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人私訊掀接種風波 流感疫苗成效引發爭議
2018.02.28現時正值流感高峰期,公立醫院不勝負荷。注射疫苗一直是政府提倡預防流感的方法,不過早前一段歌手謝安琪質疑疫苗效用的私人錄音內容流出,接着在家長群組廣傳,多個醫學團體和專家紛紛澄清,引起全城關注。事件反映不止是疫苗注射與否,還涉及大眾對公共衞生的理解,以及資訊傳播的影響。
時事解碼
公共衞生+今日香港
新聞摘錄
資料一
冬季流感繼續肆虐,小學及幼稚園昨日起提早放年假,政府多月來呼籲兒童接種流感疫苗,但藝人謝安琪一段拒絕接種流感疫苗的錄音,近日於家長群組被流出,內容指流感疫苗成效低於一成、內含水銀及鋁、缺乏檢測過程,並直言今年流感亦與疫苗有關。錄音流出後引起市民關注,昨天至少六個醫生組織及醫生公開批評錄音失實及誤導公眾,衞生署亦發聲明,強調疫苗成效高達七成,並不含水銀及鋁,呼籲市民不應盡信傳言。
摘自2018年2月9日《星島日報》
資料二
根據衞生防護中心資料,2015/16年度,六個月至五歲兒童的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率為21.1%,比2012/13年度的28.4%,低7.3個百分點。有醫生建議,衞生署安排醫護人員入學校打流感疫苗,主動出擊,預期成效會更佳。
2012/13年度「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率調查」顯示,不同年齡層受訪市民表示,不接種流感疫苗的主要原因,包括「身體健康,認為不易感染流感」、「認為疫苗對預防流感沒有效用」及「沒有時間」。
摘自2018年2月9日《眾新聞》
資料三
閱讀對疫苗抱懷疑態度的人的文章,令我認識到目前科學傳播的方式,未能呼應他們的需要。美國獨立醫療記者Tara Haelle,曾在福布斯網站列出15種坊間對反疫苗者的謬誤(第一篇、第二篇、第三篇)。當中第三篇第十三點提到,鋪陳事實,未必令他們回心轉意。她引述美國達特茅斯學院研究疫苗懷疑者的Brendan Nyhan說,一味駁斥這批家長根深柢固的看法,只會令他們更加固執己見。惟有找出他們心中對疫苗恐懼的原因及價值觀,並在不加重他們的恐懼下,把疫苗融入他們的價值觀之中,才能找到出路。也許,懷疑疫苗的家長,只是希望被理解罷了。
摘自2017年7月3日《經濟通 知.解醫學專欄》
觀點與角度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每年專家對流感病毒作基因排序分析及抗原測試,選出最合適加入當季疫苗的種子,過程仔細,絕非「買大細」;至於具有防腐作用的硫柳汞(Thiomersal)並非水銀,本港疫苗亦不會添加鋁佐劑,而兩者對人體均無害。
醫生及專欄作家區聞海:為甚麼在過去媒體與公眾對流感的疫苗宣傳不感興趣,要到有機會嘲笑天后天王無知的時節才炒熱?醫學界年復一年提供正確公共教育資訊的模式是否有缺陷?是否我們的醫學知識正確無味,或者欠缺廚藝,令重要的衞生訊息不能好味道地飛入尋常百姓家?
時事評論員齊秀峰:謝安琪事件引發了一些網民不滿醫生,認為批評者是專業傲慢。從這個角度看來,醫療界近年在很多醫生問責及專業服務上,漸漸失去與市民的良好溝通和共識,謝安琪事件就變成冰凍三尺的反映。
家長、專欄作家蘇美智:有關接種疫苗的風險評估,家長確實人人有自己的一把尺,但資訊正確還是錯誤,最好還是回歸科學⋯⋯傳訊科技愈進步,私人領域和公開廣播之間的界綫愈模糊,而似是而非的假新聞和駭人聽聞的流言,往往燒得最快最遠。對資訊負責任的意識,尤其要自小建立。畢竟,網絡公民的歲數都愈來愈小了。
博客「中產平民」:一段不小心流出的私人群組錄音,想不到竟然掀起如此大的風波。最恐怖的並非兩位歌手的言論,而是由這兩則言論引起的漣漪。即使一眾專家已經即時將正確訊息傳遞給公眾,但竟然引來部分人士的質疑。流感疫苗陰謀論至今仍然不絕於耳。
兒科專科醫生劉成志:疫苗對身體有傷害、不相信疫苗的家長,往往是有過一些不良好的經歷,例如第一胎孩子打針後發現有自閉症、發展遲緩等,他們可能會認為孩子是受到疫苗影響;因此,為第二胎孩子考慮接種疫苗時,則較為猶豫,甚至選擇不接種流感疫苗。
思考題
1.今次事件可從哪些方面討論和分析?(6分)
2.人們對疾病和公共衞生的理解會受甚麼因素影響?(6分)
建議答題方向
1.今次事件可從以下方面分析:
‧公共衞生認知及常識。疫苗成分和成效被誤解,為何會有這些情況出現?一直以來的衞生資訊傳播如何?
‧資訊真偽和傳播。錄音在家長群組中流傳,他們在未判別真偽之前已轉發,造成甚麼影響?
‧名人效應和私隱。內容從藝人私人討論錄音流出,如果不是名人的話,人們的關注程度是否仍然如此廣泛?
2.人們對疾病和公共衞生的理解受以下因素影響:
‧資訊流通度。關於疾病的資訊愈流通,人們對公共衞生的認知度愈高,反之就會掌握在一小撮的專家手裏,對預防疾病沒有幫助。
‧知識水平的提升。教育水平提高,對理解和判別資訊有一定的知識基礎,減少誤信沒有根據的訊息。
‧傳媒報道角度。傳媒如何報道醫療資訊亦是因素之一,如有沒有偏向某一種醫療體系、查證資料真偽、將深奧難明的訊息淺化等,都會影響公眾的理解。
參考資料
《新聞透視》:疫苗戰
http://programme.tvb.com/news/newsmagazine/episode/20170624#page-1
衞生署流感專頁
https://www.chp.gov.hk/tc/features/14843.html
載自2018年2月28日《S-file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