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港生學第三外語增強競爭力

2018.02.09
18446 18446

題目
除了普通話和英語,你認為哪一種語言應作為香港學生的第三種外語?
1. 西班牙語
2. 阿拉伯語
3. 韓語

資料一
      英國文化協會在一份題為「未來語言」的報告中,列出了未來20年最重要的10種外語。它們分別是:西班牙語、阿拉伯語、法語、漢語、德語、葡萄牙語、意大利語、俄語、土耳其語和日語。
      據悉,這一語言順序是根據經濟、地緣政治、文化、教育、海外貿易、外交、安全事務以及網絡流行等多方面因素而確定的。
摘自《環球時報》2013年11月22日

資料二
     「冷門」語言科系大翻轉,成為企業「搶手」人才,阿拉伯語、俄語、土耳其語系的畢業生就業機會多,薪水也比22k高很多,像中鼎工程公司就開出月薪十萬,網羅阿語人才外派至中東,創見資訊、紐強國際公司也到學校搶俄文人才。
摘自《中國時報》2015年10月24日

資料三
      阿拉伯語是全球26個國家的官方語言,連同散落在全球多個地區的使用者高達2.67億人,緊接華語、西班牙語及英語,成為全球第四最多人使用的語言。而在「一帶一路」策略中,阿拉伯語也是14個中東及非洲沿綫國家的官方語言,當中不乏有待開發的龐大經貿市場⋯⋯另有調查指出,在12個英語能力指標程度被評為「極低」水平的中東及北非國家中,8個在「一帶一路」沿綫、並以阿拉伯語作為官方語言⋯⋯以此推斷,居住在上述英語能力被評為「極低」的國家的阿拉伯語使用者,似乎更難以英語溝通,港人學習阿拉伯語或許更「划算」。
摘自《經濟日報》2016年6月1日

小組討論
以5人為一組,準備時間10分鐘,全組的討論時間為15分鐘,每位同學設有1分鐘首輪發言時間。

討論點
‧ 訂立第三外語的標準是甚麼?
‧ 三種語言各有何特色?認識此三種語言對香港學生有何好處?
‧ 此三種語言定為第三外語的可行性高嗎?

論點參考
鄭慧慈(台灣政治大學阿拉伯語系主任)
      阿語是聯合國第四大官方語言,超過兩億人使用,畢業生除了當翻譯、外交官,所有跟中東有商業往來的企業,都需要阿語人才。這些(註:包括阿拉伯語、斯拉夫語系等)外語的人才的確非常缺乏,而國家經濟的發展,卻需要這些懂外語及其文化的人作為火車頭,開拓市場。我們常把眼光大部分關注在歐美,忽略尚有非常大的市場並未開發。廠商知道也很急,但是受限於人才,都不敢隨意踏出一步,久而久之,這些市場就自動放棄了。其實國家如果正視這個問題,多增加師資員額及薪水,能夠聘請、吸引更好的師資,培育所需的人才,這個經濟動能就相當的大,對國家競爭力是很有幫助的。

何文匯教授
      學習外語,語言環境非常重要。寫還比較容易,只要有足夠的語法知識便行。講則談何容易,就算不計較修辭,仍要發音準確,吐字清晰,大致合語法,有節奏,能傳情達意,一切都在電光火石間進行,初學者一定要多講才能應付。一定要講到自覺已經跨過了門檻,我們才會覺得有能力駕馭那門外語。到那時,發音準確的一定會繼續準確,發音不準確的也很難改正了。那些發音不準確的人可能講外語講得很流利,也明白自己在講甚麼,只是聽者可能茫無頭緒。

新加坡教育部語言中心
      目前有250名中一至中三的學生在教育部語言中心修讀西班牙語。其中選修西班牙語為第三語文科目的劉婷說:「西班牙語是全世界最通用的語言之一,學會這門語言,可以和更多人溝通。多懂一種語言,將來到社會工作也必然有幫助。」
      ⋯⋯而從2014年和2018年起,新加坡教育部先後在中學和初級學院增設西班牙語為第三語文科目。至於推行這項課程的目的,是讓有天分和興趣的學生學習一門新語言,為學生提供語言技能和跨文化知識,讓他們未來可選擇在文化和經濟的相關方面做出貢獻。

觀點舉隅

甲同學:西班牙語應作為第三外語
      我認為西班牙語應作為第三種外語。訂立第三外語的標準在於該語言具有重大的影響力,對學生個人能力的提升與日後發展均有重大幫助。首先,西班牙語非常普及,能增加學生的優勢。西班牙語是全球第三大語言,僅次英語和普通話,範圍橫跨歐洲、北美和南美,影響力十分大。隨着全球化與經貿關係國際化,人們有更多機會到海外工作,操西班牙語除了能方便與世界各地人民交流溝通,亦大大增加香港學生的競爭力。
      同時,西班牙語與英語相似,香港學生較易掌握。西班牙語與英語同屬拉丁語系,有共同的拉丁字根,相對阿拉伯語這個截然不同的語言系統,自小就學習英語的香港學生要再學習西班牙語作為第三外語必定更為容易,成效也更佳。

乙同學:阿拉伯語應作為第三外語
      我認為阿拉伯語應作為第三種外語。訂立第三外語的標準在於該語言具有重大的影響力,對學生個人能力的提升與日後發展均有重大幫助。首先,阿拉伯語是全球第四大語言,非常普及,而且使用者增長的速度非常快。阿拉伯語系的國家經濟發展潛力高,中國積極推行的「一帶一路」政策亦以阿拉伯語國家為主,由此可見,以阿拉伯語作為第三外語必能大大增加學生的優勢以及未來發展的機會。
      雖然阿拉伯語和漢語、英語的語言系統截然不同,較為難學,但正因為阿拉伯語較為冷門,不像西班牙語、日語等已有很多人在自學,故阿拉伯語的人才需求會較高,也能提升香港學生學習外語的回報。而複雜新奇的語言系統亦有助訓練同學的耐性與思維,以及認識並學習尊重多元文化。

丙同學:韓語應作為第三外語
      我認為韓語應作為第三種外語。訂立第三外語的標準在於該語言具有影響力,與香港學生有聯繫,對學生個人能力的提升與日後發展均有重大幫助。雖然韓語的普及程度不及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但其發展潛力也非常高。近年大吹韓風,韓國的娛樂事業走遍世界,遍及中國香港、東南亞甚至歐美等市場,習得韓語必能乘着這股韓流獲得經濟上的優勢。
      同時,相對於此兩種語言,韓語和香港學生的聯繫更為密切,故有較好的語境學習,也有更多實際使用的機會。韓國毗鄰香港,兩地的交通方便,加上韓劇、韓文歌等幾乎成為香港主流文化的一部分,香港學生日常生活接觸韓語比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的機會大很多,故將此作為第三外語成效會較好,亦較可行。

 

文:黃蕊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