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學年約750幼園 申請參與免費幼教
2018.03.12免費優質幼稚園教育本學年實施,首年有七百四十八所幼稚園參與計畫,佔合資格學校的九成七。新學年參與免費幼教的學校申請已截止,教育局接獲約七百五十所幼稚園申請,與本學年情況相若,當局正陸續(1)審批。浸會大學附屬幼稚園九月新加入計畫,校長指課程內容、人手比例已達政府要求,學校運作不變,但會下調半日班學費,減輕家長負擔。
本學年沒有參與免費幼教計畫的浸會大學附屬幼稚園,落實新學年半日班課程納入計畫,校長孔雅欣指,首年推政策時,校方不想倉卒(2)參與,亦盼觀望政策過渡情況,故未有遞交申請,今年收集師生、家長意見後,校董會經過深思熟慮(3),決定申請參與計畫,並於一月中獲批。
近義詞
(1)陸續:連續、持續、接連、接踵、相繼。
字詞讀音
(2)倉卒:不少人讀成「廠(cong2)咄(cyut3)」,正確讀音是「艙(cong1)咄(cyut3)」。
成語學習
(3)深思熟慮:意思是深入、仔細地思考。「深思」出自屈原〈漁父〉,漁父勸失意的屈原:「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叫他不要想得太深遠,堅持高尚的行為;「熟慮」出自《史記.穰侯列傳》:「願君熟慮之而無行危。」魏國須賈請秦國穰侯想清楚一點,不要攻佔魏國。兩者後來結合成「深思熟慮」。
中國傳統文化概念
我們會用「三思而後行」形容行事小心的人。這句話見於《論語.公冶長》:「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季文子是魯國大夫,做事總是思考很多次,然後才行動。孔子聽後說:「再,斯可矣。」關於孔子的評語,有幾個不同的解釋。這些解釋帶出來的意義很不一樣,有些甚至自相矛盾。
其中一個說法是,「再」解兩次,孔子認為季文子不用思考那麼多,兩次就夠了。因為季文子做事有時過分謹慎,所以孔子有這樣的教導。另一個說法卻相反,指「再」應該理解為再加幾次,即孔子認為在三思而行的基礎上,還要再思考幾次。這樣的理解比較符合孔子一貫主張的「慎」。你覺得哪個理解較合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