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背後的故事
2014.06.06踏入六月,同學忙於補課預備考試,不經不覺《S-file》陪伴了一個學年,「歡樂時光過得特別快,又係時間講拜拜。」且慢,最後一期《悅讀中文》說再見之前,數數看,原來今年出版了六十三期,總結回顧,來個封面專題小統計,你記得當中幾多期?
考試攻略 5篇
同學緊張考試,明白明白。因應文憑試各卷要求、應試技巧和題型分析,都是我們主打之一,針對寫作、口語、文言文閱讀理解的專題報道,請來專家和老師拆題和分析,並有小練習提示,同學有存起來嗎?
時事熱話 7篇
報章內容要有時效,題材貼身,學生報也不例外,所以我們策劃的專題有一類是回應潮流熱話,如早一陣子《星星》大熱,趁勢說說中韓文化交流歷史;中國時常出現令人費解的事情,試從課外讀物理解目前的古怪國情,呼應通識科的「現代中國」單元;至於同學至愛的《暮光之城》、《骸骨之城》當然不能忽視,於是做了一期解構魔幻小說故事橋段和角色。老師反映,同學非常喜歡這期內容呢。
中國文化 17篇
另一常做類別,就是和中國文化有關的題目。雖然考試沒有一科「中國文化」,不過閱讀理解卷及口語卷經常涉及文化概念,功利一點說,這部分也很重要。專題選材以趣味為主,由中國廁文化、中國醜男選舉,到古代避暑方法、小數民族、服飾及中醫都有涉及,亦有本土味濃厚的圍村遊和滿天神佛的地區傳說,增加同學的基礎知識。
主題描寫 7篇
由傳統文化細分出來的,是主題描寫,夜色、蝴蝶、花卉、米飯、味道……事事物物都有它的文化意義,內容連帶文學賞析,引文通常古文及現代文學參半。編輯室的同仁,除了新聞系出身,也有中文系的畢業生,他們是強勁資料庫,在這類題目上貢獻大極了。
文學閱讀 15篇
《悅讀中文》從「閱讀」的同音而來,所以又怎會少得閱讀專題?戲劇、鬼怪、新詩、科普、香港文學等等各種類型,未有時間深究不打緊,化身文青的記者深入淺出解說,作為書皮學的初步認識,足夠有餘。
作家介紹 6篇
與閱讀相關是作家介紹,今年做了六期,古今中外的殿堂人物:李白、村上春樹、金庸、王司馬、梁羽生和林振強先後登場,同學可能「只聞其名未知其事」,故此把生平、有趣事、影響力和風格分析,重新包裝介紹,希望同學知道他們厲害之處,絕非隨隨便便抄Wiki。
語言文字 5篇
這個開宗明義就是中文類別,不做不行吧,尤其近年「講呢」、「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入晒血,成為另類「常用語」,所以廣東話、老餅潮語、中文字型與美、金句典故等的源頭和運用,認認真真的說一遍。有時認真不會輸的,因為所學知識是自己的。
不只得考試
封面專題內容盡量多元化,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知識及價值觀,希望做到趣味和學習中文兼備。曾經收到不少同學意見,提議增加更多練習,理解同學操練的迫切心,文憑試的壓力可不少,不過有所謂「積學儲寶」,內容未必即時幫你答考試題目,然而潛移默化,內化成為本身的知識,提高修養,在需要時候自然會派上用場。每時每刻都要操練,很易壓力爆煲的。
悅讀中文是這樣煉成的
現今世代,甚麼都講包裝,學生報也不例外,你看看手上拿的《S-file》似雜誌多過教科書,就知包裝的重要。編輯室定期開會拍板決定題目後,更大的挑戰來了,怎樣把題目泡製成可口有益的精神食糧?
穿越訪問
新聞做假當然不可以,內地就是經常出現明星假訪問而被恥笑,不過今個學年也有一篇以「假訪問」為包裝的封面專題,就是介紹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李白專訪 但願長醉不用醒〉。記者東融合了李白的生平和作品,變成一篇搞笑訪問且有豐富內容,編輯覺得是本年No.1。
記者東「得獎感言」:「好高興有機會講得獎感言,我要多謝我阿媽、《S-file》編輯的幫忙、美術部同事的出色畫技……(下刪一萬字)當時點解會諗到寫一篇李白專訪?事緣張大春出本非常精采的《大唐李白:少年遊》;同時我亦讀過楊天帥一篇以穿越方法寫哲學家盧梭的〈專訪盧梭:香港、農業、陳茂波〉。於是就試下借用後者形式,寫成一篇描繪詩仙複雜個性的「假訪問」。雖然「假訪問」更花考究功夫,但老實講,真係寫得非常過癮~希望再有機會寫下其他古人吧!」
靠晒講故
題目不是以人為主,內容又龐雜的話,有時會以故事形式表達。構思「文言文」這篇稿的時候,坊間最熱門話題是教育電視出現過的普通話女俠大戰廣東話魔俠,靈機一觸,於是「威珍」文言文女俠誕生了。故事設定女俠從宇宙另一邊的語言聯盟來港尋男朋友,以她的經歷貫穿學習方法和文言文的內涵,分成上下集,將大部分同學見到都怕的文言文,化為較易理解的故事。
變旅遊書
如果內容資料甚多,怎辦?有計,「扭橋」放下「報紙」的形態,變作另一種形式,一樣行得通。上月其中一期〈香港觀光指南和傳說〉,包裝成市面上的旅遊書,「食、玩、遊」變「食、睇、拜」,有景點背景資料、必看之處、行程建議、拜神五大攻略等,有連貫脈絡兼能帶出中國文化,不俗吧。
版面構思 前與後
內容方向定好,再來就是版面構思。文字配上圖片是基本要求,想效果突出一點,改圖──靠的當然不是「美圖獸獸」。年尾總結,開估原圖是甚麼。
同事感想
大杰:「最深刻是做『青少年魔幻文學』那期,因為在幾天之內就睇晒《暮光之城》、《骸骨之城》和《波西傑克森》。眼睛很疲勞,腦海很奇幻,時常幻想吸血鬼、闇影獵人、宙斯、雅典那些小說人物就在我身邊。整個故事,從包裝到刊出,最困難的是找合適的圖片,像素要高,表情要合適,手腳不可缺少,每張圖片都耗費了我無限心力時間。」
Andrea:說到最深刻印象的大稿,我第一時間想到〈漁夫之寶〉!那次訪問香港仔漁民福如伯伯,他壯健又靈活,完全不像六十多歲。一說起如何捉魚,他就笑了,說要做到行唔到為止。他對大海的熱愛,早已超越了敬業的層次。我最怕約訪問但對方遲遲不覆,更慘是給你一個模棱兩可的答案,最後卻大放飛機。即使約好了訪問時間地點,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受訪者隨時會臨時變陣,總之一天未訪問完,一天也不能放心!
雙封面之謎
真實對白:「點解本《S-file》長期釘錯?可唔可以嚴謹?」包大人冤枉呀。今年《悅讀中文》以雙封面設計,前半部是封面專題加訪問,後半部是中文練習,包括各卷練習分析,以及老師專欄。「掉轉」其實是釘裝需要,封底上下倒轉,才能保持向左揭、橫排文字由左到右。而且雙封面設計,方便區分前後部的內容,讓讀者一目了然,從沒想過原來有讀者以為是排版或印刷錯誤,是我們始料不及!
張圖七十二變
有時緊貼社會潮流,選取合適的圖片運用,已有令人會心微笑的效果。
小紅帽故事家喻戶曉,路姆西的出現,人氣紅到外國,再加一隻婆婆公仔,全香港都識。那期封面專題正好是童話故事,用為版面配圖,沒有比這更適合。
大抵同學悉識K-Pop多過MK-Pop,追韓星多過本地明星,對韓國的興趣濃厚,講中韓交流,唔使講咁多,見到都教授玉照,一定睇啦。
題材涉及古代的話,常以圖畫代替配相,記者之中有繪畫高手,像這幅古代開學大師像,留意手部動態,是跟照片畫的,真的很像。
設計對白講邊啲
如果圖片未夠趣,配上設計對白可以加分,最經典是馬年專題,請記者Ryan出鏡,加了設計對白:「馬年出世的我就叫『阿駿』!係咪好俊呢?」(Ryan又真係叫「阿駿」~)。又如路姆西說:「阿婆,幫你全家祈福丫!」,婆婆答:「我全家都好幸福喎~」,都有幽默效果。
人物專訪
每期廿多頁的內容,封面專題以外,還有其他欄目如人物專訪,今年訪問過的名人有時事評論員兼作家李怡,剛奪得金像獎最佳新演員的BabyJohn,神奇小子曹星如,還有同學喜歡的漫畫家小克、草日和二犬十一咪等。記者準備人物訪問的工夫不比專題少,事前做足資料搜集,擬定問題又要有針對性,有時「吹水」太開心,過後發覺沒有焦點便麻煩了,所以下筆很花時間,每一篇訪問都是心血。另外,校園活動、新書新戲推介加贈書贈票,都會定期推出,增加與同學的互動。
攝記 美術 最強後盾
六頁的專題,記者負責文字部分,把版面概念呈現出來的,還得有攝影記者和美術同事的幫忙。
攝影記者:記者差不多每篇稿都要跟攝記合作,全靠他們協助,有些看似無難度的拍攝,都能化腐朽為神奇。如〈人生如棋〉的封面拍攝學生下棋,當時已是傍晚,現場光不足,非常陰暗,攝記「大師亨」(周星馳腔)靠打燈技術,弄得如同白晝又有feel,事後他自己也很滿意呢。前頁提及的舉牌UP UP人仔相,辦公室只得大堂扶手電梯旁有足夠位置容納多人,攝記琪姐要在自動電梯途中「就位」按快門,上落來回多次,在此我們謝過(鞠躬)。還有「男神」攝記阿偉,李怡專訪照大獲好評,成功捕捉高速駛過的巴士,而車身廣告上的手表圖案和訪問內容非常配合,連李怡本人都禁不住讚好呢。
美術:一星期五日的《S-file》,主要由兩位美術同事包辦排版,不是說笑,有時比較單調的內容,都是靠他們的手藝,令版面生色不少,簡單如把表情加在死物上,已可增加活潑感。至於今年一定要大力鳴謝的,是由美術部另一位同事阿聰,他操刀的李白畫像,活現詩仙的醉態和灑脫,真神人也。
影帝影后 花落誰家
沒有模特兒,記者有時也要親自落場擔當封面女郎。今個學期才加入的記者自然「新新豬肉」。
筠:「平日拍照,十居其九都是美食圖,還有奇趣生活風景照。要現身封面,老實說我很害羞>///<。加上文人的偶像包袱是比較沉重的~哈哈!既然記者們人人有份永不落空地拍封面,我『豁!豁出去』照一個啦,反正同學最關心的是《S-file》裏的有趣內容。」
Venus:「想不到加入了《S-file》不足一個月,便被徵召當cover model,心中既驚又喜,驚的是怕拍出來顯胖;喜的是第一次當報章封面女郎。(人生有幾多次上封面?)幸好拍出來效果還不錯,全有賴攝影師哥哥和大杰的指導呢!」
最佳外援:《陽光校園》編輯Dennis哥哥
覺得相中人面熟嗎?你有沒有弟妹訂閱我們的小學版《陽光校園》?他是小學版的編輯。可能經常在「陽光劇場」出鏡的關係,對鏡頭自動波入戲,表情最好。咁好戲,當然一不離二,後來再借將幫忙,出現在古董古物介紹那期。中學部男丁單薄,Dennis哥哥,出年靠你。
你的意見 九月出現
出版學生報,編輯室當然不是用來自娛,每逢新學年,都會「腦震盪」一番,挖空心思加入新元素,而知道讀者的意見,可以在訂定內容時更貼近需要,所以每年大家填回的問卷調查,就會成為參考。
你的最愛 文言文閱讀理解
從回收的問卷調查中,最受好評是「文言文閱讀理解」,認為短小精悍,正適合用作堂課,即做即改。對於讀者回應,主筆筠小姐給同學的留言:
「為化解同學仔對文言古文的恐懼,今個學年做了〈文言文女俠來了!〉和〈文言文女俠又來了!〉兩期專題。應該輕輕鬆鬆領略唔少文言樂趣,同埋應付DSE文憑考試的文言答題技巧。學期到尾聲,數數手指,小記經已寫過61篇文言文閱讀理解喇!小記一邊讀古文出練習題考考你的同時,都悄悄地同大家一邊長知識呢。(笑~)
總結今個學年寫『文言文閱讀理解』的心得,搵篇章、定練習題都花唔少心機。篇章方面:99%的內容由《古文觀止》揀選出來,剩下的是常用成語、金句的出處。仿照DSE文憑試的出題方法,有字詞解釋、語譯、填充、長問答、四式、多項選擇和限字數答題。又想同學『學多一點』,寫了短文介紹中國儒道墨法四家、四書五經、唐宋古文八大家的經典作品,內容由諷刺時弊以史為鑑,到寬懷豁達、抒發鄉愁失意的人生哲理都有。同學仔讀古文,其實學到好多,唔只考試咁簡單的!」
作文投稿 創意先行
另一個跟學生互動的欄目是「創意園地」,學生報設立投稿區,鼓勵同學寫作,能夠刊出是一種肯定。「創意園地」兩年來邀請作家可洛為同學投稿點評,總結一年,他發現同學題材多是論說文、考試題目、見聞感想、散文,也有擬物化如電飯煲為主角的故事創作,間中會有社會觀察為題如低頭族現象,其中有一篇以流浪貓為題材,虛構一座城市出現捉貓敢死隊,爸爸是隊員,女兒是救貓人,以此展開矛盾和衝突,充滿個人特色。
可洛認為園地以創意為名,同學寫作可以創意為先。他覺得初中生的投稿比較好玩,高中生很多都較為規矩。談到創意,今年印象深刻的有兩篇,一篇是以人和大自然為題的圖像詩,由字的大小比例轉變,表達兩者關係,人怎樣破壞大自然;另一篇題為〈1841〉,這年是香港割讓給英國,主角穿越時空,都是富想像力的作品。
整體來說,同學水平跟往年差不多,不過語言運用方面,套語、病句等有待改善。每次點評,他都不是以寫作技巧為最大準則,希望來年更多是自發創作,從自己個人經驗出發,喜歡甚麼、討厭甚麼,由生活入手,書寫自己的所見所感所想。那麼,請同學踴躍投稿。
預告:新學年欄目 文化都識
新學年將有新內容,其中一個新增欄目將會解說文化概念。自從文憑試取消「中國語文及文化科」,中史科又愈來愈少人修讀,不少老師向我們反映,同學對一些中國傳統文化基本概念,如天人合一、五倫關係等,都會弄錯,甚至未有所聞。翻看歷屆試題,不難發現經常滲透文化價值觀,此欄作為同學的增補知識,幫助答題和寫作。
去玩,去邊?有暑期版!
放暑假不代表我們休息。7月2日起,將會變身《學生報暑期綜合版》供同學訂閱。今年改為網上版,同學隨時上網即看到精采內容,包括戶外戶內好玩活動指南,大家不愁放假無地方去,另有專題報道流行話題,新書新戲介紹,以及新聞通識分析等。知識學習方面,每日一篇語文遊戲,溫故知新中、英、數、科學各科目的假期習作。訂閱價每份$1.5,另附送《星島日報》零售版全份,包括所有版面及隨報附送刊物。查詢熱綫:3181 3377 / 2798 2988。
一年快過,各位同學,九月新學年再見!

