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i生設計「雨水花園」紓緩水浸
2018.02.05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THEi)修讀園境建築的兩名學生設計「雨水花園」,結合三層植被(1)與不同植物品種,將何文田公主道與衛理道交界的一個花園打造成「自給自足」的可持續綠色建築。
植被底部分為三層,包括頂層透氣鎖水的濕地淤(2)泥、中層用以濾水的沙粒、下層承托用的碎石。當暴雨來襲,雨水會通過植被層滲透至底部,並由地下管道收集;倘若(3)雨水量太多,會由底部逆流管排走。新設計較現時一般園境設計,讓雨水由四方八面流走,排洪功能大幅改善。
THEi環境及設計學院環境學系助理教授陳元敬指,「雨水花園」設計意念嶄新,加強城市應對極端天氣的抗逆性。
字詞學習
(1)植被:植物形成的鋪蓋面,指同一個時間、同一地區共同生長的植物,也稱為「植群」。
字詞讀音
(2)淤:讀如「於」(jyu1)。
中文法則
(3)倘若:表示假設語氣的連接詞。連接詞用來連結兩個以上的詞、語或句,以表示其邏輯關係。
古代名人介紹
遠古時代中國也曾有水患問題,後來這災禍被禹解決了。相傳四千多年前,中國連年大雨,造成洪水,令中華民族陷入空前的災難。最初部落聯盟推舉夏族首領鯀主持治水工程,可是鯀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耗時九年,也未能制止水患。他因此被放逐羽山。其後治水工作落在鯀的兒子禹身上。他吸取父親失敗的教訓,改用疏導的方法治理洪水。《淮南子.原道訓》記載:「禹之決瀆也,因水以為師。」意思是禹以水為師,根據水往低流的自然流勢,因勢利導疏導洪水。
為了天下人的利益,禹在跟塗山氏女結婚後第四天就離家,前去治水。他辛苦努力十三年,甚至「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把水患問題解決了。因為這個緣故,他獲得至高無上的權力、地位。後來禹把地位傳給兒子啟,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國家政權──夏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