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檢視立法會補選 勝負得失
2018.03.19看圖識事
今日香港
發生甚麼事?
上周日(3月11日)舉行的立法會補選,四位當選人分別是范國威(新界東)、鄭泳舜(九龍西)、區諾軒(港島),以及謝偉銓(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而區諾軒更成為本屆議會最年輕議員(30歲),范國威則是上次換屆大選(2016年)落敗後重返議會。三區直選投票率只有43%,投票人數為90萬4千人,遠低於前年換屆選舉達58%的投票率。
補選剛結束,隨即有市民就區諾軒及鄭泳舜的議員資格提出司法覆核,結果或有變數。
為何會有是次補選?
是次補選是填補被取消資格(DQ)的議員的空缺。在2016年9月的立法會選舉中,有六名當選者於宣誓就任時擅自更改誓辭或方式,結果被取消資格,他們是梁頌恒、游蕙禎、羅冠聰、姚松炎、梁國雄和劉小麗。
終審法院已裁定梁頌恒和游蕙禎敗訴,羅冠聰和姚松炎則放棄上訴,目前只有梁國雄和劉小麗繼續提出上訴,案件有待法院裁決。今次補選,就是填補前四人的空缺。至於另外兩個立法會議席的空缺,則要待法院裁決後再作安排。
選舉結果反映了甚麼現象?
今次補選以「單議席單票制」進行,以往在民主派與建制派支持者六四比的「黃金比例」下,民主派一般佔優。不過,今次補選結果可見到雙方差距收窄,民主派的得票率亦下跌,三區得票率僅得四成四至五成不等,整體得票率只有四成七,首度未過半;得票率全綫下滑外,亦損失了九龍西一個原本屬於民主派的議席。建制派在地區直選補選中「爆冷」勝出,亦成為他們口中的「奇迹」。
今次選舉結果在議會表決上有何影響?
根據《議事規則》規定,由議員提出的法案、議案及修正案,須經分組點票表決,即議案分別要在地區直選及功能界別在席過半數議員投票贊成才可通過。過去泛民在地區直選佔過半數議席,建制派則在功能組別佔優勢。
2016年立法會換屆選舉,泛民本來在地區直選點票上佔優,但自從六名泛民議員被DQ後,泛民已失去分組點票優勢。今次補選的三個直選議席,泛民原希望重奪三席而奪回分組點票否決權,現在其中一席由建制派鄭泳舜勝出,令泛民正式失去分組點票地區直選否決權。
載自2018年3月19日《S-file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