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入手 數算快樂之道
2018.04.11封面專題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全 球 化
主題:自我了解+人際關係+生活素質+全球化帶來的影響與回應
答案︰C
解說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網絡」(SDSN)上月發表「2018全球快樂報告」,報告以六個因素,包括人均收入、健康壽命、社會支援、慷慨、人生抉擇自由和社會貪污程度去衡量156個國家/地區人民的快樂水平,結果香港只排76位,而頭四位清一色全是北歐國家,芬蘭居首,挪威、丹麥、冰島緊隨其後。
香港物質富裕,港人對生活和前景卻愈見悲觀不快,或許可借鑑北歐國家人民的生活模式,了解其快樂之道。
外在因素 計算「快樂」
人的快樂,固然屬心理狀態,不過,心理其實很大程度受外在社會環境所影響;因此,北歐國家得以於快樂報告中名列前茅(見表),絕不能單純歸功於當地人民天生樂天,而是要宏觀地從社會制度、氣氛、環境等範疇去審視其「快樂之處」。
計算一:社會支援程度
「2018全球快樂報告」從詢問被訪者「當你陷入困難時,有沒有親朋可提供援手?」得出的答案,再去計算該地方的「社會支援」程度。這條問題一方面反映社會上人際網絡的緊密程度如何,另一方面也揭示人的快樂關乎社會保障和福利是否足夠。
稅率高 保障多
北歐國家普遍稅率高,如芬蘭的入息稅為累進制,隨時高至65%,不過,該地政府卻確保市民基本生活無憂──免費教育、廉價醫療、失業救濟金不在話下,港人日夜牽掛的「上樓」問題,芬蘭人首次置業是免稅。所謂「各家自掃門前雪」,一定程度上是社會缺乏安全感和互信,但當政府領頭照顧弱勢、建立群體互助精神、緊密團結,加上人們毋須為個人生計煩惱,自然會更為慷慨和願意向他人提供援手。
計算二:人生抉擇自由程度
除了「社會支援」一項外,「2018全球快樂報告」亦定義人生抉擇自由為快樂因素之一,意思是當人自主選擇生活方式,不受外力拘限,忠於己身,即為快樂。
教育模式 自由發揮
歐洲社會文化提倡平等,此平等見於性別、父母與子女間,甚至於教育之內。如荷蘭教育採「水平式討論」,當地鼓勵以討論學習,讓學生自由發揮,有別於香港的「填鴨式」由上而下傳授知識;至於家庭教育亦然,儘管孩子尚幼,當地父母亦會尊重其個人選擇,讓他們有份參與家庭決策。
法例賦予 性別平權
當世界不少地方女性仍然爭取性別平權,女性於職場飽受「玻璃天花」(見「相關概念」)限制,甚至自由戀愛也是禁忌時,北歐國家早於法制上締造男女平等和自由社會。去年一項研究指,瑞典、丹麥、挪威為全世界對女性最友善的國家,其實瑞典早於13世紀已訂下反對以暴力對待女性之法,而丹麥和挪威亦為最早予女性投票權的歐洲國家;相比香港政府剛建議男性侍產假由3日增至5日,瑞典甚至以480日的父母帶薪育兒假代替女性產假,特別的是,480日的假期可攤分8年使用,讓父母能彈性調配,平衡工作和生活。
外地快樂例子一覽
北歐生活哲學:Hygge + Lagom
北歐國家位近北極,氣候嚴寒且缺少陽光,如此環境卻能孕育全世界最快樂的人民,在環境因素以外,他們的生活哲學亦可堪參考。
丹麥流行「Hygge」一詞,字面可解舒適、安逸生活質素。丹麥人體現「Hygge」的關鍵在於燭光、家居和朋友,他們精心布置家居,燃點蠟燭營造氣氛,並邀請朋友相聚共處,享受時光。
丹麥人重視溫暖舒適氣氛,瑞典則相信「Lagom」的知足原則。「Lagom」意謂足夠,瑞典人不追求奢華的生活,但求適量,並珍惜環境,這種生活態度從瑞典家具品牌Ikea的簡約實用設計風格中可見一斑。「Lagom」的平衡之道與中國文化的知足常樂相近,港人大可從中學效,在消費主義的洪流下安身。
向台灣借鏡:小確幸概念
相比香港快樂指數僅排全球76位,與港文化背景相近的台灣則躋身第26位,成為亞洲「最快樂地區」。誠然,論經濟和青年向上游機會,台灣難與香港一比;台灣經濟發展多年停滯不前、少子化危機逼近、青年失業率高、退休年金制度瀕臨破產。面對如此重重問題,台灣於快樂指數上卻能遠遠拋離香港,原因何在?或與「小確幸」觀念有關。
事實上,不少港人艷羨彼岸生活,讚賞台灣人與人為善,更有計畫移民當地。而台灣人近年非常流行「小確幸」概念,此詞由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所創,意謂「小且確實的幸福」,例如偶爾去一趟短程旅遊,甚至小至喝一杯咖啡、做些小手工,從簡單消費換來快樂,實踐自我理念。
不過,有論調批評這種態度胸無大志,無助推動社會發展;然而,當港、台的外在環境因素如此嚴峻,人們難於生活上覓得滿足感,退而求其次,心懷「小確幸」也許是折衷之道。
Mindmap:提升快樂指數因素與例子
相關概念
少子化(Declining Birth Rates)
少子化形容生育率下降,人口逐漸老化的社會。少子化社會勞動人口減少,社會結構改變,經濟問題亦會漸見嚴重,因為於社會佔大部分的年長人口要倚賴小部分的年輕人供養,同時亦為醫療體系帶來沉重負擔。以亞洲為例,少子化現象在日本、中國和台灣尤為明顯。
玻璃天花(Glass Ceiling)
「玻璃天花」一詞用以比喻女性在職場上所遇到的無形阻礙,雖然她們能力、經驗與男性同事不相伯仲,但傳統性別定型卻限制其升遷。香港男女同工不同酬現象依然普遍,根據統計處資料,香港就業男性的收入中位數比女性高,男性任職經理及行政級人員的比例亦比女性高。
相關新聞事件簿
北歐國家政策及特色
‧芬蘭派錢實驗:芬蘭開始「無條件基本收入」實驗,向2,000名失業者每月派發560歐元。(2017年1月)
‧丹麥人工時短:調查發現,丹麥哥本哈根市民每周平均工時為32.63小時,於71個城市中是第4短工時城市。(2016年5月)
‧北歐國家政府清廉:2017年度的《全球貪腐印象報告》中,丹麥、芬蘭和挪威分別是第2、第3和第4清廉國家。(2018年2月)
香港人不快樂
‧6至8歲兒童快樂指數連續兩年下跌:香港小童群益會以問卷形式訪問6至17歲兒童,結果61.6%兒童感到快樂,「一半一半」的兒童有29.1%,有9.1%的兒童表示「不快樂」,指數比往年下降。(2018年4月)
‧港家庭溝通少:有調查發現,超過三成受訪者平均一周與家人相處時間少於7小時,亦少有意義的溝通。(2018年3月)
‧全球最不快樂地區香港排第7:美國有民調中心發表最新年度報告,香港在全球55個調查國家/地區中,於不快樂國家/地區排名第7,淨快樂評分只得29分。(2018年1月)
相關辭彙
‧累進稅 Progressive tax
‧侍產假 Paternity leave
‧性別平權 Gender equality
‧免費教育 Free education
‧聯合國 United Nations
‧投票權 Voting rights
‧失業率 Unemployment rate
‧社會資本 Social capital
參考資料
‧2018年全球快樂報告
http://worldhappiness.report/
‧香港統計處──2017年度收入及工時按年統計調查報告
https://www.statistics.gov.hk/pub/B10500142017AN17B0100.pdf
學習教材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
資料B
事實上,拉丁美洲人民的日常生活並未受貧窮、制度貪腐、貧富懸殊、高犯罪率等問題限制,他們的社會充滿正面因素驅使人民快樂度日,其中緊密和諧的人際關係尤為重要。拉丁美洲社會特別的人際關係結構,包括社會和家庭有助他們從生活中感到滿足。當然,拉丁美洲的例子沒有否定收入對快樂的重要性,反而顯示人生中有比收入更重要的事情。
資料來源:摘錄自《2018全球快樂報告》
多角度思考
1.根據資料A,描述香港自1971年起堅尼系數的趨勢。(4分)
2.綜合資料,指出及解釋影響人民快樂的因素。(8分)
建議答題方向
1.同學應指出堅尼系數反映社會貧富懸殊程度,再描述其上升趨勢,特別要提及,86年至96年間,數字大幅上升,反映問題趨嚴重。
2.資料A提示貧富懸殊問題,資料B則提到制度貪腐、高犯罪率等因素;同學可於人際關係中着墨,重要的是,同學在描述以外,必要解釋以上因素如何影響人的快樂感。
延伸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
抑鬱症影響各年齡及各行各業人士。根據世衞的資料,全球有超過三億人患有抑鬱症,佔全球人口的4.4%。抑鬱症患者在二○○五年至二○一五年間增加18.4%,而抑鬱症是世界引致殘疾的首要原因,也是導致全球疾病負擔的重大因素。據估計,每年由於抑鬱症及焦慮症導致的全球經濟損失達一萬億美元。
香港情況方面,根據一項本地研究,成年人的抑鬱症一周患病率為2.9%,風險隨年齡增加,當中66歲至75歲人士的患病率達4.7%。根據醫院管理局的數字,本港接受精神科專科服務的抑鬱症患者數目,由2011/12年度的48,900宗,上升至2015/16年度的61,100宗,反映抑鬱症帶來的醫療負擔日趨嚴重。
資料來源:摘錄自2017年4月17日一則政府新聞公報
多角度思考
1.精神疾病問題日益嚴重,如何影響公共衞生界的不同持分者?(8分)
2.「市民快樂程度最受政府施政影響」,你多大程度上同意這看法?解釋你的答案。(12分)
建議答題方向
1.同學應從不同持分者,如醫護人員、藥廠、社工、心理學家等角度,逐一分析精神疾病問題日益嚴重對他們的影響,例如同學可根據現實,並推測出政府的對應措施,再依此寫出影響。另外,同學亦應平衡答案,不應只側重負面影響,如精神疾病嚴重或將更依賴藥廠研發新藥,為科研界創造就業。
2.同學自由作答,言之成理便可。
針對問題,同學務要比較影響市民快樂與否的不同因素,例如家庭關係、社會傳統限制等。
載自2018年4月11日《S-file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