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推薦外國友人嘗港地道美食

2018.03.23
18675 18675

題目
有一個外國朋友要來香港,你會帶他去嘗試甚麼地道食物?
1. 中菜館
2. 火鍋
3. 街頭小吃

資料一
      由旅發局、旅遊事務署、中華廠商會及星島雜誌集團主辦的「『與香港一起成長』──最具香港文化的地道食品心意卡設計比賽」,共收到三萬五千幾份作品,從中歸納出最受小學生歡迎的十種小食,包括:砵仔糕、魚肉燒賣、蛋撻等,再由十三萬七千多名小學生投票,結果雞蛋仔以三萬一千四百幾票成為「小學生眼中最具代表性地道食品」,相差近一萬票的港式奶茶成為第二位,獲一萬三千多票的龜苓膏為第三位。
摘自《星島日報》2009年11月30日

資料二
      打甂爐俗寫打邊爐,嶺南地區人士把吃火鍋讀成「打邊爐」,根據元朝呂誠《來鶴亭集.南海口號六首.其五》:「炎方物色異東吳,桂蠹椰漿代酪奴。十月煖寒開小閣,張燈團坐打邊爐。」,是粵語對火鍋的稱呼。常用的湯底有雞湯、海鮮湯及沙嗲湯,部分食肆更會選用廣東老火湯。兩湯同吃稱為鴛鴦鍋,燙熟食物後沾醬油食用。其中港式火鍋的鍋底並以配料眾多為特式。肥牛肉、鯇魚片、鱔片、象拔蚌、生蠔、魚滑、蝦滑、三文魚,鵝肝、霜降牛肉、各類肉丸、香腸、各豆類製品、各種蔬菜菌類、餃子麵食等,均是熱門配料。
摘自維基百科

資料三
      從香港街頭小吃的特色與發展,可見香港獨有的飲食文化特色。香港平日生活節奏快捷、工作速度快,除此之外,飲食方面也可顯示出港人講求快速的心態,不但吃的要快,連製作食物也要快,這樣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生存,而街頭小吃恰好顯示出這個特點。香港學者認為,街頭小吃與港人生活及香港社會有着密切的關係,是香港的通俗文化代表,它已經成為香港飲食文化重要組成部分。
摘自《環球網》2014年11月12日

小組討論
以5人為一組,準備時間10分鐘,全組的討論時間為15分鐘,每位同學設有1分鐘首輪發言時間。

討論點
‧ 推薦外國朋友嘗試香港食物的準則是甚麼?
‧ 中菜館、火鍋、街頭小吃分別有麼特點?

論點參考

余健志(廚師)
      其實香港人的飲食習慣很早已有fusion成分,街頭小吃咖喱魚蛋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傳統上,中國人並不吃咖喱,將東南亞的咖喱與魚蛋同煮,卻收到了意外的效果,這麼多年來都受到香港人的歡迎。

Marwan M. Kraidy(學者)
      文化全球化是一種不同文化的形式及內涵的雜化過程。因此,後現代的飲食文化本身是一種「混雜」(hybridity)過程,而香港飲食文化的特色是東西方文化的交融所在,同時顯現出香港本土的特色。

本地報章副刊
      上世紀五十、六十年代,圍爐取暖,家家必備。不時,不食。十冬臘月,寒風刺骨,方才是紅泥小炭爐齊燃之時。滑牛、豬腰、豬膶⋯⋯新鮮配料放滿一碟,星火飛騰,熱氣氤氳,清湯甫滾,一箸肉片魚片隨即在銻煲裏灼灼烚烚。剛熟就食,最痛快不過⋯⋯能與至親共敍圍爐開餐,把酒言歡,熱熱鬧鬧。暖在身,也暖在心。

觀點舉隅
甲同學:選擇中菜館
      我會選擇帶外國朋友去中菜館。我認為衡量的準則在於該種食物能否體現香港特色,而中菜館正正能體現香港精英飲食文化以及博大精深的中華飲食傳統,把香港飲食最美好的一面呈現給外國朋友。
      中菜館能讓人體味正宗傳統的中國風味。香港特殊的地理和歷史地位,令來自中國五湖四海的中菜人才皆匯聚於此。無論是點心、廣東菜,抑或上海菜、川菜,皆能讓外國人一嘗最正宗地道的中國口味。
      同時,與最傳統的中國餐廳不同,香港的中菜館又有一些中西合璧的菜式,充分體現香港作為前英國殖民地的中西混合文化。由於中菜館既有深厚傳統亦不乏創新菜式,饒有香港特色,故值得外國朋友一試。

乙同學:選擇火鍋
      我會選擇帶外國朋友嘗試火鍋。我認為衡量的準則在於該種食物能否體現香港特色,而火鍋正正能體現香港中產的飲食文化及港式風味,把香港飲食最真實的一面呈現給外國朋友。
      火鍋的吃法充滿中國傳統特色。人們把事先預備好的各種配料如肉類、丸類、蔬菜、麵食等放進不同湯底的鍋裏煮熟,並立刻享用。此種吃法對外國人而言必定非常新鮮。同時,吃火鍋時人們在圓桌圍爐而坐,輪流放食物、互相分享、互相交談,熱鬧的氛圍也是中國或者亞洲地區所獨有的。
      另外,火鍋在香港的選擇多元,除了港式風味的「打邊爐」,還有日本壽喜燒、重慶雞煲等,是普羅大眾的用餐選項,能讓外國朋友一窺香港地道的餐廳風貌與多元飲食文化。

丙同學:選擇街頭小吃
       我會選擇帶外國朋友嘗試街頭小吃。我認為衡量的準則在於該種食物能否體現香港特色,而街頭小吃正正能體現香港平民的飲食文化及港式風味,把香港飲食最地道、最大眾的一面呈現給外國朋友。
      街頭小吃別具香港特色,更聞名世界。街頭小吃源自香港的路邊攤檔,原為基層為了維持生活所需,應運而生的店鋪,現在則成為香港的象徵。街頭小吃選擇多元、價錢廉宜,如雞蛋仔、魚蛋、格仔餅等,均是香港特產,其他地方無法炮製出相同的口味,是外國朋友必嘗的。
      除此之外,外國朋友能獲得在街邊檔攤、甚至是流動熟食小販買食物、掃街,並於街上進食的獨特體驗,還可感受香港步伐急促的社會之下快速的飲食文化,以及人來人往的擠擁都市。

文:黃蕊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