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鬧廁紙荒 見經濟全球化現象
2018.03.12看圖識事
全球化
發生甚麼事?
台灣早前突然全民搶購廁紙,不但把超市貨架的廁紙掃空,有店鋪於上午一進貨,即告售罄,一些大賣場更貼出一人兩包的限購令,連網購平台都缺貨。根據媒體報道,新北市部分公廁出現有人偷廁紙,迫使市政府必須用鐵盒鎖住,亦有一些快餐店的用紙消耗量比平日多,估計可能是客人多取;另有餐廳原本擺放在桌上的紙巾改為不能任取,以減少用量。
造紙公會指出,自前年下半年開始,國際紙漿價持續上揚,供應商確定本月起將調漲一到三成,結果造成市民搶購囤貨熱潮。此事還登上國際媒體。
為何搶購潮出現得又快又急?
有網友以《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追查傳播趨勢,發現觸發這次搶購潮,由大型超級市場「大潤發」所發新聞稿開始;該店接獲廠商漲價消息,於是發出「衞生紙確定大漲30%,賣場業績急飆5倍」的通知,首日在部分媒體報道,接着大眾不問緣由,轉發瘋傳。由於台灣對這類民生物資極度依賴進口,所以出現搶購,大型超市自然是得益者。
當地學者指,因國際紙漿價格成本上漲,廠商以預告漲價的方式去庫存,是常見的促銷手法,但是這種民間集體恐慌表現,須要認真看待。
政府如何跟進?
行政院長公開表示,指廁紙供應不缺,呼籲市民毋須恐慌搶購。台灣公平交易委員會亦召開會議,邀請業界出席,表明會立案調查,防止商人利用媒體報道等方式聯合漲價、壟斷市場。
今次事件反映甚麼問題?
台灣自年初開始,麥當勞、星巴克等食店已陸續加價,加上已預告三月下旬電費會加,現在連廁紙都漲價,全台民生物價漲聲連連,民怨逐漸醞釀,政府如忽視因廁紙漲價恐慌造成的蝴蝶效應,處理得不當,將會出現管治危機。
另外,環保人士指出,中國是全球主要廢紙進口國,2015年全世界接近四成的廢紙都出口到中國;去年底中國實施廢紙進口禁令,內地因需求轉而搶原生紙漿,帶動全球原生紙漿大漲。其次,加拿大森林大火、巴西生產綫受阻,同樣影響國際紙漿原料價格,一些依賴紙漿進口的地區,如台灣,便要承受價格不穩的風險。以台灣為例,人均用紙量高踞全球十二位;環團呼籲,與其搶購,倒不如提倡節約用紙,改變習慣。
載自2018年3月12日《S-file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