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埋單

2018.03.02
18551 18551

     「埋單」原是粵方言詞,傳入北方話地區後,改造加工為「買單」。粵語的「埋」義項眾多,使用時,需要明確詞義,避免引起誤解,「行埋論」就是一例。中聯辦王志民主任發表「中環和西環行埋一齊」的言論後,引起社會討論(《讀報學通識》2018年1月17日)。「行埋論」迅即在媒體廣泛流通,成為2018年初香港新詞。

       粵語的「埋」有靠近、靠攏之意(普通話沒有這個義項)。老派粵語常用詞「行得埋」,即普通話的合得來(行:走,粵語行讀行路之行,下 同;埋:靠攏),例如:一見面就咁行得埋,真係少有。(一見面就那麼投合,真是少有。)或者說:「最近佢哋行得好埋。」(意指二人情投意合,關係密切。)粵語「行得埋」的反義詞就是「行唔埋」(合不來)。老派粵語的「行埋」,字面意思是「走到一起」,實際上是同房的婉詞。

      粵語的「埋」義項比普通話多,組詞能力也比普通話強得多,以下是粵語和普通話共同的義項:

粵語

普通話

①把東西放入坑裏用土蓋上:埋地雷。

②隱藏:隱姓埋名;埋伏。

③埋頭:專心一致(埋頭埋腦)

①把東西放入坑裏用土蓋上:埋地雷。

②隱藏:隱姓埋名;埋伏。

③埋頭:專心一致(埋頭苦幹)

 

      指人專心一致地工作,粵語說埋頭埋腦,普通話則說埋頭苦幹。與普通話相比,粵語的「埋」蘊含着豐富的嶺南文化,這跟廣府的社會生活以及起居方式有關:

(1) 近;靠近:企到好埋(站得很近)。
(2) 靠;入:火船埋頭(輪船靠岸)。埋位:入席。
(3) 閉;合:傷口埋咗口(傷口合口了)。
(4) 結算:埋單(結賬)。
(5) 表示擴充範圍:凍到面都紅埋(冷得臉都紅了)。
(6) 表示動作的趨向:行埋嚟(走過來)。

用餐後結賬付款
      主人請客人吃飯。吃完飯,準備付錢,普通話說「結賬」。現在,普通話也吸收「埋單」這個粵方言詞,「埋單」已經進入了《現代漢語詞典》。詞典這樣解說:在飯館用餐後結賬付款,泛指付款。原為粵語,傳入北方話地區後多說買單。「埋單」是原裝正貨,「買單」是改裝變體。粵語中的「埋」(mai4)音近普通話的「買」(mǎi ),由於普通話的「埋」沒有結賬的意思,故借用「買」(把單子買了),組成「買單」一詞。「埋」字轉為「買」字,音近條件,便於轉用。

      粵語指稱結賬,說「埋單」,與廣州的飲食文化有關。廣州茶樓向來就有先吃付的傳統,吃完開單結賬,便成為「埋單」。做生意的年終結算,稱為「埋年」。上文提過,粵方言的「埋」字有收攏、聚合、結算之意,如「埋口」(傷口癒合),「埋份」(參與一份)、「埋堆」(志趣相投者常聚在一起,相當於普通話的扎堆兒)。了解粵語的「埋」義,就能明白「埋單」轉化為「買單」的原因。

      除「埋單」(買單)外,粵語的「埋」十分活躍,組詞能力特強。對應普通話的詞,不是一對一的關係,乃是一對多的關係,舉例如下:

粵語

普通話

埋便

裏邊

埋去

走過去

埋嚟

過來

埋席;埋位

入席;就席

埋手

入手

埋數

算賬

(車)埋站

(車)靠站

 

      至於老派粵語的「埋街」(水上居民登陸生活)、「埋櫃」(店鋪到晚上結算一天的營業金額)、「埋棧」(進客棧住宿)則折射出老廣州風情。

知識窗
      普通話常用詞「埋藏、埋單、埋伏、埋名、埋沒(mò)、埋設(挖土安設)、埋頭、埋葬、埋置(埋設)」的「埋」都讀mái。「埋怨」(mányuàn)的「埋」讀mán。

考考你
粵語詞「埋尾」(結束),普通話該怎麼說?

答案:
收尾;煞尾;結束。


文:林建平
‧香港中文大學普通話教育研究及發展中心主任
‧普通話教育文學碩士學位課程(MPTE)總監
‧國際漢語教育文學碩士學位課程(MTCI)總監
‧國家級普通話水平測試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