將達到一萬億美元。數據又顯示,目前有六成的互聯網訪問量來自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相信未來流動商貿成為大趨勢,為經濟全球化譜寫新一頁。

相關新聞事件簿

經濟全球化發展

‧亞洲企業全球化:印度是外資設廠投資的熱門地,過去外資主要是來自歐美等地區,但近年亞洲的經濟實力愈來愈強,企業也像歐美跨國公司一樣向外投資,從印度的外資投資比例就可了解:來自亞洲的投資由過去不足一成,升至現時的三成,當中以中國、南韓、日本和台灣的投資最多。(2017年8月)

‧投入AI元素:孟加拉成衣工廠的工作機會,由十年前的三十萬減至近年的六萬,因為經濟不景?但孟加拉的出口年增長卻有兩成。究竟發生甚麼事?原來是機器和機械人,漸漸取代了工人的工作。(2018年2月)

負面影響

‧助長童工存在:國際勞工組織的報告指出,二○一六年全球遭到強迫勞動的童工有一億五千二百萬人,佔全球孩童人數十分之一,當中有一半甚至是從事危險工作,三分之一人未曾就學。(2017年9月)

‧催生血汗工廠:香港「大學師生監察無良企業行動」在二○一四年到日本時裝品牌UNIQLO在內地供應商的工廠「放蛇」,發現工人每熨一件衣服只獲得0.29元人民幣工資,而且工作時間很長。UNIQLO事後發聲明重申「尊重人權及確保我們產品合作夥伴的工人有適當的工作環境」,亦請有關工廠處理相關問題。(2015年 1月)

參考資料

網頁


‧以全球化應對貿易保護主義挑戰
https://www.cb.cityu.edu.hk/obor/docs/media/globalization-to-withstand-protectionist-challenges-tc.pdf

‧世界不平均報告
http://wir2018.wid.world/

書刊

《分裂的世界:全球化危機的根源與對策》
作者:伊恩.高登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學習教材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



多角度思考


1.
描述資料圖表所呈現的趨勢及反映了甚麼現象。(6分)

2.
你認為造成題1所述的現象的原因是甚麼?(6分)

建議答題方向

1.2016年,收入前10%成人的收入在歐洲佔國民收入37%,而在中東則高達61%。普遍來說,新興發展地區如中東、印度及巴西等地的財富多集中在小部分人手中。這反映了貧富懸殊現象在新興發展地區較嚴重。

2.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提示:了解歐洲和新興地區的政府政策,例如稅制,是否能做到公平社會。)

延伸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

佛里曼在2005年出版的暢銷著作《世界是平的》被譯成幾十國文字,一夕之間,「全球化」與「世界是平的」畫上了等號。

冷靜地問:「世界真是平的嗎?」不見得。「全球化真是萬靈藥嗎?」更不見得。可以兩個宏觀觀察概括:

(1)全球化雖然已為眾多國家帶來利益,但是證據也顯示,這個結果並不理想。經濟活動推動着全球化的擴展,政治算計卻左右了全球化的走向。因為這場遊戲規則都是先進國家制訂的,尤其會受到利益團體左右,全球化便被塑造成符合自身利益為主。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史迪格里茲(Joseph E. Stiglitz)便曾公開嚴厲批評:「這些利益團體從未想過創造一套公平的遊戲規則,更別提去訂定一套能夠增進貧窮國家福祉的制度了。」從很多角度來看,世界甚至是愈來愈不平了。東亞國家,例如亞洲四小龍及中國大國,善用了全球化,幫助了自身的發展。可是一些最貧窮的國家,當獲得援助及捐贈時,所加諸的種種限制,常使得他們無法實施自己認為最好的選擇。

(2)全球化是一柄雙面刃,產生了不少嚴重的後果,例如:由於跨國企業幕後操縱金融市場與國際貸款等,又再以壟斷、獨佔等方式,向第三世界廉價採購礦產和木材等天然資源,並將污染性產業移向第三世界;同時也在第三世界為牟取特權及暴利,賄賂官員、操縱政治。全球化所到之處,也就常常擴大了貧富差距和知識差距,助長了社會的不安。

資料來源:摘自「全球化究竟造福了誰?」商周.com 1-2-2017

多角度思考

1.根據資料,按照佛里曼原來的想法,全球化會帶來甚麼改變?(4分)

2.從資料內容對世界運作的觀察,如何批評全球化?你是否認同此批評?請以例子說明。(12分)

建議答題方向

1.
全球化會給各國帶來利益。因為全球化讓世界變「平」,大家所得的都一樣。

2.全球化,尤其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各國的「政治計算」,對自身利益優先的考慮,以及跨國企業的壟斷和對第三世界的剝削,讓世界變「平」的理想變了質,更讓差距擴大。至於是否認同,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參考:想一想美國總統的貿易保護政策,徵收關稅引發貿易戰的新聞;想一想日本給人清潔印象的背後,其實是早把六成以上高污染產業轉至拉丁美洲生產⋯⋯)

載自2018年4月16日《S-file通識大全》

文:許少媚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